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历史沿革

肇庆市历史沿革

肇庆市是广东省辖地级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江北岸。总面积15007平方千米。总人口427万人(2012年),以汉族为多,有壮、瑶、回等少数民族。辖端州、鼎湖、高要3个市辖区,广宁、怀集、封开、德庆4个县,代管四会市(县级)。市政府驻端州区。

地处南岭以南、粤西山地东缘,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大稠顶海拔1626米,为境内最高峰。地跨西江和北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均气温21.6℃,年均降水量1870毫米。纪念地及名胜古迹有阅江楼、七星岩风景区、鼎湖山风景区、崇禧塔、梅庵。鼎湖山为广东四大名山之一,列为联合国自然植物保护区。

宋重和元年(1118年)设肇庆府。“肇”作始解,“庆”为吉庆,意即宋徽宗自被封为端王开始,招来继承帝位而统治天下之吉庆。

春秋战国时为百越之地。秦为南海郡、桂林郡地。汉武帝元鼎六年置高要县。隋置端州,后改信安郡、唐复置端州。宋重和元年设肇庆府。元改肇庆路。明、清为肇庆府。民国废府留高要县,1949年改设肇庆市,后并入高要县,隶属西江专署。1952年属粤中行署,1958年复置肇庆市,隶属肇庆地区。1988年升为地级市。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肇庆市常住总人口3373099人,其中,端州区367742人,鼎湖区140092人,广宁县399611人,怀集县736444人,封开县385692人,德庆县308589人,高要市625125人,四会市409804人。

2002年,肇庆市辖2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共有11个街道、113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1499个村委会、206个居委会。

2005年5月31日,肇庆市辖2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共有11个街道、96个镇、1个民族乡。

2007年末,肇庆市辖2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共有12个街道、95个镇、1个民族乡。

2015年4月28日,国务院(国函[2015]76号)批复同意撤销县级高要市,设立肇庆市高要区,以原高要市的行政区域为高要区的行政区域,高要区人民政府驻南岸街道府前大街25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