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9歲男童墜井案:父親曾拿木板蓋窨井,現已籤解決協議

武漢9歲男童墜井案:父親曾拿木板蓋窨井,現已籤解決協議

11月10日下午,9歲男童墜井現場,工作人員正把窨井蓋上。圖/瀟湘晨報記者 廖如雲

武漢傳媒學院東門,小吃街又熱鬧起來,來往的行人將單車停在綠化帶前,偶有學生路過此處,小聲嘀咕著,“這掉下去過一個孩子。”

掉進窨井的,是附近“熱乾麵”小吃店家的獨子——小恆,還有20天就是10歲生日。

案發11月9日,週六,孩子被救援人員打撈上來時,已無生命體徵。

相關路段工程由所在區(江夏區)投資建設,光谷建設公司代建,武漢市政集團總承建。

與那天的焦灼、渴望找到責任單位不同,孩子的父親張輝,已回到江夏法泗鎮鄉下老家,不願再面對記者。

“他們已簽了協議,不能再接受採訪。”一名自稱孩子伯伯的人說。

【1】現場:聽得見湍急水流聲

10日,瀟湘晨報記者來到事故現場,發現已有人用3塊水泥磚把窨井堵上,綠化帶四周也被警戒線圍住。

井口和共享單車的車輪差不多大,站在井邊,能聽到非常湍急的水流聲;湊近,還能聞到汙水漸淡的臭味。

距離事發地幾米開外,就是小恆父親的小吃店鋪。

儘管事發後,家人立即進行了搜救,但他們沒想到的是,湍急的水流已經把孩子衝到遠處另一排水窨井下方。

瀟湘晨報記者從墜落點步行至打撈點,距離約500米。

當日,小吃店大門緊鎖,武漢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和江夏區政府先後與男童家屬見面。

目前,事發汙水井已加蓋復原,周邊區域已實施打圍。

作為事發工程代建方,武漢光谷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通報稱,“深感痛心,並在第一時間參與並盡全力組織了搜救工作。

通報還稱,他們“將舉一反三,加大工程建設監管和管理力度。”

【2】窨井:孩子父親曾拿木板遮蓋

武漢傳媒學院東門對面的綠化帶尚待修繕,裸露的土塊上僅披著一層綠色防塵網。

現場施工人員描述,施工時環保部門有要求,防塵網是用來防灰的。

吞噬小恆的窨井,就藏在這張綠網下,被遮蓋著,恰如一個致命陷阱。

“小恆那天起床晚,得知朋友到對面學校打籃球,便要去找他們玩,誰知路過這裡時,剎那間就踏空了。”小恆堂叔張寧稱。

張寧說,這裡有個井坑,小恆爸爸此前知道,還刻意拿了一塊木板把這裡蓋住,不知道後來誰拿走了。

另一位親戚目擊了孩子墜落過程,“他當時就呼喊,那時候孩子爸爸手裡正拿著菜刀做什麼事情。”

隨後,張輝和親戚都馬上撲過去救孩子,井太深,不見小恆的身影。

接著張輝找來一根繩子,捆住自己下到井中,其他人在上面幫忙拉著。

“水流太急,沒找到我兒子,估計已經被沖走了。”10多分鐘後,張輝回到地面,趕緊報了警。

【3】孩子:跟媽媽分開最多兩天

張寧介紹,小恆從小沒離開過父母,這麼多年,跟媽媽分開最長時間是兩天。

“出事那天,孩子媽媽在醫院都哭暈了。”

平時,夫妻倆負責掙錢養家,爺爺負責帶孩子上下學。

今年讀四年級的小恆,喜歡打籃球,參加了學校的籃球隊。按照原定的計劃,每個週末下午,他還要去學校搞訓練。

張寧提供的照片顯示,小恆穿著橙色T恤,手握彩虹白馬,表情專注。

附近的商戶眼裡,孩子性格比較活潑,愛玩,他在店裡時經常幫父母送外賣。

我們週末經常一起玩,感情也比較深,因為我父母在這邊開店,我週末過來的時候他就找我陪他玩,我們一起看電影、打籃球、逛街。”張寧回憶。

對於送外賣,他解釋,“這附近學校多,有時候就讓他幫忙跑跑宿舍,放在門口就好,也比較簡單。”

記者從其親戚處得知,張輝夫婦已回老家籌備孩子後事,近期不再回來。

【4】父母:沒有心情接受採訪

張輝來自法泗鎮鄉下,夫妻二人在武漢傳媒學院附近做小吃生意,儘管兩地同屬武漢江夏區,但是路程足有60公里。

11日下午,瀟湘晨報記者來到張輝老家。

這是一棟兩層樓的平房,外牆刷成白色,正面貼著瓷磚,樣式與村裡鄰居相比,看起來更“年輕”。

春節紅色對聯尚未褪去,左右兩邊分別露出兩個字:家業,運氣,橫批:四季平安。廳堂內,擺滿了吃酒席的桌椅。

這一天,張輝穿了一件橙色短袖polo衫,背後印有廣告字樣,臉色暗沉,透著疲憊。

記者表明來意,他面露難色,用方言和身旁一男子交涉兩句,就匆忙離開。

“他們已經簽了協議,不能再接受採訪。”這名自稱孩子伯伯的人說。接著,他用手指了指遠處穿著棉服正與人交談的一位婦女,“那是孩子的媽媽。”

瀟湘晨報記者看到,其上身穿著運動外套,下身是黑色褲子,皺著眉頭,眼眶泛紅。她說,“事情已經解決了,情緒剛緩過來一點,沒有心情接受採訪。

一位年長的婦女補充說,“這些都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報道了。

(文中人物姓名,均為化名)

瀟湘晨報記者廖如雲 實習生林穎嫻 湖北武漢報道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瀟湘晨報】創作,在今日頭條獨家發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