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王秀兰老人的几张照片,见证了她与新中国共成长、共进步

 70年春夏秋冬,70年风风雨雨,有一群人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新中国的建设。与共和国同龄的王秀兰,是新中国成立70年发展变化的见证者,更是实践者。


亳州王秀兰老人的几张照片,见证了她与新中国共成长、共进步

看着照片,王秀兰老人的思绪一下子回到学生时代。王秀兰是亳州市谯城区龙扬镇人,小学在立德镇读书,初学就读于油河中学,高中就读于亳州二中。

说起自己的学生时代,王秀兰记忆犹新:“当时交通很不方便,基本上没有见过自行车,更没见过汽车。三年的油河中学时期,都是步行,那时候学校离我家有50多里路,基本上每天中午吃了饭就回去,三五个学生一块走着回家,很多时候脚都磨成泡。”

王秀兰回忆,当时不仅交通不方便,大家的日子过得也是紧紧巴巴的,平时吃的都是糠菜杂面,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个好面馒头。1970年,王秀兰去合肥上大学时,穿得还是连襟样式的粗布衣服,样式简单,颜色单调。

1972年,王秀兰大学毕业后,先后被分配到亳州一中、立德镇、古城镇教学或任职。回想起那个时候,王秀兰老人说,当时下乡检查工作的时候,一般还是步行,有时候会骑着自行车,一个乡镇一个乡镇的检查,基本上得三四天才能检查完相关工作。

亳州王秀兰老人的几张照片,见证了她与新中国共成长、共进步

1978年,改革的春风悄然吹来,从那以后,变化也在慢慢发生。1986年,王秀兰在薛阁办事处大院里拍了一张彩色照片,身上的衣服也从连襟样式变成了西装样式。


亳州王秀兰老人的几张照片,见证了她与新中国共成长、共进步

1996年,王秀兰在老亳州宾馆也拍了一张照片。相比较之前的样子,王秀兰的衣着鲜艳了,样式更新了,就连她的发型,也从原来的短发变成了烫发。这些变化正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证明。

亳州王秀兰老人的几张照片,见证了她与新中国共成长、共进步

几十年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精神生活也发生了很大进步。2009年3月,王秀兰任市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席,专门负责老年人运动、健身等方面的工作。从2009年到现在,10年时间里,王秀兰一共组织并开展了460多项关于老年人健身运动的工作和活动,有太极拳、武术、柔力球、健身球、气排球等健身项目,提高和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

亳州王秀兰老人的几张照片,见证了她与新中国共成长、共进步


亳州王秀兰老人的几张照片,见证了她与新中国共成长、共进步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王秀兰见证了新中国从曾经的贫穷落后到如今的繁荣富强,同时她也是实践者,用勤恳、踏实的工作,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献上自己的力量。

亳州王秀兰老人的几张照片,见证了她与新中国共成长、共进步

对于王秀兰老人来说,能与新中国共成长、共进步,是她最为骄傲的事。王秀兰说,祖国今后会更加强大,我作为一个老同志、一名老党员,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的事业,特别是我们老年人健身运动这方面,贡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记者 孙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