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力上市:带着空枪找子弹

新力上市:带着空枪找子弹

文丨金不换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股市,因为那里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也把他送到股市,因为那里是地狱!

对于张园林来说,没有理由不爱自己的“孩子”——9岁的新力控股。所以,今年5月, “张爸爸”准备了足足800页招股书,誓要把“孩子”送上港交所。

焦急熬到10月底,终于聆讯通过。上市仅一步之遥,张园林可以静候11月15日正式买卖了。

有趣的是,新力控股10月30日还颇为“厚道”地披露了风险因素:“可能没钱付物业开发项目、可能没钱付土地出让金、可能没钱还债……”

40多页总结起来,就两字:没钱。

不仅“没钱”,上市关键期的核心人物CFO王哲,据传因参股了一家P2P公司,突然爆雷,而被牵连入狱。

临阵换将,兵家大忌。资金链压力,瞬时陡增。

这样一来,43岁的张园林携9岁的新力控股,能否在港股顺利打响第一枪呢?

01

张子健有句经典台词:“我赌你的枪里,没有子弹”。

现在,这句台词送给新力,好像也挺恰当。

因为,2016—2018年3年间,新力的杠杆率、借款额、负债率等,简直亚历山大。别说没“子弹”了,“枪”可能都快没了:

先说杠杆率,这三年分别为7.15、10.62、15.34,一直处于上行通道。杠杆率与负债风险正相关,请自行脑补。

借款额方面,三年间分别约为64.37亿元、166.75亿元、221.1亿元,净负债率分别为300%、205%、285%,远超2018年行业平均水平的92.52%。

利息覆盖比率方面,分别为0.5、0.8和1.1,意味着,新力这三年中就有两年,利润都不够支付银行利息。赔钱赚吆喝?

对于这一点,新力也不讳言。在招股书中,用了近40页,直言高周转、负债和土储结构等潜在风险。

这些潜在风险,和新力一直以来追求快速扩张的策略,有着必然关系。

新力从2011年销售额不到3亿元,到2015年的35.1亿元,2016至2018年销售额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36%。

2018年年初,张园林就提出“保800亿争1000亿”的目标。为此,不惜开启“120天启动开发、180天达到预售标准”的高周转开发模式。

实际上,部分项目的开发速度比这个模式还要快:

比如德安”帝泊湾“,2018年8月才开工,10月就预售;

南昌”合园“更夸张,2017年9月开工,当月预售;

甚至,在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情况下,承接新力多个项目的江西五建便擅自开工。

新力2016年交付建筑面积35.65万平米,到2018年连续翻了两番,达到111.96万平米。短时间快速扩张,一旦管控不力,势必混乱。

高周转的负面影响,直接体现在了项目上。2017年以来,新力·公园壹号项目因违规,被要求限期整改。新力禧园和龙湾项目因额外收取“居间服务费”,被消费者举报。

这些并非个例,查询江西住建厅官网可见,新力有多处项目上榜“百差工地”。

另外,新力的净利率长期处于低位,与高额的销售营收极不匹配。2017年和2018年,房地产主流企业平均净利率分别为12.4%和13.86%。而新力分别为5.30%和6.59%,不足行业平均值的一半。

净利率低有两个原因:销售成本和财务成本。

2016年至2018年,新力销售成本分别占总收入的75%、66.3%和62.6%。2019年前4个月,这一比例为65.6%。

今年7月,新力向北方信托抵押了市值8亿多的项目,抵押率52.3%,只借来4亿救急。而且,张园林要提供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要知道,房企融资,只有当无法从银行取得贷款时,才会选择信托等其他渠道。而一旦选择了信托融资,就相当于把半条命交给了别人。

如此高杠杆地扩张,不惜背负愈加紧张的资金压力,借用《黑洞》里陈道明的一句台词:“你胆子太大了”。

02

2010年,年仅34岁的张园林,在南昌创办新力控股。但奇怪的是,直至今年5月14日,他才调任为董事会主席兼总裁。

当时,新力成立没多久,便拿下梅岭景区脚下的一块“地王”,开始建设首个项目——帝泊湾。

2012年,历时近2年施工建设的帝泊湾,终于问世。2013年,新力推出“悦”、“园”、“湾”三大住宅产品线,开启住宅时代。

接下来几年,销售额一路狂飙突进。2014年8亿元;2015年45亿元,3盘运作激增至15盘,挤进江西前三;2016年161亿元。增速惊人。

张园林不再满足江西这一亩三分地,2016年8月,成立深莞惠城市公司。一年的时间,在惠州一口气开发了22个项目;紧接着进入广州,将南沙、肇庆等7宗土地收入囊中。

2017年,布局15座城市,开发项目76个。张园林踌躇满志,做了一个决定:到上海滩闯一闯!

