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泓炮台:刘公岛火力最强的炮台

北洋护军在刘公岛共修筑了东泓、迎门洞、旗顶山、南嘴、黄岛、公所后等6座炮台,有各种口径大炮54门,其中口径200毫米以上大炮13门。其中,东泓炮台为刘公岛火力最强的炮台。

东泓炮台:刘公岛火力最强的炮台

1919年拍摄的东泓炮台兵舍

东泓炮台又称东风梢炮台,是刘公岛最东端的炮台,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1890年建成。炮台由地上炮位工事和地下掩体两部分组成。地上炮台设有240毫米口径和120毫米口径平射炮各2门,75毫米口径行营炮6门,速射炮4门,共计14门火炮。其中240毫米口径大炮,由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制造,炮身长840厘米,有效射程达6000米,炮口最大仰角22度,俯角5度,可全周射击,是当时非常先进的后膛来复线式大炮。炮台火力可覆盖刘公岛东部海面与南北两海口,并与日岛及威海湾南帮炮台形成交叉火力,共同封锁威海湾南口。

东泓炮台:刘公岛火力最强的炮台

东泓炮台

地下掩体依势掘崖筑兵舍20间,每间约22平方米,通风良好,设计合理,可驻军500人。还设有火药库及弹药库。炮台、兵舍、弹药库有坑道相互贯通。坑道为石结构,拱券穹顶,用花岗岩砌成,最高处4米,宽3.2米,全长430米。士兵经坑道可直达炮台。弹药库与炮台之间有运输弹药的专用通道,弹药可直接提升到炮位。整体设计十分严谨,科学而实用,也充分考虑到战时炮台隐蔽、安全、便捷的需要。

东泓炮台:刘公岛火力最强的炮台

东泓炮台

东泓炮台建成后,由总兵张文宣率领的北洋护军驻守。甲午威海卫保卫战中,该炮台发挥其优势,协同日岛、南帮炮台,重创日舰多艘,后被南岸日军的炮火摧毁而弃守。

东泓炮台:刘公岛火力最强的炮台

东泓炮台

东泓炮台虽毁于甲午战火,但地下掩体、兵舍等部分依然保存完好。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经多方论证,按照原炮1:1的比例设计,成功复制了一门240毫米口径的德国克虏伯大炮,安放在原炮位。地下坑道、兵舍及周边环境,按照原始风貌进行全面清理修复,基本恢复了东泓炮台当年规模和风貌。

现为国家级文保单位,被辟建为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刘公岛教学点之一。(作者:彭均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