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中國工廠:流水線上的戰爭,打工仔的價值

紀錄片中國工廠:流水線上的戰爭,打工仔的價值

無意看到紀錄片《中國工廠》,喜歡的不得了。

紀錄片和電影不同,紀錄片中的人物、故事是真實存在,並且是正在發生的。若你有興趣,耐心地去打聽一番,那些工廠仍坐落在那裡,那些人仍繼續著自己的故事。

《中國工廠》只有三集,圍繞著工廠講述了三個不同的故事,或是工人的故事,或是經理的故事,亦或是老闆,是工廠改革的故事。

我喜歡它的第三集,這一集圍繞著三條主線講述了工廠流水線上的戰爭,不管是老闆向安奎,車間主管周兵,還是工人漆偉全、劉洲,他們各有各的煩惱,也各有各的迷茫。

老闆一心改革,卻被員工怒罵心黑;主管費盡心力,卻上下不討好;工人欠著15萬的外債,卻被工廠壓了兩個月的工資。

細說來他們誰都沒錯,他們只不過想在這無法形容的世界裡,生存下來罷了。

紀錄片中國工廠:流水線上的戰爭,打工仔的價值

員工劉洲:老闆哪能理解我們打工仔

劉洲說來還是有一些小背景的,他是工廠老闆向安奎的侄子,16歲便從來老家湖北出來打工,至今換了5份工作。半年前來到向安奎的工廠,投靠他叔叔。

但顯然這份工作還是不能讓他漂泊的心安定下來,他多次向叔叔提起晉升的事,每次都未得到批准,劉洲也就不願在這裡耗下去,選擇了辭職。

紀錄片中國工廠:流水線上的戰爭,打工仔的價值

劉洲收拾著行李向著鏡頭埋怨到:“叔叔(老闆向安奎)總是說話不腰疼,只會說先學習,先忍著,後面再慢慢培養你。

他有能力,有錢,一切都可以慢慢來。但我們呢?我們什麼都沒有,運氣好的話以後說不定真有前途,但萬一做的不好,那就連稀飯都喝不上。”

23歲的劉洲其實說得沒錯,我們這些打工的什麼都沒有,不是不願意穩定下來,非要到處折騰,而是不願意就這樣打一輩子工罷了。

不得不承認的是,人和人之間是有差距的,有些人認為很容易達到的目標,其實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說是很難達到的。

普通打工仔的想法,也註定無法和老闆的想法相吻合。

劉洲通過不斷地跳槽,不斷地尋求新的嘗試,以期望能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機遇。

可能有人想要批評這種不安分的心思,但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勢。

真等到哪天劉洲不願折騰了,心甘情願地待在機械、重複、枯燥、無味的工廠,那才是一個打工仔心死的結局。

紀錄片中國工廠:流水線上的戰爭,打工仔的價值

主管周兵:每天累到飯都不吃,我是為了誰

整部紀錄片最悽慘的,無疑是五金車間主管周兵,老闆罵他,員工懟他,每天回家累到不想吃飯,最後的結局卻還是被老闆開除。

從一開始周兵就很冤,老闆推行新的工序卡總是在周兵這裡卡了殼,員工沒關燈、質量有問題也要罰他這個主管的錢。

於是周兵在老闆眼裡成了沒能力的代表,在流水線工人的眼裡,成了為虎作倀只會罰他們錢的“走狗”。

紀錄片中國工廠:流水線上的戰爭,打工仔的價值

周兵說自己在這個工廠做了十多年,從工廠初期就伴隨著工廠成長,他為工廠付出這麼多,結果每天又累又賺不到錢,不知道是為了什麼。

彈幕裡有個人幫周兵回答了這個問題:

坐在了不合適的位置就是累,說來說去,就是能力不夠而又認不清自己罷了。

能力不夠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心裡不服氣,但確確實實在很多方面比不上其他人。

2000年左右的時候父親和小舅一起來到了深圳打拼,小學文憑的小舅憑藉自己的聰明很快在深圳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父親只能在小舅的工廠謀個事做。

父親當然不服氣,他是看著小舅的工廠從無到有一步步起來的,他認為自己也可以。

於是那年父親不顧母親和小舅的勸阻,拿出多年積蓄5萬塊和向小舅借的5萬自己又去打拼了。

僅僅兩個月的時間,父親的10萬塊被騙的一乾二淨,母親蹲在陽臺上看著那4桶廢油哭得聲嘶力竭,多年的辛苦一朝白費。

後來父親看開了,他說錢被騙了也好,你看現實中有多少人借幾十萬幾百萬做生意而失敗的,生意做大了才發現能力不足的話,就沒退路了。

每個人做的事,都應該是自己能力所及的事。

沒有能力,就不要去坐這個位置,做這件事。

紀錄片中國工廠:流水線上的戰爭,打工仔的價值

老闆向安奎:除了我自己,我永遠不被理解

可以說老闆是天生讓我們帶有偏見去認知的一個身份,黑心、刻薄、冷血等詞彙統統被安在了老闆的身上。

向安奎一出場,彈幕就有人懟說:看這個老闆的面相,就知道這是一個刻薄的人。

瞭解到向安奎僅有34歲,又有人說:切,又是一個富二代開工廠的,投胎投的好就是王道。

知道向安奎只是中專學歷,有人說:學歷這麼低,看來不太聰明,當老闆運氣好而已。

紀錄片中國工廠:流水線上的戰爭,打工仔的價值

真實情況呢?

向安奎中考成績是全校第二,他有能力考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但填報志願的時候卻選擇了一所中專。

向安奎也不是一個富二代,他選擇就讀中專,就是因為家庭條件負擔不起他高中、大學七年的學費。所以他選擇了一所中專,希望早點讀完出來賺錢。

向安奎讀的是英語專業,又得不到村裡所有人的理解,他們說農村裡面哪裡用得到英語呢。

近幾年中國製造業遇到寒冬,向安奎調整公司佈局,將目標投向海外高端市場,這意味著他要拋棄和印度中小型企業的合作,而這些小訂單是他十多年來的積累。

這一舉措同樣不被工廠所有人理解,新的工序卡,新的業務讓工人怨聲載道,私下大罵其黑心老闆。

侄子劉洲辭職工廠後,向安奎讓他走流程結算工資,劉洲私發了一條微信給他說:親戚都沒得做了。

最後向安奎和朋友喝酒,把這件事當作趣事和朋友訴說,朋友說:“看來這幾年你得罪的人不少。”

向安奎擺擺手,說:

“我們往往看到一個人的成功和風光,但其實他背後所經歷的痛苦和心酸從來不被理解。”

紀錄片中國工廠:流水線上的戰爭,打工仔的價值

餘華曾說:沒有一個人生可以被替代,每一個人都經歷著自己的生活。

這部紀錄片的三個人物,也各有各逃脫不開的桎梏。

員工劉洲不斷地折騰著自己,往來於各個工廠之間;

主管周兵一天天始終勞碌,也始終無法認清自己的能力;

老闆向安奎表面風光,卻從來不被理解,擔著整個工廠負重前行。

員工、主管、老闆,他們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價值,他們也都循著自身的價值在摸索前行的道路。

所以與其說這是流水線上的戰爭,不如說這是一場尋找自身價值的鬥爭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