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二戰時期的布倫式輕機槍,印度軍隊至今還在大量裝備?

航空視界


印度陸軍到現在還在使用“布侖機槍”的原因,首先還是用著習慣,印度在1947年獨立之後才有了自己的軍隊,在這之前是“英屬印度軍隊”,就是由英國軍官(到少尉級別)指揮的印度大頭兵,“英屬印度軍隊”為大英帝國征戰了150年的時間,幾乎參加了近現代以來英國的所有的對外戰爭,還由於印度是英國最總要的殖民地,英國所有的輕武器都裝備齊全的運到了印度,甚至著名的“達姆彈”都是在印度首次生產出來的。

“布侖機槍”與我們熟悉的捷克ZB–26有很深的淵源,1920年代ZB–26問世後由於性能優秀在國際上熱賣,出口到了很多國家,英國當時也打算研製新型輕機槍就派人去捷克考察,覺得性能確實比較理想,隨即購買了技術後進行了適當的改進,就形成了“布侖機槍”,它也成為二戰時期英國步兵連隊的標準配置武器...同時英屬印度軍隊也大批的配置。

1947年印度獨立之後,陸軍的根底就是前“英屬印度軍隊”,所以包括:李.恩菲爾德步槍和“布侖機槍”都成了印度步兵的基本裝備,由於數量很大配置到了一班一挺...長期的這樣使用一型機槍,還沒有別的型號,再加上庫存量較大消耗不完,也就逐漸形成了使用習慣。
對印自衛反擊戰當中被我軍大量繳獲的“布侖機槍”(MK3型),“布侖機槍”在二戰期間確實性能不錯,但是這槍與它的基礎型號ZB–26一樣的問題就是火力持續性不好,ZB–26是20發直彈匣供彈,它是30發弧形彈匣只是多了10發,並沒根本性的提高火力持續性,戰場上頻繁的更換彈匣會貽誤戰機的,搞不好就在換彈匣的幾秒鐘內被對方的輕機槍打死了!所以,二戰期間美軍和德軍的機槍採用彈鏈供彈,MG42輕機槍狀態時也使用75發彈鼓,火力持續大大好於“布侖”,就是戰後研製的輕機槍也都採用彈鏈或彈鼓供彈,極少採用彈匣為主供彈具。


對印自衛反擊戰當中的印軍仍然使用二戰期間的7.7毫米MK3型布侖,並不是1958年後統一口徑的
7.62×51彈L4型。
布侖機槍在戰場上與我軍的56式輕機槍(捷格佳廖夫RPD,後來改進彈鼓成了56–1)對抗過,由於布侖機槍不論性能可靠性還是火力持續性都不如56式輕機槍,在戰鬥中經常被56式壓制,沒有了輕機槍的火力支援,印軍很快的就敗陣潰逃!所以,我軍在繳獲大量的“布侖機槍”後根本看不上眼這種老舊武器。

印軍的步兵班兩挺布侖L4、一具瑞典古斯塔夫84毫米M2型火箭筒、其他人拿的印度自己研製的“英薩斯”突擊步槍。

總體來說,印度軍隊使用“布侖”習慣是一方面,最主要的還是印度軍事工業整體性的落後,到現在仍然沒有研製出來一型可靠的突擊步槍,更不要說輕機槍了,進口槍又太貴,沒辦法只能繼續使用“老布侖”。
布侖機槍在我國也使用過10多年的時間,抗戰期間英國對我國軍事援助,委託了加拿大兵工廠製造了一批“布侖機槍”運到了我國,但是它的口徑是7.7毫米,與我國當時主要槍械使用的7.92毫米不同,出現了彈藥缺乏的情況...於是加拿大開始製造7.92毫米版本的布侖,有幾萬挺之多,運抵我國後與中正步槍、民二四重機槍實現了子彈通用,當時我抗日軍民覺得“布侖”這個名字不好聽,不倫不類...將其改名為“勃然”,意為:勃然而起、奮勇抗擊!

