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首個盛世“成康之治”,開啟了中國每800年一輪迴的盛世之旅

【C叔歷史劇】第3集,這次我們要講講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盛世:

成康盛世。

成康指的分別是西周的第三代周成王,和他的兒子周康王。

《史記·周本紀》裡記載:“故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錯四十餘年不用。”

看起來盛世沒什麼好講的,國泰民安,無憂無慮。

但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你只有十分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費力。

盛世背後,實則暗流湧動。


— 1 —

周成王名叫姬誦,當週武王去世,準備繼承王位的姬誦卻被告知,你還小,外面這個世界太危險,先讓你叔父來管理國家。

西周首個盛世“成康之治”,開啟了中國每800年一輪迴的盛世之旅

姬誦的叔父就是周公旦,據說武王臨終的時候,有過一次“劉備式”的託孤,被託孤的對象就是周公旦。

周公旦對攝政這事比較坦然,當然我們現在回頭看,周公並不是個野心家,他確實是為了西周盡心盡力,但對姬誦來說,事情就比較微妙了。

在周公旦攝政的幾年中,他平定了東方最大的叛亂,“三監之亂”,蕩平東夷親商勢力,在全國進行了第二次大分封,制定宗法制度、禮樂制度。

這些事情,單獨拿一件出來,在其他朝代都是可以吹一輩子的成就。要說姬誦對此一點想法也沒有,我覺得是不可能的。

於是在周公旦攝政的第六年,姬誦在岐陽搞了一次“大蒐(sou)禮”。所謂大蒐禮是指大型的圍獵活動,圍獵到的獵物則成為祭品來祭祀。

說穿了,就是閱兵式加上軍事演習。

《左傳·昭公四年》記載:“ 周武有孟津之盟,成有岐陽之蒐。”

可見,這次岐陽之蒐,規模空前。

西周首個盛世“成康之治”,開啟了中國每800年一輪迴的盛世之旅

古代交通不便,能讓天下諸侯都來參加,本身就意味著一箇中央王朝國力強盛,號召力強,可以調動指揮天下軍馬。

這種“萬邦來朝”的事件也被看作中國曆代王朝盛世的標誌。

比如唐朝開元盛世,唐玄宗被稱為“天可汗”,清朝康乾盛世,歐洲人想盡辦法來東方。

尊敬是來自實力,很簡單的道理。

當然,這次岐陽之蒐,主要是讓大小諸侯看看,他們的最高領袖是第三代周天子,姬誦。

當週天子和諸侯們一起入席的時候,有一個小司儀只能在會場外默默看守篝火。

這位司儀也是受邀參加盟會的,他來自遙遠的南方,為了來參加這次會盟,他跋山涉水,渡過汗水、丹江,翻越秦嶺,真是歷經千辛萬苦才來到了岐陽。最後,他卻沒有入席的機會,只能和鮮卑酋長一起,佈置佈置會場,然後看守著這堆篝火。

他就是楚國的國君,

熊繹。

西周首個盛世“成康之治”,開啟了中國每800年一輪迴的盛世之旅

誰也不會想到,當時這個連“國”都算不上的小部落,將來會在中國歷史上留下許多不朽的篇章。



— 2 —

也許是“岐陽之蒐”上的表現,讓周公覺得天子已經長大了。

在攝政七年之後,東都洛邑建成,西周王朝在這裡舉行了隆重的“成周之會”。

這次典禮上,周成王又出了一次風頭,在祭典上,需要用兩頭赤色的牛來做祭品,先要用弓箭將兩頭牛射死,然後要用刀將牛肢解。

仔細想想,這真是一個非常血腥的場面,而要完成這一切的,不但要弓馬嫻熟,另外還要能見血。現代人別說殺一頭牛,有人去醫院抽個血都得暈。

但天子就是天子,在所有諸侯的注視下,姬誦完美而精緻地完成了儀式,彷彿從浴血中誕生,讓人不敢輕視。

同時也告知天下,周公旦正式還政給周成王,新的周天子親政,

其次,這裡駐紮著另一支王的軍隊,“殷八師”。

西周的軍隊主要有兩支,“西六師”和“殷八師”,簡單講“西六師”是周人的嫡系,“殷八師”是投靠周人的殷人部隊,其關係就類似,清朝時候,滿清八旗和漢人綠營一樣。

大會同時還搞了一次閱兵儀式,就是為了告訴東方的諸侯,西周在東方也建立了一個首都,不要以為山高皇帝遠,現在要討伐你們更簡單了。

西周首個盛世“成康之治”,開啟了中國每800年一輪迴的盛世之旅

一個國家分兩個首都來治理,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一種創舉,從某種角度來說,如果沒有東都,周王朝估計300年不到就結束了。

