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潮湧長三角“皖”美蛻變正當時

央廣網合肥11月13日消息(記者孫葉 張明浩 劉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調研時,勉勵安徽“加強改革創新,努力闖出新路”,為安徽高質量發展指明瞭方向。三年來,安徽各地努力實現轉型新突破、謀劃產業新格局、塑造生態新藍圖,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進程中,不斷完成高質量的“皖”美蛻變。特別報道《安徽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推出:《潮湧長三角,“皖”美蛻變正當時》。

自2018年11月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點,這個“點”正在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大格局中閃耀出獨特的光芒。而長三角“擴容”後的新加入者安徽,也開始嶄露頭角。

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說,這為安徽發展錨定了時代座標、開闢了更大空間。“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正式確認安徽成為長三角重要組成部分,全面提升了安徽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地位,形成了安徽‘左右逢源’的雙優勢。”

如何將優勢轉化為動能,成為擺在安徽面前的一道發展命題。為此,創新之城合肥把“打造長三角新進製造業新高地”作為發展定位,大力推動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項目建設。安徽省發改委改革創新處處長朱的娥告訴記者,這裡未來將與上海張江國家科學中心東西呼應,分工協作。

“我們要藉助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機遇,推動合肥、張江兩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創新合作,不斷豐富和充實合肥科學中心的建設內涵,取得更多原創性成果、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加速科學中心的成果轉化。”朱的娥說。

產業鏈、價值鏈的分工協作,也讓安徽強勁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完備的製造業體系有了更廣闊的舞臺。

今年10月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第十個重點產業合作項目——環境產業合作示範園區正式落戶合肥市蜀山區。依託中國大氣環境監測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工程實驗室,蜀山區已基本形成“環保技術研發—核心基礎零部件生產—環保裝備製造—環境治理、環保工程及環保服務”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擁有環境領域上下游規模以上企業65家,今年前9個月環保產業實現產值18億元。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建國說,以此為代表的安徽科創“引擎”正在向世人展現出澎湃的動力:“產業園區的建設,通過這種高科技企業和工程實驗室的緊密合作,探索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區域裡讓一些先進技術能夠快速走向市場的可能途徑。它不僅僅是一個聚集效應,會產生化學反應,單獨一個研發平臺無法解決的問題,我們可以在這通過相互協作,找到更加合理的解決方案。”

實現轉型突破的同時,安徽也著力謀劃高技術製造領域的產業新格局。

在安徽蕪湖中國電科鑽石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的總裝車間,CA42活塞式雙引擎輕型飛機吸引了眾多目光。中國電科蕪湖鑽石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洪雨寧告訴記者,這款飛機通過使用強度更高、更耐腐蝕的全碳纖維複合材料,重量輕、安全性好,也是企業自主研發的首個整機型號。“適應安徽省蕪湖市產業升級換代,航空製造相當於又上了一個臺階,對產品設計製造要求更高,對國家航空航天的發展都會打一個很好的基礎。”洪雨寧表示。

同時,受益於發達的交通和物流網絡,雲計算、物聯網、汽車集成電路等產業正加速在整個長三角展開全產業鏈佈局。在安徽宣城郎溪工業園,深耕滬蘇浙多年的幃翔電子科技公司投資2.4億元打造電子連接器項目,上個月正式開始試產。公司行政管理部負責人劉芸芸介紹:“我們選擇郎溪落戶是考慮到長三角一體化,安徽這邊的優勢比較大,整個研發、銷售、製造,包括售後,都是在我們廠內自主去完成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視察安徽時,要求安徽“把好山好水保護好”,實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有機統一。李錦斌表示,三年來,安徽始終堅持把好山好水保護好,著力爭創高質量發展新優勢。他說:“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出臺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建設實施意見。在全國率先探索跨省域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新安江模式’入選中央組織部‘攻堅克難案例選編’。深入實施巢湖新一輪綜合治理,規劃建設環巢湖十大溼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巢湖湖區水質總體穩定。”

站在蕪湖市北起青弋江、南至瀂港大橋的“十里江灣”岸邊,市發改委副主任陳立新告訴記者,過去,這裡是長江岸邊的小碼頭、採砂點的聚集地。

2017年以來,通過大力整治,蕪湖市共拆除200多個非法碼頭、採砂點,清理長江干流岸線近30公里。如今,這裡草木蔥蘢,夜晚燈光燦爛,已成為人們到蕪湖旅遊的“打卡”之地。

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制度支撐。在黃山,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的“新安江模式”為流域綜合治理和保護機制建設提供了“安徽方案”。黃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態建設保護局副局長畢孟飛說,如今,新安江水質常年優於地表水Ⅱ類、接近Ⅰ類。“加快實現了新安江流域末梢治理向源頭系統治理轉變,項目推動向制度保護轉變,生態資源向生態資本轉變,真正走出一條上游主動強化保護,下游支持上游發展的互利共贏之路。”

合肥市因水而興,八百里巢湖煙波浩渺,猶如一顆明珠鑲嵌於這座“創新之城”。今年以來,包括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水汙染、藍藻應急防控、打造環湖生態綠廊在內的新一輪巢湖綜合治理已初現成效。安徽省省長李國英表示:“按照‘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汙,治汙先治源’的思路,系統推進雨汙分流、截汙納管、達標處理、生態補水、溼地淨化等工程。今年前三個季度,巢湖湖區總磷濃度同比下降了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