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是如何從土匪做到東北王的?

提起張作霖這個名字,凡是上過歷史課的朋友應該都是聽過的,他和袁世凱,段祺瑞等人一樣,都是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著名的大軍閥,我想大多數朋友對於張作霖的印象應該都是停留在他成為東北王以後所做的事情,比如說他曾恬不知恥地投靠和求助於日本侵略者,被世人斥為日本的“傀儡”、“走狗”,後來又死於日本人之手。但是你知道張作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他為何淪為土匪,又走到後來的東北王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張作霖如何從一個窮苦小兒坐上東北王的。

張作霖是如何從土匪做到東北王的?

張作霖

苦難少年張老疙瘩

1875年3月19日(光緒元年二月十二日),奉天海城縣西90華里北小窪村(屬今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裡誕生了一名男嬰,他就是張作霖。

張作霖父親名為張有財,母親王氏,是父親的續絃,王氏共育三子一女,其中長子作泰,是帶過來的前夫之子;嫁給張有財後又生了次子作孚,三子作霖;還有個小女兒叫秀英,比張作霖小7歲,她長大後嫁給一個姓楊的人,外號楊魔症。作為家中最小的男孩,張作霖家裡人常稱他為“老疙瘩”,村裡人喊他“張老疙瘩”。“老疙瘩”是東北農村對家裡最小男孩子的一種親暱愛稱,意思是“老兒子”。

張作霖是如何從土匪做到東北王的?

盤錦市行政區劃

張家的祖籍是在河北大城,原本是姓,後來張家的女孩嫁到李家生了個兒子,但是由於張家沒有後人,便把這個孩子過繼過去姓張了,這個孩子就是張作霖的曾祖,張永貴。

清朝道光年間,河北大旱,顆粒無收,隨著清政府對關外的弛禁,越來越多的農民加入到了闖關東之行,而張作霖的曾祖也是其中一員,他帶著自己唯一的兒子張發一路走一路要飯,磨破了幾雙鞋,終於落腳在海城駕掌寺鄉葉家鋪子。海城是因明朝在這裡設置海州而得名的,清順治十年(1653)設縣,隸屬遼陽府。那時候,東北有的是荒地,隨便由來墾荒的人去佔用,叫射箭地,就是你箭能射多遠,就把這塊地給你。歲租一半給清政府,一半給蒙王。於是,張永貴搭起窩棚,掄起鐵鎬,除去雜草,開出一片黑油油的土地。

山海關以外的東北地區是清朝起家的“龍興之地”,一向實行封禁政策。可是關外空曠肥沃的黑土地有著無窮的誘惑力,只要有了土地,農民就有了生存繁衍的依靠,所以那時的農民把關外看成是天堂,把黑土地看做是再生之地。於是大批山東、河北一帶的農民不顧禁令,或紛紛偷越長城,或泛海東渡,向東北地區移民逃荒。這叫“闖關東”。

張作霖是如何從土匪做到東北王的?

闖關東

在張永貴和兒子張發的努力下,日子逐漸富裕起來,不僅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而且還子孫滿堂,張發共有四個兒子,張作霖之父張有財是第三個。在張發過世後,四個兒子分家時,張有財因為嫌累並未要一畝地,而是選擇了三間土房開了個雜貨鋪。

小小地雜貨鋪難以支撐一家人的生活,張有財便幹起了來錢容易又不費力氣的買賣賭博,每日泡在賭場裡的張有財贏了錢就揮霍,輸了就變賣家產,日子時而寬鬆時而緊巴。

光緒十五年(1889年),張作霖14歲了,這一年的張作霖遭遇他人生第一個苦難與機遇。其父張有財突遭橫禍過世,一家人靠著王氏做點針線活過日子,十分清貧,此時張作霖周邊朋友都已去私塾唸書,而他只能偷偷的躲在私塾窗外一個人悄悄的跟著學。

張作霖是如何從土匪做到東北王的?

楊景鎮先生(劇照)

或許是上天可憐這個孩子,讓他遇見了自己的啟蒙老師,楊景鎮楊秀才,這位秀才沒有嫌棄張作霖家境清寒,很是關愛他,但是由於年幼的張作霖比較頑劣,學了三個月就停止了。書雖然不念了,但張作霖對楊先生的恩卻終身難忘。後來,張作霖當了陸軍第27師師長,為感謝楊先生,特地請楊景鎮到瀋陽來,在他家裡設立私塾館,給張學良、張學銘、張學成、張冠英等子女和侄兒講課。

後來的張作霖做過買包子的小販,當過木工學徒,只是都沒有長久。母親王氏一個人很難養活三個孩子,於是帶著他們改嫁了,繼父是名獸醫,可以說張作霖的繼父算是給了他人生中第二個機遇了。繼父教習他學習獸醫,細心教導。那個時候一些黑道土匪和附近騎兵經常來醫馬,一來二去,聰明的張作霖結實了不少朋友,也提供了他後來為匪的契機。

