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對比+家訪 控輟保學儋州有妙招 四年內實現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零輟學”

“控輟保學要做到‘一個不落’,離不開數據對比和家訪,也離不開教學質量的提升。”11月12日,儋州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主任羊良珠表示,為了實現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零輟學”,在每個學期開學期間,儋州教育部門就組織工作人員對建檔立卡戶、特困戶和低保家庭子女受教育情況進行“自上而下”拉網式核查,通過貧困戶大數據對比確認適齡兒童在讀情況,再組織“萬名教師訪萬家”的家訪活動,開展輟學學生勸返工作。

大數據對比確保不落一戶不漏一人

“2019年秋季學期,輟學4人,已勸返3人,剩下一人在跟進中……”儋州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工作人員小賈正在整理最新的數據。她說,自今年9月份秋季開學以來,控輟保學工作就在進行中,基礎教育科對接儋州扶貧辦、民政等部門拿到建檔立卡戶、特困戶和低保等數據,再逐一對比適齡兒童在讀情況。

羊良珠坦言,從2016年秋季開學起,儋州重點對貧困家庭子女開展控輟保學工作,至今年春季開學,沒有一名學生輟學,所有“厭學”的學生全部勸返,回到學校就讀。4年來,實現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零輟學”。

“今年秋季開學,全市266所中小學、一所職校向基礎教育科報送學生就讀人員名單,一共127071人,其中,貧困家庭子女12536人。工作人員經過數據對比,發現有1699人沒法查詢到就讀情況。隨後,基礎教育科將數據發放到各鄉鎮各學校,各級聯動,最終確認有4人出現輟學情況。目前已勸返3人。”羊良珠說,從數據對比到鄉鎮核實,用了兩週時間。“因諸多原因,一直沒有找到這名輟學的學生,我們繼續做工作,確保該學生儘快返校就讀。”

此外,記者瞭解到,由於視力殘疾、智力殘疾等原因不能在校的適齡兒童、少年,儋州教育部門明確規定所在轄區學校可採取送教上門、辦理休學、暫緩入學等措施,滿足這類學生接受教育的願望。

大数据对比+家访 控辍保学儋州有妙招 四年内实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辍学”

教師到輟學學生家中家訪,勸學生回校就讀。 儋州市教育局供圖

“萬名教師訪萬家”讓“厭學”學生返校

“學生輟學,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厭學。”羊良珠說,一直以來,如何勸返厭學學生,讓其返校就讀,一直是儋州市教育系統研究的課題。2018年春節期間,儋州教育系統全面開展“萬名教師訪萬家”活動,組織教師進村入戶,對幫扶的學生開展扶貧政策宣傳、心理疏導、勵志教育等工作。

羊良珠向記者舉了一個例子:今年3月春季開學,儋州西流中學八年級某學生在開學過後,遲遲不到學校報到,學校方面經過了解情況,知道其家庭為農村家庭低保戶,家庭生活條件十分困難。而該名學生有嚴重的厭學情緒。對此,該校校長、學生班主任、老師輪番到該學生家長進行家訪,並聯合當地鎮府和村幹部幹部入戶進行動員勸返,最後該學生深受感動,願意回到學校繼續就讀。

“我們制定了‘一生一案’勸返計劃,首先,貧困家庭子女輟學,幫扶責任人就是第一勸返責任人。而我們在確保適齡兒童享受義務教育的同時,也尊重學生的個人意願,結合實際情況,幫助學生規劃人生道路。”羊良珠表示,有一些厭學的學生,不想回到原來的學校就讀,想學技術。為此,儋州教育部門在儋州市職校開始初中班,在確保適齡兒童享受義務教育的同時滿足他們學技術的願望。

頂崗交流 資源共享讓學生不“厭學”

學生厭學的原因是什麼?儋州市教育部門經過多次研究,認為主要存在教學質量、教學資源等問題。對此,2018年4月,儋州市教育局召開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師資均衡配置工作現場會議,決定從2018年8月秋季開學前,統籌安排市域內富餘教師的頂崗交流,解決各學校學科教師緊缺問題,在全市範圍內基本實現師資均衡,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學生成績跟不上,慢慢就會有厭學情緒。所以,儋州開展頂崗交流活動,就是為了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學得懂跟得上。”羊良珠向記者分析,大部分輟學的學生主要分佈在八年級,因為之前的知識基礎沒有打好,上課沒法跟上老師的講課節奏,慢慢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

“到該學校來,主要是將松濤中學優質的教學資源帶到儋州市第六中學,兩所學校之間實現資源共享。”2018年9月,儋州市松濤中學歷史老師黎明燕來到儋州市第六中學開始定崗交流。她說,儋州市第六中學前身的儋州市和慶中學,是一所鄉鎮學校,學校教學質量、學生文明禮儀都要逐步抓。

記者瞭解到,儋州教育系統開展頂崗交流活動,就是要通過學校之間結對幫扶,在辦學、管理、師資、文化等方面幫助被幫扶學校建設一支素質較高的幹部教師隊伍,建立科學規範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辦學品位,推進全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兩年多時間以來,儋州市第六中學學生精神面貌、文明禮儀以及學習成績都有了提升。今年秋季開學,沒有一名學生輟學。”黎明燕說,她在儋州市松濤中學期間還任團委書記,到儋州市第六中學後為掛職副校長,主要是配合校長抓教育教學方面。兩年時間,兩所學校通過不同學科的教師之間“同課異構”交流,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及開展各類講座活動,逐步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儋州11月12日訊 南海網記者 李紹遠

以上內容由南海網原創生產,未經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對上述內容的任何部分進行使用、複製、修改、抄錄、傳播或與其它產品捆綁使用、銷售。如需轉載,請與南海網聯繫授權,凡侵犯本公司版權等知識產權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