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和藍色起源,誰將開啟星際大航海時代?

SpaceX和藍色起源,誰將開啟星際大航海時代?

SpaceX引發了一場太空革命,也讓我們彷彿看到了星際大航海時代開啟的曙光。

沒錯,星際大航海時代在今天掀開了一絲面紗。

在400多年前,大航海時代才剛剛開始。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帶領87名水手,分乘聖瑪麗亞號(130噸)、平塔號(90噸)、尼尼亞號(60噸)3只船,從巴羅斯港出發。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於發現了陸地(屬於中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他為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聖薩爾瓦多便是救世主的意思。

在這之後的幾次航行中,哥倫布又登上了美洲的許多海岸。雖然直到1506年逝世,哥倫布一直認為他到達的是印度。

在歷史上,偉大的發現大多來自民間。

今天,我們看到SpaceX、藍色起源似乎在重複這個過程。

SpaceX和藍色起源,誰將開啟星際大航海時代?

馬斯克現年47歲,創立SpaceX公司的最終目標是讓人們能夠生活在其他星球。

最近,SpaceX可重複使用火箭開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11月11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利用回收的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了第二批60顆Starlink衛星。

這次,獵鷹9號火箭歷史性地完成第四次發射和回收,並首次發射二手有效載荷整流罩,實現了巨大的進步。這標誌著未來的獵鷹火箭發射都能達到80%的飛行驗證和80%可重複使用的水平。

SpaceX和藍色起源,誰將開啟星際大航海時代?

60 顆 Starlink 衛星

獵鷹9號(和重型)火箭的整流罩價格約為600萬美元。

11月11日的Starlink-1發射證明,即使沒有成功回收,整流罩也可以重複使用。

SpaceX和藍色起源,誰將開啟星際大航海時代?

獵鷹9

獵鷹9已成為全球最成功的航天商業載具。

馬斯克創辦的SpaceX公司在人類火箭發射和太空發射歷史上引發了一場顛覆性的革命。SpaceX實現了火箭的回收重複利用,大幅度降低了發射成本。

美國宇航局過去每次發射航天飛機花費大約4.5億美元。然而馬斯克近期表示,其星際飛船未來每次發射成本僅為200萬美元,“這個成本甚至比發射一枚小火箭都要小得多。所以,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200萬美元是什麼概念?很多北京2環內的房東,都能圓一個太空夢。

SpaceX和藍色起源,誰將開啟星際大航海時代?

星際飛船

火星,1000枚火箭,20年時間

馬斯克的下一個目標是讓人類定居月球、定居火星的夢想變成現實。

目前,SpaceX公司正在建造星際飛船的原型飛船,Mark 4是一個使用不鏽鋼材料的版本,每一次可以乘坐一百人。和獵鷹九號一樣,超級重型火箭和星際飛船也能夠實現重複利用。

星際飛船是SpaceX運送人類前往火星的唯一太空“交通工具”。

SpaceX的網站曾稱在2022年向火星發射首枚載貨火箭。第二次任務將搭載更多的貨物和船員,計劃在2024年完成。

這款星際飛船也可以用於地球旅行,乘客可以在一小時內到達地球任何地方。

SpaceX和藍色起源,誰將開啟星際大航海時代?

埃隆·馬斯克

馬斯克認為,在火星上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將需要發射1000枚火箭,而整個過程則需要20年的時間。這意味著總共要花費20億美元用於火箭發射。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1971年6月28日出生於南非的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現名:茨瓦內),擁有加拿大和美國雙重國籍。現任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CEO兼CTO、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太陽城公司(SolarCity)董事會主席。

太空互聯網服務將是SpaceX的重要資金來源。

SpaceX在5月份發射了首批Starlink衛星衛星。據Starlink網站稱,SpaceX計劃繼續批量發射Starlink衛星,並將在2020年向美國北部和加拿大的部分地區提供服務。

目前,SpaceX已經開始建設衛星上網計劃,即所謂的“星鏈系統”,通過衛星寬帶服務,SpaceX將獲得穩定現金流,從而支撐登陸火星計劃。

相比之下,美國宇航局也制定了一個人類登陸火星的計劃

NASA的登陸時間是2033年,宇航員將會在火星上生存兩年。這一時間點比SpaceX公司規劃的大約晚十年。

維珍銀河與太空旅遊業

維珍銀河近日在紐交所上市,成為第一家在公開市場上交易的載人航天公司,估值為15億美元左右,代碼為SPCE。

SpaceX和藍色起源,誰將開啟星際大航海時代?

WhiteKnightTwo

維珍銀河由Richard Branson爵士旗下的維珍集團(Virgin Group)於2004年創立。該公司使用艦載機WhiteKnightTwo和載人太空飛行器SpaceShipTwo,旨在為客戶提供獨特的多日體驗,最終實現個人太空飛行。

公司花了近三年半的時間完成全新太空船VSS Unity,進行滑翔測試,並且試驗改良後的大氣重返系統,完成了首次動力飛行。

維珍銀河的太空飛船VSS Unity是第一個,也是唯一為常規商業服務而製造的將人類送入太空的運載工具。在2019年2月的第二次太空飛行中,VSS Unity成為首款用於商業服務的運載飛行器。

SpaceX和藍色起源,誰將開啟星際大航海時代?