“勃然七九”在我軍一直服役到56式開始大規模生產,才退役交由地方民兵使用,又經過幾年由於沒有7.92毫米子彈,沒子彈槍還咋用?所以它就被全部淘汰了。


皇家橡樹1972


要論輕武器裝備的雜亂和複雜程度,印度說自己第二,估計沒人敢當第一。印軍各個部隊之間,輕武器裝備水平的參差程度,有著天壤之別,有的精銳部隊裝備著來自以色列的TAR-21步槍,大部分裝備不靠譜的國產英薩斯步槍或老舊的AK-47,準軍事部隊甚至用一戰時的“恩菲爾德”步槍,估計膛線都快磨平了。有一種二戰老古董仍在印軍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就是英國“布倫”式輕機槍。

“布倫”式輕機槍與抗戰時中國大量裝備的“捷克”式輕機槍有很深的淵源,它最初就是著名的ZB26輕機槍參加英國新型輕機槍選型時,被英國軍方選中,並根據英國軍方的要求改進而來的。同ZB26輕機槍一樣,都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槍機偏轉式閉鎖方式,即槍機尾端上抬卡入機匣的閉鎖槽實現閉鎖。

“布倫”式輕機槍是二戰中英聯邦國家軍隊班排一級的火力支柱,隨著英聯邦國家軍隊打滿了二戰全場。其性能可靠、適用範圍廣、陣地轉換迅速,30發的攜彈量在那個自動火器尚未完全普及的時代還可接受,快速更換槍管的設計也有益於提高火力延續性。因此,到了1958年北約各國統一步槍制式口徑,英國仍繼續沿用“布倫”輕機槍,改進成L4系列,以適應北約制式7.62×51 毫米NATO步槍彈。

“布倫”輕機槍固然性能可靠,但畢竟底子是20世紀30年代的設計,在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中其性能的差距就暴露無遺。我軍當時全面換裝的56式輕機槍,空槍帶兩腳架的重量僅為7.1公斤,機動性要好得多;56式輕機槍採用100發不可散彈鏈供彈,火力延續性遠強於30發彈匣的“布倫”式;當時我軍的步、衝、機均為相同的7.62×39 毫米中間彈,彈藥互為通用,且比印軍7.7×56毫米的.303步槍彈輕不少,印軍在攜帶7個30發彈匣的情況下,其重量與56式輕機槍攜帶5個100發彈盒相近。“布倫”式唯一的優勢可能就是射程遠,但在我軍穿插近戰的打法下,遠射優勢也無從發揮。

可嘆的是,斗轉星移近60年,印軍很多部隊還在裝備著這款二戰老古董,只不過用的7.62×51 毫米的L4版本,而且相比炒的沸沸揚揚的新選型步槍項目,通用機槍方面印度人似乎並沒有太大動作。看來,這把抗戰時我們爺爺用來打鬼子的機槍,印度人還得接著用啊。


科羅廖夫


我來個靠譜回答

印度使用的那款輕機槍早已不是二戰時期的布倫輕機槍!而是一種改進型號。

▲最明顯的就是沒有彎彈匣和喇叭口

ZB-26捷克式輕機槍是二戰前十分優秀的一款輕機槍,英國人眼紅,從捷克購買了生產權仿製出本文的布倫式機槍,口徑為英制7.7,彈匣裝彈29發,裝備了所有英聯邦國家,包括當時的英屬印度。布倫式機槍的性能咱就不囉嗦了,其他人也都講爛了,咱就說點別人沒說過的。

布倫機槍的性能確實很出色,二戰結束後很多英聯邦國家不捨得扔繼續裝備部隊,後來北約開始實行統一標準口徑,1957年英軍便將布倫式機槍重新射擊,改成了7.62X51北約口徑繼續服役,型號名稱為布倫式L4型,彈匣容量提升到30發。

▲二戰時期的布倫機槍,與現在的布倫L4是有區別的

後來英國陸續改造出布倫式L4A1——L4A7等等諸多機槍型號。有的提供給特種部隊,有的裝備英國皇家海軍。而L4A7型在槍口上安裝了瓣型消焰器(原版是喇叭形消焰器)。L4A7這個型號是英國專門為印度設計的,但是印度並沒有接受,而是選擇了自己生產這款槍。

雖然它仍然是布倫式這種二戰老槍的改進型,但拿到今天來說性能仍然夠用,首先就是它的結構可靠,故障率低。印度的英薩斯機槍原本打算取代它,但是結果故障頻發,最終又換回這款老槍。

