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種植一種藥材,每畝盈利近萬元:為下一代買好樓房


皖北地區藥材種植歷史悠久,其中亳州市素有“中華藥都”的美譽,藥材的種植面積非常廣。近日“草根影像”從當地的一個鄉鎮經過,一路上遇到很多這種運輸藥材的小貨車,放大圖片可以看出,車上所裝貨物為中藥材“白朮”,可見當地白朮種植面積之廣。

最近幾年,在當地種植白朮、白芷、丹參等藥材的非常多,以上幾種藥材,種植週期短而收入又比較高,所以受到很多農戶的歡迎。從圖中可以看出,春天的時候遍地的白朮已經發芽,而小麥由於收入不高,在當地已經很難見到了。

每年深秋,就到了白朮收穫的黃金季節,圖為一些種植大戶僱傭農民工到田間採收白朮。在當地白朮種植已有幾十年的歷史,收益非常穩定,在前幾年每畝收益都高達上萬元,所以種植面積逐年擴大。

2018年,白朮種苗價格上漲,而果實價格卻持續下滑,再加上夏末秋初的一場暴雨,讓很多種植戶損失慘重。特別是流轉土地種植白朮的農戶,每畝地3000多元的種植成本基本上是血本無歸,看著成片成片泡在水裡的藥材,很多種植戶欲哭無淚。

2018年的失敗讓很多投資者產生了顧忌,所以今年的種植規模略有下降,種苗的價格也隨之下滑。種植成本下來之後,一些投資者又積極行動起來,繼續流轉土地種白朮。在當地,如果種植規模在500畝以上,是可以享受到補貼資金的,補貼力度與地租相當。


白朮收穫之後初步加工一下,可以賣出更好的價格。在當地種植白朮比較多的村鎮,幾乎家家戶戶都建有這種外形如一字長龍似的奇特炕道,由於炕道較長,還需用鼓風機將火往裡吹。白朮放在炕道的最上面,下面用劈柴加熱,將白朮塊莖上的根鬚“燎”掉即可出售。

儘管這兩年白朮的價格略有下滑,但經過初步加工的白朮仍然可以賣到每公斤6.5元左右。如果土地管理較好、肥水到位,每畝白朮的產量一般可達到1500公斤左右,毛收益在1.1萬元以上,去掉2000多元的管理成本,每畝淨盈利依然接近萬元。

在當地年輕人進城務工,中老年人在家管理藥材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舉一家之力每年存儲七八萬元不成問題,很多村民已經在城市內為下一代購買了樓房,享受到了更好的居住和生活環境。你瞭解這種藥材種植模式嗎?歡迎關注交流,更多草根生活故事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