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让7岁的孩子背一首古诗,有没有必要?有什么积极影响?

从心出发交朋友


我们为什么背唐诗,很多人找错了方向。

1、很多家长为了虚荣心,想让孩子多背一些古诗词,显得自己教导有方。

2、许多家长潜意识认为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从小多背一些,有利于熏陶孩子母语语感和生活美感。

4、孩子小时候大脑发育黄金期,多背诵一些古诗词,能锻炼大脑记忆能力。

5、反正课文也要学,早点背下来,省得到时候背了。

······

让孩子背诵诗词可以找出一万种理由,也可以找出一万种不背诵的理由,那么到底是背诵还是不背呢,到底是那种想法更合理、正确呢,我们如何评判呢?

我也有一个五岁的孩子,对于他的成长和教育,一直是我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也曾经强迫孩子背诵唐诗,后来,直到有一天,我在《少年得到》听到了台湾童书第一人---郝广才的一句话,我才恍然大悟。这句话就是:“唐诗不是拿来背的,而是被来用的”

唐诗不是拿来背的,而是被来用的。

如果唐朝有微信,这时候,我们看到李白的朋友圈可能是这样的。


边塞诗人王昌龄的朋友圈估计是这样的:

我们的语言文化一直在变化,从远古时代的甲骨文4500字,后来因为文字和语音融合,流传下来1500个汉字演化为当今上万的汉字,而每个时代的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到当今的微博、微信,都在不断演化,如果让我们硬要学习古代人表达方式,那无异于历史的倒退,文化只有向前走,才能跟社会结合放映人们情感表达、内容的传递。


把古人的诗词当做当时的情感表达,我们也会学习到很多。

李白的静夜思我们从小耳熟能详,可是我们却从来没有发现,除了课堂考试外,再没有用过,这其实才是最大的浪费。

那么,这些经典诗词今天应该怎么用呢?当然是用白话文表达出来了,我们看看一个四岁小朋友表达自己对奶奶的思念之情的。

这首小诗就是仿造静夜思写的,细心的朋友可以看出来了,小朋友把思念比作白云,棉花糖,也很有童趣和想象。不过这次思念的是外婆,想起来外婆,响起了她给自己买的刨冰,多么自然,有富有感情。下面,我们再看另一个小朋友的诗歌--孤独,你能猜出来是模仿那首诗么?

聪明的你已经知道了,这个模仿的是柳宗元的《江雪》。

通过这样的训练和启发,是不是让我们古老的诗词又活了过来,诗词重新焕发出现代的生机了,其实从人性的出发,无论时光如何变,人类的感情不会变、思念之情、友谊之情、恋人之情,只是不同时代有不同表达罢了,正所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总结,古人的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要继承发扬,必须要跟当下的环境情况相结合,要批判式的继承和发展。


爱科高智力开发


没必要。

简略说5点:

①唐诗仅是语文课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如果想安排每天接触些课本外的语文知识,不妨从小每天花10分8分钟时间,按上下5000年的顺序,涉猎为主,培养学习兴趣为目的。

②由于诗词特点,五、七言押韵的语言表达方式其实不大适合儿童语言发展。按每天一首唐诗的频度,诵读量最少每天一小时。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比较随意,不受限。

③会背不等于理解,唐诗是浓缩的语言,要理解,不仅需要对字词的掌握,还有当时的社会背景,更有读诗者的涉世经历。将一堆自己不理解的东西堆在脑子里,对宝宝来说,实在没必要,增加记忆负担。

④俗说说,书读千遍,其意自明。指相同的东西多读读,可以理解得更深刻。每天一首,即使坚持一年,300多首唐诗可以肯定是记不全的,即使记住了,也是机械记忆,从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看,学习效果往往还不如反复诵读三五十首好。反复诵读,读顺了,张口就来,运用自如。机械记忆,看上去能背很多,其实不会用,学了等于零。

⑤不管学什么,关键在于要有好的学习习惯。7岁宝宝认知尚浅,懂而不懂,好动不喜静,如果能养成喜欢看书的习惯,由被动读书向主动读书过渡,这对宝宝终身有用。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有”,不是机械记忆,不是拼知识量,而是长期积累,吸收诗书精华,才可以通过谈吐让别人感觉到肚子里有货。


布衣吴新建


非常有必要。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论大家都知道。背诗词就是积累感性认识。首先得让孩子脑子里有东西,有了东西才能理解,没有东西你理解什么?

