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曹妃甸:唐王義倉封村立莊

中國曹妃甸:唐王義倉封村立莊

隋末唐初,運河、漕運興盛開來,渤之海灣與東、黃海相通,為補給和物資進都入郡,戍邊固境,唐時的濡水(灤河)支流溯河便是舟船往來,日夜不息。

貞觀十九年的胡各莊不叫胡各莊,它只是濡水(灤河)

之上漕運中一個不大不小的皇家驛站。

實際上,唐王率軍東征前,朝廷就從江、閩、浙及兩廣徵集了大批輜重、糧草,陸陸續續囤集在了馬城縣(今灤南縣馬城鎮)與古碼頭蠶沙口之間不大不小的皇家驛站——義倉(今屬灤南縣胡各莊)。

這個不大不小的皇家驛站沒有人家,只有幾個兵家管帶看護幾座糧物倉庫。

兵家管帶起初來到此地後人生地不熟,兩眼一抹黑。所以從附近村莊招募了一個曹姓漢子,來當雜事兵。

曹姓漢子和好媳婦是半路夫妻。

那時,河邊的坨地豐年時能收點莊稼,那也只有半年糧。欠年時收個三五升,還不夠春種的種子。有多半年時間靠打魚摸蝦貼補家用,才能把這一年過下來。

有一年夏秋交季時,正逢燕山大雨、渤海大潮,整個濡水(灤河)區域氾濫成災,農戶漁人十之八九受困於此,叫天天不應,喊地地沒音兒。

山腳下的一戶姓女叫子的平民,在洪水下山時,男人將媳婦和三歲的閨女推向漂在水裡的半截樹上,他精疲力盡,沉入水中不見了。

這戶姓女名子的母女被洪水幾經衝擊,不知過了多少時間,娘倆兒在溯河拐角處的曹姓漢子家上了岸。

說是曹家,其實就是一個四十來歲的光棍。他應該是一個胡人,只是為官府當差而已。

姓女叫子的媳婦和曹姓漢子說自已姓好,一一道出了自己的遭遇。曹姓漢子說:我是胡人,若不嫌棄,咱一塊兒過吧。

姓女叫子的媳婦見曹姓漢子人還憨厚,就點頭同意了。就這樣,好媳婦和閨女就這樣與曹姓漢子搭夥過起了日子。

陰曆八九月間,一哨人馬從曾家灣營城大營出發,自西往東急奔而來,先是圍了義倉,後是圍了少有的幾戶人家。

原來,在水路上的東征大軍因遭受百年不遇的風暴潮,一下被困在曾家灣。

這場風暴潮讓唐王李世民損失慘重,不僅損兵折將,而且隨船輜重和糧草全部翻入海里。看著潰不成軍的慘狀,他惱羞成怒,連聲責怪老天爺的不公。

在雙龍河西側大沙崗上囤兵造營後,唐王李世民連續三天沒出大帳,反覆盤算著失利的原由。與此同時,快馬赴各皇家驛站發出了十萬火急的糧草補給令。

隨來的幾位大將怕唐王李世民著急上火,紛紛勸他出去走一走,說:咱們能到這兒也是天意。唐王儘管熟知中原民情民願,但對此地可能不是很瞭解,莫不如出去看看,或許有讓唐王解憂的好點子。

有道是聽人勸吃飽飯。唐王李世民終於走出大帳,在海邊巧遇漁家之女曹嫻兒,後納為妃,成就了一起駭世驚俗、至今還被傳誦的愛之情緣。

其實,在和曹嫻兒相處的這段時日,唐王李世民從曹嫻兒嘴裡基本瞭解了本地的情況。比如,西行數十里有一爽坨小鎮,在爽坨小鎮正南有個產鹽的越支鹽場。東行數十里有柏樹莊小鎮,在柏樹莊小鎮東南數十里有一漕運碼頭等等。為解燃眉之急,他決定突襲溯河轉彎處的皇家驛站——義倉。

唐字大旗下王者風範的那個人氣宇非凡,他下令把義倉雜事曹姓漢子找來,厲聲問責:你們為什麼不前來迎候?

曹姓漢子施大禮說:爺,管事的都不在了。

唐王李世民還在氣頭上,說:我不管這些,馬上打開義倉放糧。

曹姓漢子"咕咚"跪倒,說:萬萬不可,我上有倉官,下有庫爺,我只是一個小小雜事,即使你砍了我的頭,開倉放糧的事我也不敢。

大膽奴才,你知道在和誰說話嗎?一旁的將軍揮槍打來。

隨唐王李世民前來的曹嫻兒把手一揮,說:且慢,你們倉官等人呢?

在一旁的好媳婦搭了言:爺,倉官等人為保義倉、救百姓,都被洪水沖走了,到現在也不知下落。這不,我家相公死心眼兒,眼瞅著我們娘倆快餓死了,也不動一粒糧。

曹嫻兒對唐王李世民說:這樣的臣民真得不多見呀。

唐王李世民連連點頭,為有這樣的臣民心中暗喜,說:罷,你堅守職責實為可貴。

曹嫻兒扶起好媳婦娘倆兒,從軍士手中要過乾糧,遞到孩子手裡,說:慢慢吃,別嚥著。

唐王李世民一把扶起曹姓漢子,說:你的忠義實在難得,這樣吧,你接任此地倉官吧,你可在此地建村立莊護義倉,繼續為朝廷解憂。

因唐王有言在先,這裡的三五戶人家、七八個軍士在駐地建村立莊,曹姓漢子是胡人,所以村名就叫曹胡莊。

直到明朝永樂年間前,曹胡莊因漕運驛站變成了鎮守之要。

燕王掃北時,把這裡的人幾乎趕盡殺絕,義倉遭毀,曹姓絕嗣。再後來大移民,有人佔原曹胡莊舊址,官家重設義倉,自此改叫胡各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