▲印度英薩斯機槍射擊幾十發後卡殼

作為一個不會生產好槍的世界大國,印度算是出類拔萃了。零幾年那會孟買發生恐怖襲擊,印度警察手持100多年前的李恩斯菲爾德步槍和木棍出現,結果被恐怖分子的AK掃射的不敢抬頭。

▲手持老李步槍躲在角落裡的印度警察

如今只能從世界各地進口好槍,在輕機槍方面,他們最近還打算進口一批內格夫輕機槍、韓國的K12等來替換掉軍隊中的二戰老槍

感謝大家的觀看,歡迎一起留言討論


懂槍帝壹哥


印度好裝備布倫式輕機槍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軍工上的缺陷,尤其是槍械設計和生產上的缺陷,不然有能力自給自足就沒必要還裝備那些了。以前有一個消息大家或許也聽說過,印度的軍工廠生產不了5.56毫米口徑的步槍子彈,對於印度軍隊來說,槍械的確是個硬傷,其裝備槍械真是五花八門,口徑多大都有,而且是哪個年代都有,主要是印度確實還不是為了武器的多樣化。印度自己也研製過英薩斯步槍,但是結果跟阿瓊坦克和光輝戰鬥機差不多,軍方十分不滿意啊,布倫式輕機槍雖然老點,可實用性總比自己研發的那個好吧,能拔膿就是好膏藥啊。


這個布倫式輕機槍,這個名字讀過二戰史的人可能都不陌生,1935年英國正式將該槍列裝為制式裝備,並從捷克斯洛伐克購買了該槍的生產權,由恩菲爾德兵工廠製造,1938年投產,這種輕機槍歷經了二戰,也算是久經沙場了,肯定是用起來沒有大問題。


客觀點說,裝備那麼多布倫式輕機槍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對軍隊戰鬥力的影響確實不是致命的,槍械這個東西,如果不是有很致命的硬傷的話,好的和壞的能有多大差別。二戰時候的槍也不是打不死現在的敵人,現在的槍也不能當導彈用,槍械這類武器射手的素質還是佔主要方面。大件武器不一樣,比如拿豆戰車去打M1A2,你就是打光了炮彈也摧毀不了一輛M1A2,從哪個方向打也不能摧毀,這是沒有辦法的,坦克手再優秀沒有用,坦克不給力。

但是話說回來,印度如果沒有一系列獨立自主設計生產的槍械,對於軍隊長期發展肯定是不利的,雖然一支槍在戰場上的作用不大,但是槍的裝備量很大,士兵人手一支,所以於印度軍隊的長遠發展很不利,容易被卡脖子。


鍋蓋頭司令


布倫式輕機槍,屬於非常古老的步兵支援武器了,在二戰中屬於印聯邦軍隊的制式裝備;爺爺輩的軍人都知道,抗戰時期加拿大政府向抗戰軍隊提供了數萬挺布倫式輕機槍,將口徑由7.7毫米改為7.92毫米,方便與中國軍隊的毛瑟7.92毫米步槍彈通用,在國內被稱為“79勃然 ”。

此槍,是英國從捷克布爾諾兵工廠引進樣槍和全套技術圖紙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由恩菲爾德兵工廠製造,由原口徑的7.92毫米調整為7.7毫米,以方便通用英軍大量庫存的7.7毫米步槍彈。

由於原槍捷克ZB-26輕機槍採用20發直彈匣供彈,導致火力稍有不足,英軍工就開發了30發彎彈匣,子彈數量由此提高了一半,增加了布倫式輕機槍的持續射擊時間,對作為步兵班火力支援的輕機槍來說意義重大。

實戰時,輕機槍火力非常重要,畢竟當時的步兵基本上裝備的是5發手動步槍,火力非常稀薄,步兵班沒有輕機槍,很難擋住進攻方的大規模進攻和軍刺衝鋒。

英國征服並統治了印度190年,殖民時間較長,英語之所以成為全球說的人最多的語言,得益於印度13餘億龐大的人口基數;一戰、二戰,在英聯邦參戰的軍隊中,印度都是歷來出兵最多的國家,全副裝備英軍制式武器。

截止到當下,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網絡上依然能看到印度警察裝備著百年老槍參與過二次世界大戰的李·恩菲爾德栓動步槍,印度軍警對英制裝備早就用習慣了,一杆百年老槍都捨不得扔掉,即便軍隊不用,警察照用,那會捨得扔掉1935年正式裝備英軍的布倫式輕機槍。

