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不一樣的化學故事-201原子的前世今生(2)

講不一樣的化學故事-201原子的前世今生(2)

原子是由居於原子中心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的。原子核又可分為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中子兩種更小的微粒。

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而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

關於原子核

一個電子的質量很小,只有一個質子質量的1836分之一,中子和質子質量差不多。所以電子的質量通常被忽略,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很小,僅為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要是把一個原子的體積比作一個足球館,那麼原子核僅與一隻螞蟻大小相當。

這樣來看,原子核極為堅硬密實,其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也就是原子能。

關於電子

電子質量很小,帶負電,在原子核外巨大的空間內作高速無規則的運動。

對於多電子原子來說,電子的能量不盡相同,能量相近的電子經常在一起出現在同一個區域,我們把這個區域形象的稱為電子層。

能量低的電子通常在靠近原子核的電子層上運動,能量高的電子通常出現在較遠的電子層上。

電子數直接影響著原子的性質,特別是最外層電子數。

研究表明,原子都有形成穩定結構的趨勢。什麼是穩定結構,就是最外層達到8個電子,如果只有一層的話,那就是2個,這樣的結構稱為相對穩定結構。

對於象氦、氖等稀有氣體,它們最外層都達到了8個(氦是2個)穩定結構,在反應是既不易失也不易得,原子的性質很穩定。

對於象氧氯這樣的非金屬原子,它們最外層都是6或8這樣大於等於4的結構,不穩定,在反應中易得電子使最外層達到8電子的穩定結構。

而象鈉或鎂這樣的金屬原子,最外層都小於4個,是個負擔不穩定,在反應中易失去最外層的電子,使次外層變成最外層達到穩定結構。

可以說,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決定了原子得失電子的性質。這也能說明,為什麼鎂易在氧氣反應(也就是燃燒),因為鎂想失電子而氧想得電子,一拍即合。

夸克

夸克是一種基本粒子,也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單元。夸克互相結合,形成一種複合粒子,叫強子,強子中最穩定的是質子和中子,它們是構成原子核的單元。由於一種叫“夸克禁閉”的現象,夸克不能夠直接被觀測到,或是被分離出來;只能夠在強子裡面找到夸克。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對夸克的所知大都是來自對強子的觀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