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没想到老杭州口中的“郊区”曾是另外一番景象!

惊~没想到老杭州口中的“郊区”曾是另外一番景象!

惊~没想到老杭州口中的“郊区”曾是另外一番景象!

松木场位于杭城的西北偏北面,按照老杭州人的说法,这里曾经属于城郊。但这个郊区,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神奇之地。

惊~没想到老杭州口中的“郊区”曾是另外一番景象!

曾经繁忙的松木场河

现在从西湖水域到西溪湿地间很少有河道连接,旧时的松木场水面开阔,是西湖与西溪之间的转承点。关于松木场河名字的来源众说纷纭:

一说是以前杭城都以柴火和木炭为燃料,不少民宅也是用松木、杉木建成的,杭城西北部山区的木头和柴火用船运送到此处交易,松木场由此得名;二说那里是古代商人堆放松木的仓库;还有人说“松木”是杭州话“棕毛”的谐音,棕毛场有很多做棕棚、棕绳的作坊,到后来以讹传讹便成了松木场。

惊~没想到老杭州口中的“郊区”曾是另外一番景象!

松木场河八字桥附近

与现在车辆如梭、店铺林立、高楼栉比的繁荣景象不同,千年前的松木场地区呈现的是另一番景象。在弥陀寺以北、八字桥以南的原松木场河水面开阔,是杭城有名的内河港埠,平时停泊着很多大小船只,往来人群不断。自宋朝开始,来自山东及江浙一带的香客纷纷走水路来杭州进香。每年香汛时,各路香船蜂拥杭城,大都停靠在松木场,多时可达千余艘。香客们由此上岸进香天竺,河岸沿途摆满各式货摊,灯笼雨伞、香烛土产、素食糕点等,比比皆是。

历史岁月并不只有一张面孔,除了热闹兴盛,松木场河同样也经历了正与邪的激荡、善与恶的对抗,血与泪铁铮地烙印在这里。

惊~没想到老杭州口中的“郊区”曾是另外一番景象!

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牌坊

20世纪初,松木场河的河面渐小,大舟长排难以通过。民国时期,作为行刑之地的松木场更是让人谈之色变。庄严肃穆、忠义慷慨、浩气长存的中华民族精神和革命志士的鲜血一同播撒在这里。日军占领杭州后,在松木场河一带设置了关卡,百姓要凭良民证出行,还要搜身检查。渐渐的,松木场市面变的极其冷清和萧条。1932年“一·

二八事变”爆发后,驻浙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奉命奔赴上海支援第十九路军抗战,经过18个昼夜的血战,八十八师与友军配合重创日军。后来,民国浙江省政府在松木场为阵亡将士修建墓园,树起牌坊,纪念其舍身为国的千古忠义。

惊~没想到老杭州口中的“郊区”曾是另外一番景象!

20世纪80年代的松木场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千百年沧桑的松木场河完全淹没了,但它却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记忆中。人们把位于原松木场河东西两侧的道路分别称为松木场河东路和松木场河西路。如今松木场一带市肆繁华,已然恢复了昔日欣欣向荣的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