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精華仍有進步意義

孔子思想誕生以來就命運多舛,生前不得志,周遊列國宣傳其仁政思想,可惜“未見有好德如好色者”。孔子死後,儒分為八。“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儒家思想被後世封建統治者篡改,被捧為聖人的同時,其思想的精髓也被篡改,由仁者愛人轉變為思想獨裁,三綱五常,死死地禁錮了中國人的思想,遠非原始儒家的本義,儒者自身也經歷了從王者師到王者鷹犬再到王者奴才角色的轉變。在此過程中,孟子思想光輝燦爛、至今仍有進步意義,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至今依然影響著中國前進的方向。《孟子.盡心章句下》中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句話在二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發展歷程中,有著非常明顯的進步意義,歷代的封建統治者,若是把這句話記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中,就會取得良好的社會治理效果,比如唐太宗就是信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理論,貞觀之治三十年,至今為人稱道。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原話亦出於孔子(見《荀子.哀公》)。今天中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提出以人民為中心、人民至上,雖然直接來源是馬克思主義,但是間接上與孔孟思想不謀而合。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人,只有堅持人民至上,才會取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勝利。

儒家經典著作《大學》裡說:“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中國封建社會的盛世,都符合這一準則。《舊唐書》記載武則天、唐玄宗時期,多次大赦天下、賑濟災民、興修水利、鼓勵農桑、開庫放糧、降低賦稅,從而取得開元盛世這一封建社會的偉大輝煌成就。這句話今天依然有進步意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展的“精準扶貧”,就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解讀。

儒家思想精華仍有進步意義

儒家思想精華仍有進步意義

參考資料:《孟子》《大學》《漢書》《舊唐書》《荀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