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成功的企業家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古聖先哲這樣說


1 西方大哲談財富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談到財富的時候,有兩個觀點非常好。

他說,你看到一個人有錢,你就要問兩個問題:

第一,他賺錢的手段是否正當?所謂正當,就是要合法,要合理。

第二,他賺錢之後是做金錢的主人還是奴隸?

賺了錢之後,有些人變成守財奴,給子孫留下很多錢財,而後面的發展未必如他所預期的那麼好。

有些人做金錢的主人,用錢來實現我的理想,要照顧更多的人,也就是行善。

傅佩榮:成功的企業家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古聖先哲這樣說

蘇格拉底這個觀念,就是賺錢的手段要正當,賺了錢之後做金錢的主人,讓自己行善的願望可以實現,幫助更多的人。

2 中國古代的企業觀

西方是如此,那麼中國古人的企業觀(做生意的這種觀念)又是怎樣呢?

我們可以參考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

“貨殖”兩個字出於《論語》,是孔子特別介紹子貢的時候說的。

當時是春秋末期,天下亂了,原來做生意要到官府申請執照,但那個時候已經不再有人管這個事了,誰有本事誰就做。

孔子提到說子貢並沒有申請正式的執照,自己去“貨殖”(將本求利去做生意賺錢)。

他對子貢這一方面很肯定,說他是“億則屢中”(他猜什麼會漲,什麼就漲),有點像今天的股神。

傅佩榮:成功的企業家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古聖先哲這樣說

《貨殖列傳》裡面談什麼?

談古代的一些企業家。

我從裡面特別選出三種不同的做法。

第一種,是范蠡所做的。

范蠡,就是幫助越王勾踐復國的那位功臣。

他完成任務之後就帶著西施走了,到各地去,把他用來治國的方法來做生意,結果非常成功。

“三致千金”,三次賺了千金,再把它送出去。

送給誰?送給窮困的親戚朋友。

傅佩榮:成功的企業家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古聖先哲這樣說

《貨殖列傳》裡面,范蠡稱作陶朱公。

因為他不太願意用本來的名字,他做生意,居住在陶,取名朱公,後代就叫他陶朱公,成為中國企業家的典範。

第二位,要介紹的是白圭。

白圭也是一樣,他做生意的原則很簡單: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別人不要的,我來拿;別人要的,我就給。

也就是便宜買進來,比較貴了賣出去。

白圭也是一樣,成為鉅富。

他不太願意把錢給人,他就說:我要教別人做生意,培養新一代的企業家。

從這裡面就可以看到中國古代企業家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傅佩榮:成功的企業家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古聖先哲這樣說

白圭教人,他要看這個人有沒有具備四個條件:

即智、勇、仁、強。

你要做企業,第一個要有智慧,能夠分辨形勢,從事哪一種經營的內容,社會的需求如何這些,要有足夠的智慧判斷。

第二是勇敢,勇敢就是要決斷,當斷則斷,否則的話,後面問題重重,這需要勇敢。

第三個是仁,就是賺了錢之後要分配。

前面“智慧”是要分辨,這邊講“仁”是要分配。

賺了錢分給一起合作的人,當然包括員工在內。

你沒有基本的關懷和愛心的話,不可能凝聚大家的力量。

最後一個“強”,這是說什麼?

就是你要守得住。

一個企業不可能一帆風順,在困難的時候你要守得住。

就像我們今天講“創業維艱,守成不易”那個“守”。

所以,白圭教人就要人具備智、勇、仁、強四種品行,或者是一種基本的人格特質,或者基本的能力,這樣才能夠把生意做好。

第三位是子貢,也就是孔子的學生子貢。

子貢不一樣,子貢是孔子的學生,推廣孔子的思想。

司馬遷認為,孔子能夠名揚天下,“子貢先後之也”(先在前面鼓吹,又在後面推動)。


3 儒家的企業觀

推動孔子的儒家思想,到底對於企業有什麼樣的啟示呢?

首先孔子強調:富與貴是每個人都要的,但是要以正當的手段去得到。

這一點,與西方的蘇格拉底是一樣的看法。

但不要忘記,孔子的年代比蘇格拉底要早了將近100年。

再進一步,孔子認為:富就是有錢,貴就是有權。儒家得到富貴,只有一個目的,是造福百姓。

如果一個人賺了錢的話,孔子當然希望你怎麼樣呢?

富而好禮”,這很重要。禮是一個社會文明發展的必要趨勢。

有錢人,他有錢,所以可以在禮的細節各方面,包括基本的規格、生活上的文質彬彬,能夠在禮儀、禮節、禮貌各方面都兼顧的話,那才是一個表率。

這就是儒家的一個理想。

司馬遷的《貨殖列傳》裡,提到將近十位連名帶姓說出來的企業家的事蹟。

我們選三位作為典型進行思考,就知道財富的意義何在。

人的社會一定有財富以及財富分配的問題,每一種行業對於財富會有不太一樣的看法。

但是,你對人生做整體思考的時候,你可以想:

財富、名聲、地位、權力,哪一樣比較重要?也就是哪一樣,你可以透過努力而得到?

越是難靠努力和自身能力得到,而要靠別人幫忙、運氣配合的,你就越要知道,重視也沒用。

這是我們在思考人生的各種價值觀的時候,可以做這樣的一種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