布倫式輕機槍,到現在還是印度軍隊的制式裝備,原因是此槍確實質量好,進攻和防禦作戰兩相宜,有大量庫存的7.7毫米步槍彈可使用,此外,印度軍隊還裝備發射7.62毫米北約步槍彈的L4型布倫式輕機槍,此其一。

其二,印度軍工發展不平衡,槍械設計和生產上都有缺陷,典型自研的英薩斯步槍都暴露出質量問題,跟阿瓊主戰坦克和光輝號輕型戰機差不多,印度軍方自身都不滿意,且5.56毫米子彈也搞不定,就直接從以色列進口了整條5.56毫米步槍彈生產線。

其三,輕機槍肯定是要比步槍設計和製造難度大,對於一個步槍都難以搞定的印度來說,也不願冒這個險去開發所謂的國產輕機槍;布倫輕機槍畢竟經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實戰的嚴峻考驗,雖然有效射程僅為600米,不如原槍捷克ZB-26輕機槍的1000米,但實戰時輕機槍開火,也就數百米甚至近至100米,因此,布倫輕機槍依然是印度軍隊的制式裝備。


國平軍史


說起布倫式機槍,可能很多人對它都不是很熟悉,但是要說起它的另一個名字,那可是大名鼎鼎,布倫式機槍其實就是捷克式機槍的改進版。說起捷克式機槍,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在二戰期間,我們的部隊就使用這種機槍。其實這種機槍的正式名稱為zb26機槍,這種機槍的的性能很好,因此出現了一系列的改進型。

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英國開始考慮更換自己軍隊的機槍。英國也感覺捷克這種機槍的性能不錯,因此大量採用了捷克式輕機槍的成熟設計,隨後推出了布倫式機槍。如果嚴格的說,布倫式機槍屬於捷克式輕機槍的衍生品。

在英國軍隊中,布倫式輕機槍一直使用到了1977年。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度軍隊的前身,就是英屬印度軍隊。因此,印度軍隊使用了大量的英國武器。印度士兵的操練方式也是英式的,印度獨立之後,印度軍隊繼續使用英國武器。在60、70年代,印度軍隊的標準配置就是布倫式輕機槍、英77步槍。在80、90年代,隨著經濟的發展,印度的國力也在增強。印度軍隊的武器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進,布倫式輕機槍和英77步槍從一線主力部隊撤裝,但這並不意味著,布倫式機槍徹底消失。因為一些二三線部隊,至今仍在使用這種機槍。在印度山地部隊的演習中,還能夠看到這種機槍的聲音。

那麼為什麼印度捨不得放棄這款二戰時期的機槍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改造後的捷克輕機槍最大的優勢就是製造容易,材料簡單,成本低,用普通鍛造後的鋼材也能製造,並且其精準度高,生命力頑強,因此對於像印度這樣軍事工業基礎薄弱的國家來說是再好用不過的軍事武器了。

二、印度之所以還執意保留,主要是因為這款輕機槍的性能確實非常出色,其結構簡單、動作可靠、使用維護也很方便,更換槍管十分便捷,只有一個人的時候,也都可以很輕鬆地進行射擊操作。

三、布倫式機槍使用的7.92毫米步槍彈即使在現在來說,威力也絕對不算小,儘管自身還存在著彈匣容量不夠,無法持續提供火力支援等問題,但對於印度二線部隊訓練和應對低強度的衝突,還是能派上一定的用場,所以乾脆就讓它繼續發揮餘熱了。

綜上所述,布倫式機槍之所以一直在印度軍隊中使用,是因為印度自身的軍工基礎和國情決定的,由此可見,一款優秀的武器並不受年代的限制,不求貴的,只求實用的,只要能發揮實際作用,在什麼時候都是一款好的武器裝備。






米曹說事


原因很簡單,印度這個號稱自己是亞洲軍事大國的國家,連輕武器都不能自產自給,在不能形成班用武器體系之前,輕機槍能用就用吧


行攝清遠


特殊地形還是要用中口徑機槍,在3000米海拔高度小口徑機槍偏離率高,高寒地區,槍械越簡單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