洪厚甜:如何在紙上建立空間感覺

對線條的質量和品質,和它的內涵的追問是永無止境的。沒有高質量的、具有靈魂的線條,具有生命力的線條,所有的都是白乾。你這個人,我們管你醜與漂亮,我們管你是高還是矮,首先要是活的,這個是判斷的最低線。也就是說,只要有生命力,你比所有的都高。藝術就是這個東西,我們現在很多人不懂藝術,對殭屍還頂禮膜拜,不管你是小楷也好,大楷也好,行書也好,所有的東西,價值點的原點就是具有生命力,也就是說你的筆墨是你生命的符號,這個是書法藝術具有永恆的價值。

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磚上的刻畫符都能夠被感動呢?刻的人沒有掛礙,就是那種灑脫,沒有刻意去刻字的那種狀態。為什麼我要求大家要有足夠的量?為什麼又要求大家忘掉毛筆?為什麼要求大家一定是在一個點上的重複訓練?我反覆跟大家提醒過的臨帖的三要素:局部、分析、重複。只有局部才有學術研究的意義,你不從局部著手,一頭牛你要一口吞下去嗎?我沒有說你必須從上面或者下面,你可以從字帖的最後開始弄,也可以從字帖的一半開始弄,但前提是一定是對局部的觀照。哪一個字你喜歡,哪一個字你感動,哪一個字你看到特別有感覺,你就從哪個字開始。你對這一組形態的點畫,這一類的點畫有感覺,你就把這種形態的字出現在什麼地方都把它臨出來。

洪厚甜:如何在紙上建立空間感覺

結構也可以做局部啊,章法也可以做局部啊,你不要以為局部就是點畫的細節。只要你是訓練,就是在細節上去做,沒有這個意識你不要跟我談什麼學術研究。相對於局部,整體才有意義,沒有對局部意義的觀照,整體就是模糊的,所以我反覆強調這些東西。

作為一個書法藝術家,就是用線條在紙上完成書寫的過程,分割了空間,在完成線條和字形的書寫的同時佈局了整體。我們怕就怕只盯住字是什麼狀態,而沒有作品的意識。我為什麼一定要讓大家弄到作品的佈局上去,你們腦子裡面一定要有一下筆就在紙上寫字,不要連紙的概念都沒有。很多人是沒有這個概念的,就是不知道在哪裡下筆。寫楷書離紙的邊角多遠是比較恰當的常態?我要讓它這種常態有所改變,是不是要去做一個讓它離邊更遠一點的?

我那個《洛神賦》如果不懂的人把我那個字在畫面上撐滿一點,那個字還有什麼意思呢?所以一打開,感覺就不一樣,那個冊頁一打開後所有的字都濃縮在中間,四周的白還有,字的文氣一下就出來了。我不去耍那些花樣,如果我這個《洛神賦》寫出來,放在那兒讀取來有點感受、有點感覺、有點感想,我再用硃砂在旁邊做一點兒眉批,點綴一下。這個眉批有縱向的、有橫向的,有滿的、有散的,你說這本冊頁拿出來是什麼感覺?哪怕我寫的還有進步,寫的更古樸,但是沒有那個章法,沒有那個空間感就沒用。

洪厚甜:如何在紙上建立空間感覺

所以你們在臨帖的時候,在進行分析的時候,每一種狀態你們都要對它去進行可能性探索,這個時候對人的要求就高了。也就說說你要有一雙能夠發現美的眼睛,又能夠有一個捕捉美的、創作美的腦袋和意識。我們的筆墨在紙上只專心的把這個字寫穩,但是你沒有想過,字的不穩才是畫面上具有運動感的最重要的元素,你理解了穩的同時也理解了不穩,還有穩和不穩之間的這些東西有沒有呢?

這個是章法上的東西,我們再來說點畫上的東西,穩的和不穩的,動的和靜的之間的這種狀態你是不是留心過呢?為什麼我們要留心這個東西,因為留心了動、不動和動與不動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就決定了你點畫與點畫之間的親和力,因為動靜的變化它就會有依附感。如果我只寫一撇懸空,或者只寫一捺懸空,你覺得這個點畫它是穩定的嗎?如果一撇一捺靠在一塊,穩了,這個是兩個動態構成的靜態,那麼它們之間有相生關係,所以我為什麼不主張大家認字呢?就是不要用一個概念的東西來取代你現實的組合關係,儘管這兩個人都是一撇一捺,但是這個交接是實的,另一個交接是虛的,你覺得它們是一樣的嗎?還有一個是半虛半實,這一捺支撐在那一撇的頭上、支撐在腰上、支撐在腳上能一樣嗎?

洪厚甜:如何在紙上建立空間感覺

你看齊白石寫“人”,它那個交接就在腳上,大家都在做,你有沒有這個意識對它進行觀照?我們說加深對原帖的領會和理解,第一是認清楚它本來的狀態,老師是坐著的還是站著的,是抬著頭的還是低著頭的還是平視前方的,就是你要搞清楚基本態。那麼我坐著你都把我畫的站起來了還有意思嗎?你臨什麼帖呢?你既要知道它的基本態,還要知道它的變量,為什麼我一開始就給大家說局部?局部所構成的整體、組合成的整體、映襯出的整體,反過來說支撐整體的局部都要在你腦子裡面。

我今天給大家灌輸了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在點畫之外的對空間的意識建立,大家記住,今天我說的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對紙的空間的感覺。就是你在做局部、在做點畫的時候,寫的遠和近、長和短、密和空,如果不建立這個意識,一天不就在瞎混時間嗎?我們是慢慢的帶出這個概念,先只關注純粹的局部,然後到了有其他元素的局部。所有的書寫行為都在紙上,那麼你的高與低、深刻與膚淺,你的有魅力與瞎搞都在紙上來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