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精华仍有进步意义

孔子思想诞生以来就命运多舛,生前不得志,周游列国宣传其仁政思想,可惜“未见有好德如好色者”。孔子死后,儒分为八。“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儒家思想被后世封建统治者篡改,被捧为圣人的同时,其思想的精髓也被篡改,由仁者爱人转变为思想独裁,三纲五常,死死地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远非原始儒家的本义,儒者自身也经历了从王者师到王者鹰犬再到王者奴才角色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孟子思想光辉灿烂、至今仍有进步意义,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至今依然影响着中国前进的方向。《孟子.尽心章句下》中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在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历程中,有着非常明显的进步意义,历代的封建统治者,若是把这句话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就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治理效果,比如唐太宗就是信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理论,贞观之治三十年,至今为人称道。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原话亦出于孔子(见《荀子.哀公》)。今天中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提出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虽然直接来源是马克思主义,但是间接上与孔孟思想不谋而合。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会取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胜利。

儒家经典著作《大学》里说:“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都符合这一准则。《旧唐书》记载武则天、唐玄宗时期,多次大赦天下、赈济灾民、兴修水利、鼓励农桑、开库放粮、降低赋税,从而取得开元盛世这一封建社会的伟大辉煌成就。这句话今天依然有进步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展的“精准扶贫”,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解读。

儒家思想精华仍有进步意义

儒家思想精华仍有进步意义

参考资料:《孟子》《大学》《汉书》《旧唐书》《荀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