周朝歷史上,分為兩個階段,當天子在西邊鎬京的階段,稱為“西周”,後來王朝衰落,平王東遷,稱為“東周”,也就是著名的“春秋戰國”時期。其實還是周朝,只不過天子的地位已經一落千丈,這是後話。


— 3 —

周成王親政的第四年,發生了件重大的事情,周公旦去世了。

周公旦自從攝政以後,始終處於被誤解的狀態,直到他的離去。

漢代《尚書·大傳》評價周公旦的功績,可以說比較準確。

“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周成王最後對自己的這位老師和叔父,還是感恩的。

所以成王給周公後代待遇非常高,除了本就被封到魯國的伯禽,還讓周公的兒子君陳接替了周公的名號和采邑,另外還封了他六個兒子為,凡國、蔣國、邢國、茅國、胙國、祭國的諸侯。

其中,周成王對刑侯可以說最為看重,這裡還有個故事。

話說,1935年11月,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舉辦“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當時故宮的文物學家莊尚嚴和傅振倫也去參加了展覽會,結果發現了一件大英博物館提供的青銅器非比尋常。

這種青銅器叫“簋(gui)”,是一種食器,後來被當做禮器。當時國內還沒有這類青銅器出土,更讓他們驚喜的是,簋裡面還刻有銘文,這是向全世界證明中國歷史的證據。

於是他們請求博物館將青銅器上的銘文拓片帶回中國研究,想想也挺心酸,我們的東西還要求人家,好在大英博物館答應了。

西周首個盛世“成康之治”,開啟了中國每800年一輪迴的盛世之旅

這件青銅器就是

“邢侯簋”,這段銘文只有68個字,記載的是,周成王賞賜刑侯官服,以及賜州人、重人、庸人三種臣僕。

我們說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但老外只承認有3000年,這還是因為有這些青銅器,否則我們還得少1000年曆史。


— 4 —

這以後過了二十多年天下太平的日子,到了成王三十七年,天子得了重病。

和武王一樣,成王也擔心自己兒子能力不足,於是把信任的重臣都叫了過來。

此時輔佐成王的重臣包括,召公奭,畢公高,康叔封等人。

成王囑咐他們,要恭敬地輔佐太子,幫他共渡難關,樹立自己的威信。後來這段託孤的囑咐被記錄在《尚書》裡,這篇文章就叫《顧命》,這就是“顧命大臣”的出處。

在交代完後事之後,成王駕鶴西去。他的兒子,周康王,姬釗登上了王位。

西周首個盛世“成康之治”,開啟了中國每800年一輪迴的盛世之旅

輔佐康王的顧命班子裡,我們要特別講講召公奭,他從周武王時期就位列三公,周公在的時候,他和周公就是成王的左膀右臂,到康王的時候,滿朝文武就屬召公奭資歷最深了。

西周首個盛世“成康之治”,開啟了中國每800年一輪迴的盛世之旅

召公奭也是個賢能的臣子,輔佐成王的時候,有一次西部的犬戎送來一隻獒犬,這時候中原還沒有這種犬,成王看了很稀罕。

召公奭就跑來教育成王,不要貪圖享樂,玩人喪德,玩物喪志,貪圖財寶,喪失人心,尊重人才,中央穩固。雖然現在國家治理的不錯,但是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爬山爬了大半,但差一點就是失敗。

這場教育後來被記錄在《尚書·旅獒》裡,同時也是兩個成語的出處:玩物喪志,功虧一簣。

另一方面,周康王自身也嚴於律己,勤政節儉。

據說有一個諸侯晉侯燮,準備修築華麗的宮殿,被周康王知道了,就派使者去責備晉侯燮的鋪張浪費。要知道,燮可以算是康王的叔父,地位也很尊貴。可見康王不是一位光說不練的君主。