不要考虑以后生活能不能用上。毛主席给我们留下那么多壮美大气的诗篇,那些诗篇和毛主席的生活有关吗?但他们却记载了毛主席一生的伟大生命历程。我们不能一切都以有用没用为标准来判断学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

看到日落的美景时,我们不能总说,哎呀妈呀,真tm好看。如果你还记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当别人听到这两种不同的话时,别人对你的印象是不同的。最主要的是自己的感觉不同。你自己会有一种满足感,自豪感,如果你自己不会,而听到别人说出来,也许你没感觉,也许你会很羡慕人家,可能还会自惭形秽。

让小孩背诗已经被好多人证明对孩子的未来很有好处。这些好处可能不是直接。但他们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一生。


散木17


有没有必要,换个角色想,让你每天背你乐意吗?

再换个角度思考一下,背完了有什么用,如果背无所用,这和浪费时间又什么何区别,还不如把这时间用在培养一个有意义的兴趣爱好上。


现在有些家长让孩子补课、上兴趣班、学艺术等,完全是出于跟风,根本就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兴趣和天赋特点。

就拿这个背诗来说,真地实现了一天背一首,那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到底能理解地过来不?

小时候有一篇课文《不懂就要问》,教育我们读书背文,必须是理解它的深层意义,不可“干背”。

七岁孩子以这样的节奏背古诗,我觉得要么是只会背,不会用;要么是猴子搬玉米,前背后忘。

古诗最终意义是明理知礼、学典故和懂人事。如果单纯的背,相信我,这样没几个星期,孩子就烦了,不仅仅是烦古诗,而且开始烦语文,甚至是中国文化。



这丝毫不夸张,小时候的很多东西对于孩子的成长和认知,都是影响余生的。

那么到底怎么学这古诗词呢?

其实很简单,看图文,讲故事。对于七岁的孩子,也可以多看看视频和教育动画。这比起单一背古诗,更加有趣和教育意义,很容易引导孩子的思想品质的形成。


另外,我们在实际的交流和引用中,其实并不是整段或者整篇的拿出来,而是挑选其中有深刻哲理的某一句。

所以,看图文、听故事以及看视频等,正好能让孩子学会这些重点句子,不用刻意的花费大量时间去背。举个很现实的例子:你会发现,孩子做公交或者电梯时,总有夹杂着广告的语音,他们坐几次公交车后,就能把这些语音学的滚瓜烂熟。


玖抒教育


看了评论有两种看法,思考一下这两种看法,那一种看法对孩子有利呢?答案就清楚了。有没有必要,这个问题就看对诗词怎么认识,诗词的内涵是什么,这里道底有什么呢?孩子在诗词里能得到什么呢?再看人的智力非智力因素的提升考什么呢?理解分析记忆想像联想创造力深度思考等是怎么来的,这里看看背诗词有用没用,答案就在其中。结论,太有必要了!🌴🌴🌴🌻🌻🌻


难得糊涂李学龙


有必要,而且是十分有必要。7岁的孩子各方面理解能力已经没有任何问题,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单纯的死记硬背,他肯定会反感叛逆。如果家长能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也就是当时的历史环境去给孩子讲解,孩子记住的不单纯是一首诗,而是一段历史。

比如给孩子讲杜甫的诗,我们说杜甫的诗叫诗史,那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能把安史之乱给孩子结合讲一下,他就明白了,杜甫的诗就是咱们现在的纪录片啊,被称为诗史,当之无愧。再比如陆游的诗,结合南宋屈辱的历史来讲解,不用家长多解释,“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样的的诗句,孩子自己都可以理解!

所以说,诗,一定要背,但是一定要讲究方法!


嘉妮儿的诗和远方


以我个人的经验而言:诗背诵的越多越不懂创作。原因是创作的思路被背熟的诗困囿住了,以至思维受到限制。而诗词创作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思维自由且奔放。

少年儿童学习诗词,重要的是氛围,而不是目标。(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意会胜言传


一天一首比较难坚持,我儿子今年六岁半,九月念小学一年级了,以前唐诗背诵这块随意的,没有要求过。暑假开始背诵唐诗,现在有20首出头的样子,就从第一页开始背,律诗现在也能掌握几首了。对记忆 朗诵 格式韵律和理解都有帮助


土卫七


每天不止叫孩子吃三顿饭,记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赢何方?不要娃娃与大人比撑硬三顿🚢!"上水吃伍吨,下水吃肆㕰"才足滋菅养!弄船人朮语""猜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号"大人一天能读三首古诗且记忆做,🉑️叫孩子读幼儿园比长巜中庸》《大学》教程一天读一头条古诗,能记着则🈶️天命!


手机用户5534444811


有必要!不是为了炫耀,不是因为虚荣,而是,古诗是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是祖先留下的瑰宝!唐诗,宋词,等等经典诗歌是培养孩子文化积淀和修养气质的绝佳途径!“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