意外殺人淪為匪

張作霖是怎麼從一個獸醫淪為綠林的呢?這就不得不提起他父親的死,他父親遭遇橫禍,其實是與人賭博時爭論被害。後來張作霖意外遇見了自己的殺父仇人,帶著二哥就要報仇,結果沒有殺死仇人卻意外殺了一個老太太,後來張作霖逃跑了,其二哥被抓下獄,那個時候可以代替坐牢,張作霖的二伯父便代替他二哥最後死於牢中。

張作霖因報仇不成還連累了家人,心中十分悔恨,不敢回家,便隻身闖蕩江湖,來到了宋慶的部隊毅軍當起了宋慶的衛士,由於張作霖機警聰明,做了幾年就升了官回鄉,結果又被當年錯手殺的老太太家人找過來了,張作霖不得不逃跑。

1896年。21歲的張作霖離開家鄉,投奔當年結識的匪首馮麟閣。馮並未將他留下,而是將他推舉給另一匪幫董大虎子下當土匪。張作霖加入匪幫後,充當“攬把子”專門負責“看肉票”。幾年的土匪生涯,使他漸漸“成熟”起來,比以前更加狡猾、奸詐、詭計多端。隨之,他的野心逐漸也在增大,並不滿足於現狀。

張作霖是如何從土匪做到東北王的?

馮麟閣

1900年,沙俄侵略我國東北,各地混亂,於是匪勢大熾。在黑心集一帶,又出現了一支擁有四、五百人的大匪幫。張作霖率領“弟兄”慕名來訪,並和匪首一見如故,於是他將自己心愛的手槍贈送該匪首作為見面禮,二人遂成至友。不久,他從一個馬販子手中搶了10餘匹馬,率眾30餘人,另立門戶,而且聲勢漸大。

巧計設套遇貴人

清朝末年,東北地區匪患橫行,分為好幾個幫派,甲午戰爭戰爭後,東三省成為帝俄和日本兩大侵略勢力的角逐場。日本因被帝俄聯合法、德兩國強迫歸還遼東半島而始終不甘心,一直在進行陰謀活動,想實現它的所謂“大陸”政策,暗中聯繫當地的匪幫,借他們的手對抗沙俄。

張作霖就不同了,他對各匪首採用不即不離的態度,不與誰合謀,也不與誰疏遠,庚子變亂後,張作霖更是看出一直淪為綠林是沒有什麼出路的,只有處於國家麾下才能受到保護。

張作霖是如何從土匪做到東北王的?

清末時期的奉天(瀋陽)街景

於是張作霖開始了他的一系列“套路”。在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當時正逢盛京將軍增祺要將自己的家眷從關內接到奉天,張作霖便在此設了一個完美的圈套。首先,他帶領匪眾埋伏在增祺老婆路徑處,然後將大小官棄所攜帶的槍械子彈以及數十件箱櫃全都劫了下來,連人帶物一併押解到新立屯街上。他們把擄來的人員車馬都安頓停當,單給增的老婆和她的貼身侍者安置在一間很好的房舍裡,並用最好的鴉片煙款待增的老婆和隨行人員。又親身招待隨行的幾個重要人員躺在床上吸鴉片煙,還表觀出唉聲嘆氣的樣子,並說:“咳,現在我們的國家如此軟弱,受盡了外人的欺凌,真使我有說不出來的傷痛!我們所以當上土匪,也是被逼上梁山的!”一步步的將增太太與隨行人員趕入自己設下的套,表明自己想要棄暗投明為國效力,並護送增一行人到奉天。

後來,增祺聽太太和幾個親信隨員說的這些情況後,一時大為動容,經過考慮後,決定奏明清廷,並命新民府知府曾子顧把張部眾收編為省巡防營。從此以後,張作霖就成為奉天省防軍的正式軍官了,仍駐在新民,負責維持這一帶地方治安,成功的擺脫了匪的身份,也一步步向東北王的方向走去。

緊抓機遇不斷建功終為王

在成為官以後的張作霖,保護起了一方百姓,與當地鄉紳商戶關係友好,為了能更好的建功,張作霖開始了“滅匪”行動,奉天各匪幫中,實力最雄厚的算是杜立山了。杜立三是東北的巨匪,手下有兩三千人,俄國人和日本人都曾派部隊圍剿過他,結果都是無功而返,還吃了不少的虧。

但是張作霖詭計多端,在得知其義父杜泮林作為杜立山的同族叔後,利用一封親筆信以封官為由將他引到新民府,佈下兵防,在杜轉身請省城大員殷鴻壽“留步”時,突被湯玉麟等幾個壯漢按倒,下了雙搶,死死捆住。事不宜遲,當晚就把杜立山在新民府西門外槍決了。得到處決杜立山的消息後,張景惠等迅速出擊杜立山的老巢。群龍無首,他的老巢遼中縣青麻坎,被一舉端掉。除掉了杜立山,掃除了一大害,遼西匪患遂絕,人心稱快。

張作霖也因此得到了升遷,升為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旅長),管轄馬步5營。其他還有中路、左路、右路、後路等4路統領。張作霖成為東北舊軍五個舉足輕重的武裝力量之一,勢力更加壯大了。

張作霖是如何從土匪做到東北王的?