手下臣子敢講真話,主君能聽得進去,還能集思廣益,形成自己的見解。這並不是保持王朝強盛的唯一原因,但至少是一個必要條件。

和成王一樣,康王也搞了一次規模盛大的“豐宮之朝”。本來這應該是每位周天子都能享受的待遇,但當時誰都不會想到,這次竟然就是周朝歷史上最後一次的盛宴。


— 5 —

成康盛世,四海昇平,但也有一點小噪音。

康王在位19年,有過兩次比較大的戰爭,一次是平定東夷,一次是北伐鬼方。

東夷,這是從康王爺爺輩就開始打交道的敵人,可以說是周王朝的“老朋友”了。

到了康王時期,東夷又怒刷了一波存在感,天子手下幾個諸侯一看,贊軍功的機會來了,紛紛請戰。

結果這場叛亂就被迅速平定了。

第二次戰爭來自一個北方的新敵人,鬼方。

鬼方聽名字挺嚇人,讓人聯想到權力遊戲裡的異鬼,同樣來自北方。

西周首個盛世“成康之治”,開啟了中國每800年一輪迴的盛世之旅

其實從商代開始,就將遠方部落稱為“方國”。方國有大有小,有的就幾百人的原始小部落,也有上萬人的,有組織的大部落。

而方國的名字是根據商朝和對方的關係來定的,雙方關係好,就定箇中性名字,比如以前商稱呼周,就叫周方,關係不好的,就搞個貶義的詞,比如土方、鬼方什麼。

當然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鬼方和商朝,相愛相殺,後來也算商的朋友。

周朝上臺後,鬼方也一直沒怎麼搞事情,但為什麼到了康王,就要討伐鬼方呢?

這事情還要從一個青銅鼎說起。

中國文物界有三件青銅器非常出名,被譽為“海內三寶”,他們分別是大盂鼎、大克鼎和毛公鼎。

西周首個盛世“成康之治”,開啟了中國每800年一輪迴的盛世之旅

這幾個青銅器,大盂鼎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大克鼎現藏上海博物館,毛公鼎則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大家知道歐洲人和美國人對中國青銅器特別感興趣,這幾件青銅器能保存在國內,背後是潘祖蔭家族幾代人的努力守護,關於潘家護寶的故事,拍40集電視劇絕對沒問題,以後我們會展開講。

我們後人怎麼知道康王伐鬼方的呢?就是從大盂鼎上的銘文。

大盂鼎就是周康王對一位叫“盂”的將領的表彰和訓誡,那為什麼要表彰呢?

和大盂鼎一起出土的還有一個叫小盂鼎,現在流失了,但有拓本記錄。

說盂討伐鬼方一共打了兩次,第一次就俘獲酋長2人,斬首4802人,俘虜13081人,繳獲戰車30輛。第二次,大概是抓了酋長1人,斬首237人,其他的由於字跡磨損看不清了。

所以其實這仗規模還不小,周和商的牧野之戰,全軍才萬把人,這也說明西周這時軍力強盛。

但小盂鼎還提了一句,很耐人尋味。

銘文說他們審問3個鬼方酋長,為什麼要造反?酋長說是周朝的一個諸侯不知道什麼原因先觸怒了鬼方之君,這才導致雙方起了衝突。接著也沒有解釋後續怎麼處理,直接把3個酋長殺掉了。

這次戰爭可以說對鬼方造成了很大傷害,在後來的歷史上基本沒怎麼聽到鬼方的消息了。

從好的方面講,成康之治確實讓西周走上了歷史的巔峰,成王將繼承的家業理順,為盛世打好了基礎,康王也勵精圖治,在此基礎上,開疆拓土,將東夷徹底征服,又將勢力擴展到了北方。

但是,從另一方面講,康王時期也出現了隱患,結合之前康王勸誡諸侯要勤儉這件事,說明,諸侯們的野心開始膨脹,開始追求個人享樂,這在內地還只是修個宮殿,但是在邊疆,很難講不會去魚肉域外的部落,侵佔他們的土地。

這次征伐鬼方,靠著國力強贏了,但今天有鬼方,明天還會有其他“方”,當中原王朝一旦出現內亂,外敵入侵就很容易崩盤。

成康之治持續了近50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但是就像登山,當你登頂以後,接下去要走的,肯定是下坡路。



小思考:

中原王朝被各個邊陲部落打敗的歷史,以後會不斷髮生,你能舉出幾個王朝的例子?為什麼邊遠勢力總是能以少勝多呢?

往期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