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路历史文化名街,上海中心城区最具欧陆风情的街区之一


武康路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原名福开森路,以美国传教士约翰·福开森命名,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07年。

武康路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沿线有优秀历史建筑总计14处,保留历史建筑37处。

2011年6月11日,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入选由文化部与国家文物局批准的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武康路始建于1907年。据《上海市徐汇区地名志》记载:“该路原名福开森路,以美国人福开森姓氏命名。1943年改现名武康路,以浙江省旧县名命名。”

武康路长1183米,宽12米到16米,整条路呈弧线、大致为南北走向,北起华山路,可见晚清重臣李鸿章的丁香花园,南至淮海中路接天平路、余庆路,与宋庆龄故居相望。

梧桐婆娑的武康路上,有分量的名人故居“密度”较高,有约30处的名人旧居。沿线西班牙式、法国文艺复兴式等风格的建筑极富特色,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具欧陆风情街区之一。

道路沿途两边是上海最有名的西方洋人和达官名人、商贾富豪的高级住宅区,如40弄的67、99号是洋人大班住宅。

390号是意大利总领事官邸,大批的有志报国青年通过这个窗口留学国外,解放以后则是全球500强企业上海汽车集团所在地,从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辆桑塔纳轿车。

393号则是民国革命先驱黄兴的故居,孙中山曾多借宿这里商议革命;而位于武康路与湖南路口的湖南别墅先为周佛海私宅,解放后陈毅、邓小平在这里暂住过,贺子珍则在此隐居了20多年。

荣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科学家高锟曾就读于武康路世界学校。

113号则是一代文学巨匠巴金的故居,巴金在这里完成了被海内外文学界、思想界称之为“一部说真话的大书”的《随想录》。黄兴故居则坐落在武康路393号。

武康路上有分量的名人故居“密度”较高,沿线西班牙式、法国文艺复兴式等风格的建筑极富特色,是对上海历史的反映。

其最大的意义在于这个是一个文化遗产,可以是反映上海历史文化结点的典型的一个道路。

它最大所谓的作用是在于让人们感觉一个城市它在发展进程当中,它的历史、它的一些文化是怎么来沉淀下来的,一个城市是怎么一步步发展。

它反映了一个城市发展的一个轨迹,所以保留一些风貌道路,和风貌相关的沿街的建筑,实际上是保留了城市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