徐世昌

1908年,徐世昌把剿匪得力的張作霖調到遼寧西北部的通遼、洮南一帶,去剿除被沙俄收買的蒙古叛匪,張作霖當此重任,開始時並不順利。後來,他採用了強攻和智取的兩種策略,派人打入蒙匪內部,取得情報,而逐漸扭轉了劣局。1909年,徐世昌看到張作霖的兵力不足,便給他擴編,增強他的實力。把5個營擴編為7個營,又將駐紮在洮南的孫烈臣部劃歸張作霖部。這樣張作霖的部隊增至3500人,成為東北的一支勁旅。

1911年10月10日爆發了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給了張作霖又一次的機遇。

辛亥革命爆發之前,清政府為了守住自己的龍興之地,將趙爾巽派到了東北擔任東三省總督。當他才到東北五個月的時候,辛亥革命就爆發了。此時的趙爾巽手頭沒有讓人放心的軍隊可用,東北局勢變得岌岌可危。在這緊急關頭,有人想到了和革命黨人沒有關係的舊軍巡防營,趙爾巽秘密調動巡防營的吳俊生部到奉天。當張作霖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搶在吳俊生之前趕到了奉天。藉著這次機遇,張作霖順利成為東北舊軍中實力最強者。在革命黨人發動起義的時候,被他徹底鎮壓下去。

張作霖是如何從土匪做到東北王的?

《少帥》中的張作霖

隨著清王朝覆滅後,中華民國成立,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張作霖又嗅到了機遇的味道,他深知想要爬上更高一級的臺階,必須找到大靠山,在清朝未滅亡之前,他就曾是保皇派,曾聯合馮德麟等33名將領,聯名致電袁世凱,表示“決議勤王”,電稱:“東三省與內地各省不同,軍隊部署既定,且勤王之心亦厚。勁旅數萬,一旦有命,即可取道山東南下,以區區微忠,盡瘁朝廷。”他聲嘶力竭地向袁世凱表示,要“盡瘁朝廷”,要誓死保皇。雖然張作霖的保皇論調同袁世凱的假共和主張有矛盾,但是,袁世凱從張作霖的表忠電裡,已經嗅出張作霖是個可以利用的鷹犬。因此,袁世凱便對張作霖採取了暗中聯絡的策略,派出信使,發出密信,在信中說明宣統皇帝退位,勢在必行,並誘之以利,答應清帝退位後,必“任卿為東三省防務督辦”。這對抱著“有奶便是娘”的信條的張作霖來說,是個天大的喜訊。張作霖心領神會,自然放棄了保皇論,他兩次致電袁世凱表示贊成共和,搖身一變,又成為共和制的積極擁護者了。

後來袁世凱任臨時總統後,張作霖立刻馬不停蹄的致電擁戴袁世凱當正式大總統。在以後的許多重大問題上,如袁世凱不想離開他的老巢北京等事件上,張作霖都亦步亦趨,緊抱袁世凱大腿,表示忠順。1912年9月11日,袁世凱下令對東三省的軍隊進行重點改編。命由張作霖任統領的原中路、前路巡防營改編為國家陸軍第二十七師,駐紮軍政要地奉天。任命張作霖為師長,陸軍中將銜,特授勳五位。

張作霖是如何從土匪做到東北王的?

民國時期的東北四省

1916年4月22日,袁世凱下令張作霖為奉天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奉天巡按使。就這樣,張作霖成功得到了奉天最高統治權力。拿到奉天以後,手握重兵的張作霖深得上級器重,1917年7月,北京政府任命張作霖的親家鮑貴卿為黑龍江督軍,暫行兼署省長,加陸軍上將銜,張作霖拿到黑龍江。1918年9月4日,徐世昌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隨即任命張作霖為東三省巡閱使。東三省巡閱使比省督軍高一級,形同清朝的東三省總督,但比總督有更大的實權,這就使張作霖有權建議中央安排東三省的人選。1919年,張作霖派自己的親信孫烈臣為吉林討伐軍總司令,調兵向吉林進發。大兵壓境,之前一直拒絕交權的吉林督軍孟恩遠知道自己不是張作霖的對手,便帶著自己的金銀細軟逃離,吉林也成為了張作霖的領地。

至此,張作霖坐上了東北王的寶座,從窮苦小兒到一帶王者,張作霖完成人生的逆襲。

-

參考文獻:《張作霖傳》,《張學良口述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