当年6月,新力总部迁往上海,成为第一家落沪的江西房企。同年,挤进50强。

在此之前,已有正荣、东原等将总部搬至上海,意图全国扩张。和这些房企不同的是,当时,新力在上海既无土地储备,也无项目落地,外界都搞不懂张园林怎么想的。

虽如愿进军上海,但销售的最大来源还是大本营江西。

从新力过往的销售历史来看,其收益占比过度依赖江西省。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在江西的销售额为294亿元,占总销售额的69%;2018年,在赣销售额539亿元,占比59%。

新力总土地储备约为1480万平方米,位于江西省的土地储备比例高达52.6%,其中又有42.8%位于南昌。

过于依赖单一地区的潜在风险,显而易见。倘若江西省内经济状况出现任何显著下滑,抑或遇到政策调控,新力势必唇揭齿寒。

2008-2017年,南昌房价狂奔十年,涨幅跻身全国前十。但之后江西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抑制房价高涨,此后房价一直不愠不火。

据统计,今年10月,南昌市新房均价14439元/㎡,环比下跌了1.26%。南昌市区12个板块中,四分之三的房价都在下跌。

除了大本营江西,新力在惠州布局了20多个项目,开发及储备超过100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惠州已成为其第二重仓城市,约占土储的22.8%。

尽管有大湾区春风的加持,但是今年以来,惠州楼市并未风光依旧。1月至3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同比下滑近三成;每平方米成交均价同比下降4.2%。这也给新力重仓惠州带来一定风险。

在几大一线城市中,新力只在广州拥有土地19.5万平方米;热门二线城市比如武汉、长沙,虽有布局,但大多位置不理想。

从2015年开始,三四年的时间内,新力靠杠杆融资疯狂拿地扩张,却赶了个地产行业的尾巴。

史上最严调控寒风,呼啸而来,没钱成了房企面临的普遍问题。

新力的销售额尽管增长神速,但仍未达千亿门槛,只能算是一家中小规模房企,除了融资难题,还不得不面对高杠杆、高负债、战略风险等一系列棘手问题。

03

遇到麻烦的不止张园林,企查查数据显示,他哥哥张国印的“江西五建”也深陷各类合同纠纷中,甚至多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俗称的“老赖”。

弟弟张国金的“广西路港”,从2017年至今,已有12起法律纠纷,其中最多的是合同纠纷。

在此之前,兄弟三人早已通过新力控股,捆绑在一起。

从2016年开始,张国金的广西路港集团就为新力提供建设服务,当年即获利330万元。随后两年,双方产生服务费共计4.51亿元,占新力总采购的3%左右。

张园林对张国印,更是好得没话说。2016年至2018年,新力付给江西五建的服务费近16亿元。

张园林如此“关照”两位,除了亲情因素,或也是感念于自己发迹得益于哥弟的帮忙。

2001年,25岁的张园林,还名不见经传。但哥哥张国印,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

这一年,张国印挑起了江西五建重组后的担子,一顿操作,让原本千疮百孔的公司焕发生机。只用一年的时间,就扭亏为盈,2002年一年产值2个多亿。

张国印不仅把公司引上正轨,还把弟弟张园林引入建筑行业。

从2002年开始,张园林进入江西五建,作为董事长的弟弟,他很努力,顺理成章地当上总经理。

直到2006年离职,张园林在建筑行业干了5年。

这几年,张国印也没闲着。2002年开始,连续两届当选为南昌市湾里区人大代表。2007年,又当选为市人大代表。2009年,他提出“打造梅岭景区”,被评为当年的代表好建议。

2010年,就在张国印代表提到的梅岭景区脚下,张园林创办新力后的第一个项目——帝泊湾,开工建设。

2011年,弟弟张国金,创办广西路港建设集团。后来,这家公司和江西五建都成为新力的主要供应商,均位列前五。

成年人都知道一个道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现在,新力正在叩开港交所大门,上市成功,或许能解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只不过房地产行业低迷,加上新力自身的潜在危机,上市之后的长路未必好走。

去杠杆、提质量、平衡布局,每一道槛都可能绊倒这个9岁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