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辟谣归化新规:归化球员或挤压青训空间,如何找到最佳平衡?

足协辟谣归化新规:归化球员或挤压青训空间,如何找到最佳平衡?

本文主要观点:

  • 归化开启至今效果其实不佳,需要探寻新方式;
  • 长效规划未尝不可,规范管理才是足协重头戏;
  • 不可因归化因噎废食,青训归化如何找到平衡。

前两日,《足球报》记者白国华爆料了一系列关于新赛季中超的新规,包括了外援注册6人上场4人、入籍球员注册2人上场1人、有关部门给中国足协开放了50个入籍名额等消息,尤其是关于50个归化名额的问题,一时间引发了热议。

而今天下午,中国足协则发出了辟谣消息,称关于50个归化名额和外援政策的消息都是子虚乌有。然而,此前中国足协也是在白国华老师爆料后辟谣“李铁担任国足二队主帅”的消息,却最终却宣布李铁指导担任“国家选拔队”主帅,参加年底的东亚杯。足协有此“辟谣”的经历,不禁让人怀疑这些关于归化和外援规则调整的消息是否并非空穴来风。

足协辟谣归化新规:归化球员或挤压青训空间,如何找到最佳平衡?

此前,李可和艾克森的归化入籍并且代表国家队出场已开了先河,而接下去费尔南多、阿洛伊西奥等人的入籍,和侯永永、布朗宁等人代表国家队的手续完成,似乎一支「全化班」恒大和全员非华人的国家队已经不远了。那么,关于可能的归化政策,以及其与青训工作的平衡,则必然成为了中国足协未来需要好好考虑的重点。

归化至今成果如何?

今年初,李可、侯永永、布朗宁领衔了第一批归化球员,分别加盟了国安和恒大。这一批球员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华裔血统,但截至目前仅有李可一人入选过国家队,侯永永并未能够坐稳首发位置,而布朗宁甚至在下半赛季被取消了报名。

足协辟谣归化新规:归化球员或挤压青训空间,如何找到最佳平衡?

而在中超进行到夏季转会期时,归化的方向突然发生了转变。艾克森火速入籍已经代表国家队完成了出场,剩下的费南多、洛国富和阿兰都已经在路上了。最夸张的莫过于德尔加多,一个没有华裔血统、没有在中国联赛效力过、短期内无法代表国家队出场的球员,以内援的身份站在了中超赛场上。

在迄今为止的十数个归化球员中,目前仅有李可和艾克森两人代表国家队完成过出场。其中,李可已经无法保证自己的首发位置了,而艾克森也表现乏善可陈。对于这样一个急于求成的归化政策来说,如此的情况的确并不理想。因此,未来的归化政策将如何继续进行和改变,将成为中国足协决策者们的一大考验。

未来归化如何进行?

为何归化?归化的目的相当单纯而明确,即为了国家队立即可得的即战力。那么以此来看,归化并非是一个一无是处的短视政策。相反,如果能建立一套长效规则和机制稳定运行,不断将能代表中国队、愿意代表中国队出场的球员归化入中国籍,的确是一件好事。

然而,这就需要足协为归化制定一个可靠的、长效的、稳定的规则。

如果是50个归化名额随意竞争,显然不是一个合理的决定。而白国华老师爆料中提到,已经归化入籍的球员不算在未来归化上场的名额限制中,亦是一个无法令人信服的规则。归化的名额理应得到控制,并且下放到俱乐部,让俱乐部自行决定是归化长期效力的实力外援,还是寻找有华裔血统的球员。

足协辟谣归化新规:归化球员或挤压青训空间,如何找到最佳平衡?

归化的进行其实也另有一个益处:归化球员的出现可以有效地提升联赛的竞技水平,对于中国国内足球市场的发展理应是有利无害的。但这也涉及了另一个问题:归化球员都归于一队的不合理性,需要通过一些规则来进行制约。当艾克森们都在同一队,以内援的身份出场,这对于联赛的伤害是难以言喻的。末代甲A为了世界杯而取消了一年升降级导致的假球闹剧还历历在目,希望如今的决策者不要再重蹈覆辙。

归化不能因噎废食

归化在如今的国际足坛并不少见,拥有多个国籍的球员总是会成为香饽饽。对于不承认双重国籍的中国来说,如今走上的归化之路注定不会坦荡,这也就更加要求不能因为归化的开启而放弃青训的事业。

足协辟谣归化新规:归化球员或挤压青训空间,如何找到最佳平衡?

前些日子,国青队不敌韩国后,多年来首次无缘亚青赛。中国国字号无缘亚洲赛事,对于不少球迷来说都是巨大的震撼。这更加突出了一个问题:在未来归化可能不断开放的情况下,还有多少球队会从事青训这样一个麻烦、投入大、收入小的事业?

除此之外,因噎废食不仅是“因归化废青训”,更有“因国家队废联赛之忧”。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如果为了国家队的磨合,将归化球员都集中到同一支俱乐部,则会对联赛造成莫大的伤害。在中国足球满目疮痍的历史上,为了国家队而戕害联赛的事迹举目皆是,如何在两者的发展中找到平衡,亦是一个重要课题。

足协辟谣归化新规:归化球员或挤压青训空间,如何找到最佳平衡?

不过,在陈戌源接手中国足协后,重视联赛、重视青训的基本方向定得很扎实。如今,关于50个归化名额、外援政策调整等内容在这次辟谣后理应会做出调整再次推出。配合着近来的职业联盟成立,在经历了行政力量的不当干涉后,中国足球能否重新回到职业化和市场化的正确之路上,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