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為什麼蕭定權想辦個成年禮就這麼難?

古代男孩的成年禮叫做“加冠”禮,一般是在親人長輩的注視下,戴上象徵成年的帽子,從此以後就算是個真正的大人了。

“加冠”是每個男孩子必須通過的儀式,父母看到孩子成年應該是很高興的,可是皇太子蕭定權的成年禮卻被一直耽誤了三年。按照常理來說,蕭定權的母親是皇后,父親是皇帝,想辦個成年禮太容易了,可是為什麼卻一直辦不成呢?

一、父子感情淡薄

能不能辦皇太子的“冠禮”,決定權就在他的父親手裡。皇帝對於自己的這個兒子一直是不太滿意的。皇后三年前去世,皇帝卻沒有讓兒子見母親的最後一面,這在一般家庭裡實在是太不正常了。

對比其他的兄弟,蕭定權和父親的關係就更不好了。皇帝的大兒子是齊王蕭定堂,不但成年還已經娶妻生子。這麼大的人了,在皇帝面前說撒嬌就撒嬌,說抱腿就抱腿。而蕭定權從來沒有跟父親有這麼親密的舉動,即使再委屈難過,對著皇帝說話也是梗著脖子。

皇帝對蕭定權的態度一直耿耿於懷,甚至連蕭定權小時候看到他就跑的事都一直記著,在皇帝心裡覺得這個兒子跟自己不親近。

鶴唳華亭:為什麼蕭定權想辦個成年禮就這麼難?

一般來講父子天性,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多子女家庭裡,父母對孩子還是不太可能一碗水端平的。父母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偏好。

在大多數家庭裡,大兒子和小兒子的待遇比較好。大兒子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父母第一次做家長,這種投入度和新鮮感是非常不一樣的。我們對一個人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越多,我們對他就越有感情。小兒子是家裡最小的,敬老愛幼是中國人骨子裡的情感基因,所以,最小的孩子也容易得到偏愛。只有中間的兩邊不靠,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人一旦動了感情,看待問題就會帶著自己的主觀色彩。大兒子跟自己更親近,所以在皇帝眼裡齊王事事要比蕭定權強很多。宮裡有了珍貴的鰣魚,皇帝會第一個想著讓齊王來吃,如果選繼承人的話,皇帝內心肯定也是希望自己偏愛的孩子來做。可惜皇太子的位置已經被蕭定權佔了,如果辦了“冠禮”就是板上釘釘的事,不太好更改了,所以作為父親的皇帝一直猶豫不決。

二、兄弟競爭

皇帝有這個想法不是一天兩天了,蕭定權看得出來,齊王也看得出來。齊王是皇帝的長子,古代有“立嫡立長”的傳統。雖然齊王不是皇后生的嫡子,在身份地位上不如蕭定權,可是皇后已經去世了,自己的母親是貴妃,離皇后只差一步。而且貴妃跟皇帝的感情好,當上皇后是早晚的事,這樣一來自己也就有了當皇太子的資格。

齊王已經成年,按照規定,成年的王子們都有一塊自己的領地,齊王的“齊”指的就是齊魯之地,也就是山東一帶。山東一帶給你齊王了,相當於讓你自己去開個小的分公司,你應該馬上就去上任。可是皇帝一直沒有催齊王動身,一方面的原因確實是因為齊王是皇帝最喜歡的孩子,皇帝有點捨不得;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皇帝覺得蕭定權跟自己不親近,有了換太子的念頭。

鶴唳華亭:為什麼蕭定權想辦個成年禮就這麼難?

齊王知道自己的父親搖擺不定,他和蕭定權勢均力敵,無論誰稍微積極一點的話就有可能成為真正的皇太子。為了能夠增強自己的實力,齊王主動娶了中書令的女兒當王妃。中書令是非常有權勢的官職,在古代皇帝的大臣裡,最重要的就是宰相,而中書令是首席宰相,可以說是群臣之首。齊王這個老丈人確實非常的陰損,為了阻止蕭定權舉行“冠禮”,給齊王出主意,讓宮裡的宮女在“冠禮”上散佈蕭定權的“不忠不孝”謠言,差一點就把蕭定權的事兒給攪黃了。

三、太子靠山太多

皇帝不想這麼快給太子“冠禮”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太子背後的勢力太強。皇太子是下一任皇帝,如果舉行了“冠禮”就意味著太子成年了,可以直接參與國家大事,也就是開始實習怎麼做皇帝。

“冠禮”以後的太子可以自己成立一個見習團隊,也就合法地擁有了自己的勢力。如果說這個太子水平能力一般,見習時間就會很長,皇帝也不會著急。但是萬一皇太子的能力不錯,很快就能畢業出徒,皇帝就尷尬了。這就好比是家裡買了一條魚,爸爸說想吃紅燒的,兒子說想吃清蒸的,你說聽誰的呢?兒子可以遷就爸爸一次,可是不見得每次都能遷就。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特別容易跟父母起衝突,就是因為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父母的話就聽不進去了。皇太子如果大了,還有了自己的團隊,他如果不聽皇帝的話,就有可能造反。歷史上太子想提前接班的事經常發生,因此,皇帝也非常有危機意識。

蕭定權要提前接班的可能性大不大呢?皇帝覺得很大。

蕭定權的老師是吏部尚書盧老師,吏部尚書管的是官員的選拔,也就是說皇帝的現有團隊裡,大部分的官員有可能都是通過他選出來的。蕭定權跟這個老師的關係非常好,比跟皇帝的父子關係要親近得多。如果蕭定權想搶班奪權,在成功以後的經營管理上是完全不成問題的。盧老師就是個超級厲害的人事部長,可以為蕭定權迅速建立起一整套領導班子。

鶴唳華亭:為什麼蕭定權想辦個成年禮就這麼難?

蕭定權的舅舅是“武德候”顧思林,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是軍隊的。顧思林的勢力範圍在幷州,幷州不但是邊境的要塞,而且有大量的軍隊駐紮。皇帝當年之所以能夠順利地打敗自己的兄弟登上皇位,就是因為了有個老丈人和大舅哥帶兵的協助。皇帝非常清楚顧思林的實力,所以,為了怕顧思林有什麼動作,一早就找機會把他的兵權給卸載了。可是,顧思林“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使人不在前線,軍隊裡的實力一點也沒減少。為了讓蕭定權能夠順利辦“冠禮”,盧老師領著一大堆官員求皇帝也沒管用,蕭定權都跪傻了也不好使,顧思林只拿出了一份軍報就把事擺平了,可想而知顧思林的實力。

有了這麼厲害的舅舅和老師,如果蕭定權想要提前接班,可以說真的不費勁。也因為有了這層顧忌,皇帝才遲遲不給蕭定權辦“冠禮”。

總結

因為兒子的實力太強,隨時有威脅到自己地位的可能,皇帝心裡是沒有底的。再加上蕭定權跟父親的關係過於疏遠,很多事都沒辦法深入的交流,隔閡就會越來越深。另外皇帝已經有了自己偏愛的孩子,所以對和蕭定權改善關係的意願也不是很強烈,父子兒子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

歸根究底,父子關係和其他的人際關係是一樣的,也需要用心地經營,只有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親情關係才能真的體現出親情。蕭定權跟舅舅親、跟老師親,皇帝跟貴妃親、跟齊王親,他們都有愛別人的能力,只是對彼此有了成見,誰都不願意主動靠近對方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