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87歲爹爹助學修路幫教行善數十年

原標題:自強不息當老師教書不忘育人助學修路幫教行善數十年

江夏87歲爹爹想再做十件實事

江夏87歲爹爹助學修路幫教行善數十年

饒浩源老人家中的牆上貼滿了榮譽證書

江夏87歲爹爹助學修路幫教行善數十年

饒老出門坐車自帶板凳方便他人使用

當教師時用心關懷每一個孩子,退休後還忙著幫教、修路,三年來每年都拿出1.2萬元退休金助學……江夏紙坊87歲的退休老教師饒浩源堅持數十年做好事,把行善當作生活信仰,日復一日持久善力。近日,楚天都市報記者採訪了這位行善數十年不言老的老人,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再做十件實事。

陋居旁

自發辦起“楷模牆”

11月7日上午,江夏區老農機宿舍一排平房,在暖陽下愈發顯得老舊。在平房的牆壁上,有一塊數十平方米的紅色展覽區,高約3米、長約10米,上部貼有“見賢思齊”大字,主要展示以雷鋒為代表的各種楷模事蹟。

“國家繁榮富強,需要每個人的奉獻。任何時代,都需要以雷鋒為代表的時代楷模精神。”展板前,饒老向前來參觀的人談起他辦“楷模牆”的初衷。看似簡單的一面展牆,饒老足足準備了大半年。他到多個部門蒐集權威資料,並自掏3000元請人制作展板。從今年的3月開始籌辦,到國慶節前才開始展出。

為了讓更多人來學習,饒老還特意邀請了武漢市2019年第一批“新時代好少年”滕澤木前來助陣。這名江夏二中的學生說:“看了饒老師的展覽後,我覺得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要更多地去幫助身邊的人。”

此前,饒老曾以賀勝橋北伐革命烈士陵園為平臺,多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為江夏和咸寧兩地的中小學生講解北伐革命史。

教書時

用心關懷每一個孩子

善念的種子,從小就在饒浩源的心裡種下。1933年,饒浩源出生於江夏南礄,父母勤勞善良,收養了一名逃荒的女童。他3歲時父親去世,母親辛勤撫養他們長大。13歲他小學畢業因貧失學,只能白天幫母親幹農活,晚上自學初中課程。1952年考上咸寧中學師訓班,成為了一名教師。

1988年,饒浩源在賀勝橋中學教書,初二學生餘志斌拿不出90元的學費,饒浩源不僅幫他墊付了學費,還在學校食堂給他找了個兼職,讓他讀完了書。2013年,餘志斌專程來給饒浩源拜年,邀請饒浩源到北京和貴陽去玩。

還有個叫餘紅衛的學生,1990年中考前患了淋巴結炎不能吃飯。饒浩源囑託食堂的師傅開小灶,熬瘦肉湯給餘紅衛喝。後來餘紅衛考到了陽新師範學院,其父專門找到饒浩源表示感謝。

退休後

除了助學還幫教修路

1992年,饒浩源從賀勝橋中學退休後,比以前更加忙碌,除了助學,還忙著幫教、修路……

饒浩源剛退休時還住在賀站,一天傍晚他在回家途中看到一對衣服破爛、面黃肌瘦的姐弟。得知他們因家裡窮所以輟學到處撿垃圾,饒浩源就把這對姐弟帶回家,不僅管吃管喝,還教他們語文數學。兩個月後因為搬家,他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在賀站的家門口,有一條兩百米長的老公路年久失修,每逢小雨常有小學生跌倒,饒浩源看到後掏錢請人拖來十多車小石子,填平坑窪。

為幫教賀站小學6名調皮學生,饒浩源主動請纓當他們的校外輔導員,帶他們晨練爬山,啟發開導效果明顯。學校老師張春霞提筆盛讚:“夕陽餘暉暖,為霞尚滿天。”

三年來

每年拿1.2萬元助學

近三年來,饒浩源老人每年還會拿出1.2萬元退休金,用於資助貧困學生。咸安區團委書記張娟文說,去年他們帶了兩名學生前來紙坊接受資助,“沒想到饒老師這麼大年紀了,自己的衣食住行十分簡陋樸素,還一心想著助學,令人深受感動。”

“我幫過的孩子,我都記得,他們都是我的孫子和孫女。”牆上的“全家福”,是饒浩源老人最寶貴的財富。

饒浩源的小女兒饒玉榮說,父親87歲了,退休金也不多,做好事當然值得提倡,但也要量力而行,她在鄉下做小商販,姐姐在紙坊開小旅行社,經濟條件都不怎麼好,“還是希望父親能多攢點錢養老。”

但饒浩源卻說,自己現在耳聰目明能騎自行車,還能挑上百斤的擔子,不需要女兒操心。

坐車時

隨身帶小凳方便他人使用

如今,饒浩源住在紙坊,離賀站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賀站和賀勝橋只有一兩公里。每週,饒浩源都會在這三地走動兩次。“每次出門,我都會自帶一個可摺疊的小凳。”饒浩源說,他在起點站上車有座位,帶凳子主要是為了方便中途上車沒有座位的乘客。

前不久,賀站水庫旁78歲的拾荒老人陳文芳想回重慶老家,但家中積壓的廢品一時無法出售。饒浩源得知後,不僅花1000元將這些廢品買了,還請街坊共同獻愛心挑選廢品去賣錢,讓陳太婆能夠安心回家。

聽聞饒浩源的點滴善行,鄰居68歲的劉曉元感慨道:“這個87歲的饒老師真不簡單!”

入黨後

有生之年還想做十件實事

目前忙著宣傳楷模的饒浩源,本身也是一位楷模。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五好老幹部、“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陽光老人、學雷鋒標兵……饒浩源家中客廳的牆壁上,貼滿了榮譽證書。2017年,他又當選為“南鄂楷模”。

江夏區紙坊街北華社區居委會程慧敏說:“上個月,我們專門將饒老師的事蹟製作成展板,放在社區最醒目的地方。”咸寧市賀勝橋鎮副鎮長熊曼曼也說,饒老師的事蹟令人感動,他們9月曾來拜訪過饒老師,想請饒老師回去做些主題教育。

饒浩源告訴記者,接下來,他決心在老家南礄租三百畝地種水稻、油料作物,在賀站和賀勝橋兩地租地種菜,餵豬餵雞,為賀勝橋南北兩所學校近千名學生提供免費就餐;為江夏、鹹安各中小學演講;每年尋訪貧困學生;每年以村為單位召開學生家長會,傾聽意見向學校彙報改進工作……

“希望有生之年能再做十件實事。”饒浩源自信滿滿地說,因為歷史原因他去年才重新入黨,等完成了這些目標,“我就可以不留遺憾地捐獻遺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