貝索斯和他的藍色起源

在今年的國際宇航大會上,藍色起源公司 CEO 傑夫·貝佐斯宣佈將聯手洛克希德·馬丁、諾斯洛普·格魯曼和德雷珀聯合研發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艙,希望在2024年再次登陸月球。

美國阿爾忒彌斯是由NASA主導的登月計劃,原計劃是在2028年再次登陸月球。今年3月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要求將登月時間提前4年,即在2024年登月。

藍色起源將成為該集團的牽頭承包商和項目管理負責人,為NASA開發月球著陸系統,以便將人類帶到月球表面並從月球返回。

SpaceX和藍色起源,誰將開啟星際大航海時代?

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艙

在今年七月份,藍色起源制定了一項新計劃,該計劃想要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的人類定居點,並且在未來五年之內率先開始月球登陸任務。第一次“藍月亮”登陸計劃可能會在2023年之前完成。

藍色起源公司業務發展總監A.C.查拉尼亞表示,該公司的“藍月亮”計劃是為開發月球登陸目標實施的第一步,並且未來為全球希望能夠在月球表面居住的客戶提供支持。

SpaceX和藍色起源,誰將開啟星際大航海時代?

貝索斯表示,藍色起源想做的是打造基礎設施。便宜、可靠、方便地進入太空。如果我們能做到,那麼在下一個階段,我們將看到一個充滿活力的航天創業環境。也許大學宿舍裡的兩個孩子將能創建一家偉大的航天企業。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創新。

New Glenn的助推器可重複使用25次,BE-4引擎可重複使用100次。我們在可靠性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整體結構在出現一個故障的情況下也能照常運行。

貝索斯認為,趨勢是混合。以後將是混合的地球同步軌道/近地軌道衛星、地面系統、光纖等。所有一切,都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作為一個智慧文明,我們在利用和探索太空方面,還是蹣跚學步的孩子,但我們將繼續成長。

蹣跚起步的民營航天

相比SpaceX、藍色起源等美國公司的發展,國內的民營航天才是剛剛起步。

截至2018年6月,國內商業航天民企超過60家,產業規模已達數千億。順為資本、經緯中國、IDG資本等中國一線投資機構在內的70多家投資機構參與投資相關項目。

SpaceX和藍色起源,誰將開啟星際大航海時代?

朱雀一號

2018年10月27日,藍箭航天的“朱雀一號”在酒泉發射升空,但卻入軌失敗。截至去年9月底,藍箭航天總融資額超8億元。

今年3月,零壹空間的首枚OS-M系列運載火箭於酒泉發射中心發射,但火箭在發射後失去控制。該公司於2018年8月獲得近3億元B輪融資。

SpaceX和藍色起源,誰將開啟星際大航海時代?

今年10月,民營火箭公司星際榮耀在成功發射雙曲線一號遙一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後,再次發佈入軌級別液氧甲烷動力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雙曲星二號。作為國內首個發射入軌的民營火箭公司,星際榮耀共獲得投資超7億元。

騰訊的選擇是投資國際上初創項目。在2013年就參與了Moon Express公司的私募股權融資。Moon Express公司獲得了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登月許可,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可以向月球發射著陸器的私人公司。

2016年和2017年,騰訊繼續投了PlanetaryResources和太空科技公司Satellogic。PlanetaryResources用小型太空望遠鏡搜尋繞地小行星,利用全自動飛船到小行星上開採貴金屬礦、水和其他材料。Satellogic希望建立全球性的傳感器網絡,監控森林、預測天氣和氣候變化、觀測交通擁堵等。

對比SpaceX、藍色起源等國際公司,國內民營航天公司發展將遭遇更多難題和挑戰。

獲得的投資較少。貝索斯每年給藍色起源提供10億美元的投資。馬斯克在源源不斷的獲取NASA的訂單。目前,國內累計融資最高的航天初創公司也沒有超過10億人民幣。

技術和高端人才上儲備不足。

在發射場地上受到制約,可以作為民營航天的發射場地並不多。目前來看,最常被使用的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航天民企與國企競爭處於劣勢。

在收入上,國內初創企業能夠獲得的訂單也較少,短期乃至中期無法實現盈利預期,在企業發展階段特別考驗創始人和資本對未來的信心。

自主發展的民營航天在短期內無法實現。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在國際範圍內,航天工業正處於一場大範圍的轉型之中。許多初創公司已經開始涉足並獲得利潤。

CNBC曾將投資者在太空中的機會簡化為四個類別:人類航天,國家安全,衛星通信以及圖像和數據分析。

SpaceX和藍色起源,誰將開啟星際大航海時代?

民營航天將創造新的產品、服務和市場,如空間技術與產品、衛星應用、空間科學、太空工業、太空農業、太空資源利用、太空能源、太空旅遊、航天及太空文化產業、航天支援與保障服務以及其他相關產業等。

在國際上,目前價值4000億美元的太空經濟仍然主要由大型航空航天和國防公司主導。不過,華爾街認為在未來10到20年內太空將成為一個價值數萬億美元的經濟體。

隨著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通信、AI等技術的不斷髮展,“星際大航海時代”也許即將到來。

大航海時代開啟西班牙、荷蘭、英國、美國與資本主義的數百年發展。在當下全球經濟大環境遇冷的形勢下,大國之間走向保守主義的結果不言而喻。如果找到足夠新的增長點,也許將開啟新一輪的增長和發展。

可以肯定的是,星際大航海時代必然會來臨。投身太空經濟,參與其中的國家和企業必將獲得無比豐厚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