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農曆十月十六,民間傳說寒婆婆打柴的日期

今兒農曆十月十六,民間傳說寒婆婆打柴的日期
今兒農曆十月十六,民間傳說寒婆婆打柴的日期
今兒農曆十月十六,民間傳說寒婆婆打柴的日期

今兒是農曆十月十六,我們那有個傳說,這一天是寒婆婆打柴的日期。要是早上有霧(老人口語叫罩子)或下雨,那麼這個冬天就很冷,是個寒冬。如果早上天氣晴好,那這個冬天是個暖冬。

老人們經常這一天講一講,我們也就那麼一聽,誰也沒去驗證一下是不是那麼靈。但這個故事已深入人心底。腦子裡總有一幅畫面:一個老婆婆拄著柺棍,牽著孫子,拿著刀上山去砍柴。內心的憐憫之心頓起,窮苦日子真難過啊。

因為這個故事,我們那裡流行一句歇後語叫寒婆婆的孫子——背柴貨。這是勞動人民創造力的體現。這個諧後語借用故事裡寒婆婆的孫子要幫忙背柴來諧音我們那裡的方言背cai貨。那個cai不知道 怎麼寫,這個詞也是罵人的話,近似於二貨那意思,有不僅蠢還很賤的意思吧。所以有時有些人捉弄人欺負別人不知道這個故事不懂這個梗就說你這個寒婆婆的孫子,被罵了還不知道。

曾經砍柴是農村裡每年必須做的一件事,特別是山裡的。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靠山的相當多的就是砍柴賣,不過超便宜。山上的柴一般是茅草和小荊條及一些小樹。樹的枝枒也是好柴火。感覺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就不怎麼上山砍柴了。我分析是農作物也多了起來收穫後的杆可作柴火燃燒,特別是種棉花後的棉柴燒不完。還有各種樹葉也比較好燃燒。再後來各種開發和機械的出現,山都開發出來了。其實山上不去砍柴對生態平衡也不好,多年不砍柴後,山上的樹枝葉繁茂,沒有人工去除枝枒太密了,陽光透不進去,樹下的植物都不怎麼長了,山上基本不長草了,地上一層全部長的是刺條。

現在基本遠去了砍柴這一說。由於環境的汙染嚴重,隨便燒點東西都不讓,政府監管的還挺嚴。這也只是頭痛醫頭,沒有從源頭系統治理。那些農作物的處理也是難題。讓燒汙染大氣,不讓燒汙染大地。

寒來暑往,又到了一個冬天。幾十年來人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本是現代化的生活了。不知道寒婆婆的日子過的怎麼樣?願她再也不用打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