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聰的泥潭,正是電競的泡沫

王思聰的泥潭,正是電競的泡沫

就在FPX繼IG過後奪得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冠軍的時候,上賽季無限風光的王思聰,如今卻是兩種結局。

近日,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消息稱,王思聰已被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發佈限制消費令,限制包括乘坐飛機等高消費行為。起因是王思聰旗下熊貓互娛公司被其主播曹悅起訴索賠369.99萬。

而就在IG半決賽輸給FPX一天後,上述網站就披露了王思聰被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的消息,涉及資產近1.5億元。

王思聰作為電競最大牌的投資人之一,除了“娛樂圈紀檢委”的頭銜之外,還有電競一哥的加成,旗下的普思資本覆蓋了電競俱樂部、電競直播、青訓和主播培訓等一些列環節,可以說覆蓋了整個電競產業鏈,曾經IG奪冠慶功宴豪擲四百多萬的阿斯頓馬丁,如今卻落得一個高消費都不可的局面,令人唏噓。

這也不得不讓我們警惕,最成功的投資人都毫無勝算,電子競技是否真的是泡沫?

王思聰的泥潭,正是電競的泡沫

1、王思聰的創業敗局

在王思聰的微博認證頭銜裡,萬達集團董事之後,還有一個是北京普思資本董事長。當年,他拿了王健林5億元做啟動資金賺了五六十億的“段子”,一度流傳甚廣。

不一樣的是,普思資本是王思聰獨自的創業項目,王思聰投入巨大心力的打造的“泛娛樂帝國”。但遺憾的是,這其中的熊貓直播和香蕉娛樂,都先後出了問題。

就在今年夏天,當香蕉計劃股權凍結的消息傳出時,窗外的同行鬥魚卻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並拿出了一份漂亮的招股書,此時距離熊貓直播倒塌也不過百日。

王思聰的泥潭,正是電競的泡沫

在“強勢入局整合電競行業”時,直播平臺是王思聰大力推廣的第一個項目。他為熊貓站臺,也親自擔任CEO,“我是熊貓TV的首席產品經理,也會是熊貓TV的第一個主播。”

只不過,在無限風光和好評如潮的背後,熊貓直播還是倒在了遊戲廠商的壓迫之下。2018年3月8日,騰訊連續投資了鬥魚和虎牙,投資金額分別為6.3億美元和為4.616億美元。

換句話說,流量缺失的直播平臺只有死路一條,而更關鍵的問題在於,王思聰這位CEO並不關心主播培養問題,這直指熊貓TV的死穴,在這個沒有太多差異性的行業裡,最終的結局便是如滴滴一樣的一家獨大,王思聰也不得不認栽。

與此同時,王思聰的香蕉計劃也遭遇了債務危機。7月17日,王思聰持有的香蕉計劃娛樂價值270萬元股權被凍結。同日 ,其旗下香蕉計劃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6850萬元股權也被凍結。

這個成立於2015年的香蕉計劃覆蓋了體育、演出經紀、電子遊戲和音樂、影視等等。唯一能被人記住的,便是在2018年,《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中,香蕉旗下的練習生林彥俊和尤長靖榜上有名,另一位練習生傅菁也進入了“火箭少女101”組合。

只不過,“香蕉系”最終在今年一月份走向了衰亡。不過,在直播和娛樂領域折戟的王家公子,他最輝煌的電競產業呢?

2、王思聰的電競有多成功?

電子競技是王思聰最感興趣,也是投入最大的一環。

2011年8月,王思聰收購了當時瀕臨解散的電競俱樂部CCM,更名為iG,重點發力《星際爭霸II》、《DOTA》和《英雄聯盟》三個項目,強勢進入電競領域。

與王健林玩足球一樣,王思聰為了擴充俱樂部實力,給出的答案也是“買買買”。

王思聰的泥潭,正是電競的泡沫

一方面,他們重金引援加強實力,吸引頂尖選手轉會;另一方面,提升隊員的待遇,保障電競選手的生活質量,IG戰隊也一度被看作是行業標杆。

“看到選手和俱樂部都活得不怎麼樣,想幫助把這個圈子變得良性一點,這是我進入電競圈的初衷。”。而除了iG外,王思聰還聯合其他的俱樂部老闆共同成立了類行業協會的ACE聯盟,著手製定行業規則,規範俱樂部行為。

作為遊戲愛好者,可以看出王思聰對電競有美好的夙願,不僅參與俱樂部事物,更是一度把電競直播做的風生水起,在IG去年首次幫助LPL登頂S賽冠軍之後,王思聰的電競美名更是成了一道風景線。

王思聰的泥潭,正是電競的泡沫

那時候,王思聰風管無限,只要有電競的地方,就有一句“IG牛逼”,王思聰本人吃熱狗的照片不僅俘獲全民關注,更是被拳頭公司做成了遊戲皮膚。

2018年是王思聰的而立之年,他以63億元的身價,位列胡潤80後富豪榜單第17位。只不過誰也沒有想到,王思聰的電競產業如此成功,最終還是沒能幫他拖出“老賴”的泥潭。

3、電競投資,為什麼不掙錢?

與IG奪冠後慶典活動的靜悄悄相比,騰訊在FPX奪冠的第一時間奉上獎勵,這份對比,顯得十分令人心寒——尤其是作為電競投資人的王思聰。換句話說,坐在“皇帝”位置的騰訊,並非針對IG,而是對王思聰不滿,這其中故事很多,在這裡先不做贅述。

官方悄無聲息,王思聰只能靠自己。不光是送定製手機殼搭配手機,並且電腦、PS4、歐洲雙人遊等多項禮物全部奉上,對比騰訊的冷淡,王思聰在那一刻也刷新了全國電競粉絲的好感度。

王思聰的泥潭,正是電競的泡沫

在IG奪冠數天後,騰訊才慢慢悠悠上線了慶典活動。而IG也有所斬獲,在S8身上只有兩個贊助商logo的IG——其中有一個還是自己的熊貓直播,一年後他們便擁有多達10家贊助商,並且在不被看好的狀況下順利殺入4強,可謂是最成功的的戰隊之一。

但即便如此,在王思聰失敗的生意場中,他還是沒能從電競產業中獲得多少支持,投資電競需謹慎的警鐘,如今可以長鳴了。

要知道,電子競技的本質並不是如今鼓吹的體育。電競從出生到現在,都只不過是遊戲廠家的一種推廣活動,其目的從來不是讓玩家強身健體、開發智力、實現人生理想,而是讓遊戲的熱度保持下去,通過遊戲不斷盈利。

既要你坐在板凳上全神貫注盯著屏幕,卻揚言這是一種新興運動,這種矛盾,也只有網吧青年才會相信。

實際上,對如今吸納滑板、三人籃球,並且讓巴黎和洛杉磯都舉辦的奧組委來說,奧運會這門生意迎來了新的挑戰,但在這種機遇期,卻依然不願意接納全球青少年狂歡的電競,歸根結底的原因便是,電競是一種商業活動,運轉在商業邏輯之上,而不是體育精神之上。

而商業歸誰說了算?遊戲廠商。

王思聰的泥潭,正是電競的泡沫

電競與遊戲,都是廠商的知識產權,別人無法撼動。電競賽事必須為遊戲服務,而為了維持遊戲的熱度和商業價值,電競比賽的規則是需要被不斷更改的。

當然,你可以說我們熟悉的NBA也在更改規則,譬如限制張大帥和鯊魚,設置了二次進攻14秒等等,但NBA並沒有改變世界籃球的規則。換句話說,籃球世界不僅有NBA還有FIBA、奧運會,而電競世界中,它永遠不可能脫離遊戲廠家而獨立的生存。

王思聰的泥潭,正是電競的泡沫

譬如說,NBA、CBA以及歐籃可以辦比賽,然後靠買贊助、球衣和門票掙錢,但電競不可以。即便是第三方賽事,其商業開發的侷限性極為狹窄,作為創業者不可以賣皮膚、不可以賣遊戲貨幣,商業價值的挖掘極為狹小。

這也是為什麼,電子競技的未來寬廣,但它卻並不能給投資人帶來足夠的熱度和金錢,即便如王思聰一般成功,也掙不到多少錢——甚至可以說是拿錢賺吆喝。

電競的本質永遠不可能離開遊戲,這才讓遊戲廠商賺的盆滿缽滿,但是對於投資人和行業入局者來說,電子競技只能是那個高高在上,由廠商分羹的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