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底公國的由來:由維京海盜到諾曼人的華麗轉身

維京海盜的襲擊

公元885年,隨著冬雪的融化,維京人開始不斷瘋狂的襲擊持續衝擊法國海岸,其兇殘猛烈的程度實屬半個世紀之最。這是特別令人沮喪的一年,因為法國人原以為他們的實力強於這些野蠻人。四年前雙方曾經有過一次交戰,這場慘烈的戰鬥中法國人消滅了約8000名維京人。以後的數年來自外部威脅已經減弱,但到了885年,維京人發起了全面進攻。

諾曼底公國的由來:由維京海盜到諾曼人的華麗轉身

一般情況下,維京人的進攻部隊人數都不會很多。他們擅長打完就跑的流動性作戰,而小規模也最大程度上確保了部隊的流動性。然而,那年11月,超過3萬名維京戰士對巴黎發動了突襲。

維京人的組織從一開始就具有流動性。據說,一位巴黎使者前往談判時竟然找不到相應的負責人。他要求面見首領,但維京人被這番話逗笑了,並對他說:“我們都是首領。”維京人有一位實踐中的領袖一一大家都稱他為西格弗雷德,但沒有人是法國人所承認的“國王”。與其說他們是一支軍隊,倒不如說他們是鬆散的戰鬥團伙,只是為了掠奪這一共同願望而聯合。

維京人的策略是希望攻其不備,但經過數天的激烈戰鬥他們仍無法突破巴黎人的防線。結果,維京人圍攻一年也沒有結果,但全歐洲第一次見識了一位傳奇人物。他的後代統治著歐洲大陸的兩端,他的遠親仍坐在英國的王位上。他就是後世所熟知的羅洛,一位可能有挪威血統的少數族群領袖。傳說他體格龐大,那些可憐的維京馬根本不堪其負。因此他只能步行,從而獲得了“行者”羅洛這個綽號。

與所有維京人一樣,羅洛參與這場圍攻也是被財富得誘惑所吸引。40年前維京人的傳奇英雄朗納爾・洛德布羅克憑藉更少的人馬便洗劫了巴黎,帶著將近6000磅金銀滿載而歸。毫無疑問,參與圍攻的維京人從小就聽著朗納爾的英雄事蹟長大,也許還有一兩個參加了當年那次征戰的老兵。這是他們複製朗納爾英勇事蹟的機會。

諾曼底公國的由來:由維京海盜到諾曼人的華麗轉身

維京掠奪者

時勢造英雄

羅洛在巴黎一戰成名,要歸功於他的決心。當維京人明顯意識到戰爭不可能速勝時,許多人開始將矛頭轉向更加容易攻克的目標。到了第二年3月,維京人士氣低落,西格弗雷德這位名義上的領袖降低了價碼,只要求對手贈予60磅白銀便停止圍攻。然而,巴黎人聽到傳言稱法蘭克皇帝“胖子”査理正帶著援軍前來支援,抵抗的意志得以加強,因此拒絕了維京人的要求。西格弗雷德又堅持了一個月後最終放棄進攻,只剩下羅洛和一些次要領袖仍在堅持。

諾曼底公國的由來:由維京海盜到諾曼人的華麗轉身

“糊塗王”查理三世

法蘭克軍隊於10月抵達時,圍攻已經進行了11個月。他們驅散了維京人的剩餘力量。羅洛的部隊被包圍在巴黎以北的蒙馬特爾,但“胖子”査理決定不再進攻,而是與其談判。因為勃艮第省發生了叛亂,而査理並不是一個成功的軍事指揮者,所以他與羅洛達成了一項約白銀600磅的交易,收買羅洛的維京軍團去掠奪反抗查理的領主,但對羅洛而言,征服巴黎的夢想實在難以抗拒。公元911年夏天,他再度殺回,對巴黎發起猛烈的進攻。他的大軍曾在這裡遭遇失利,這一次他希望用規模更小的部隊獲取勝利。不出所料,巴黎的確難以攻佔,因此羅洛決定換個地方試試運氣 進攻沙特爾。

法蘭克軍隊收到了危險警告,隨即出征,與維京人在戰場對峙。雙方展開了慘烈的戰鬥,就在維京人即將勝利之際,城門突然打開,沙特爾主教怒吼著走出來,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拿著紀念物,全城居民緊隨他身後如潮水湧出。這突如其來的一幕扭轉了戰局。到了傍晚,羅洛被困在城北的山上。筋疲力盡的法蘭克人決定第二天清晨結束戰鬥並撤退,但這個狡猾的維京人遠沒有失敗。午夜時分,羅洛派出精銳部隊進入法蘭克人的大本營,吹響號角,造成進攻的假象。法蘭克人在恐慌中驚醒,有的人手忙腳亂地搶奪佩劍,其他人四處逃散。維京人趁亂離開。

法蘭克國王的妥協

到了黎明時分,法蘭克人恢復了勇氣,迅速追擊維京人,以免其登上船隻撤離。但這一次羅洛又早有準備。他屠宰了自己找到的所有牛馬,用它們的屍體築成高牆。法國人抵達時,屍體散發的血腥味令他們的坐騎躁動不安,拒絕繼續前進。雙方陷入僵局,此時這位法蘭克國王“糊塗王”查理三世給羅洛開出了驚人的條件。他將魯昂及其周邊土地贈予羅洛,以換取後者承諾改信基督教並停止襲擊法蘭克領土。

諾曼底公國的由來:由維京海盜到諾曼人的華麗轉身

紅色位置:諾曼底公國

這一提議激怒了法蘭克人,但雙方都大有理由同意它。收買維京人的政策事實上已令法蘭克帝國破產。120多磅白銀進入維京人的口袋,大約相當於三分之一的法國流通硬幣。此後國家已經沒有更多金銀用以鑄幣,人民也越發不願將自己的財富交給皇家徵稅官。對查理而言,更糟糕的在於個人權威也隨著維京人的多次襲擊而一落千丈。遲緩的皇家軍隊不可能應對維京人打完就跑的流動作戰策略。越來越多的臣民更加信賴地方領主,而不是遙遠、反應遲鈍的中央政府,因為地方領主才能提供直接的保護。如今皇室的權威已經崩潰,封建公爵掌握了實權。如果査理允許另一次圍攻巴黎的情況發生,他自己也會失去王位。然而,有一個辦法有望解決所有難題。讓維京人自己停止進攻,豈不是比外人阻止他們更好?獲得土地的維京人被迫要阻止其他維京人前來洗劫。羅洛將要面對保衛海岸這個頭疼的問題,而查理則可以關注其他事務。

對羅洛而言,他也希望接受這樁交易。他和大多數維京人一樣,可能從15歲左右開始就過著漂洋過海的生活,如今可能年屆50的他也準備安定下來。當地的抵抗勢力越發強大,他也幾乎得不到更多的戰利品了。數十年的持續征戰使海岸地區遭到廢棄,深入內陸則要冒著離開戰船的風險。現在正是獎賞部下的時機,他將寶貴的土地贈予部下,並在此過程中獲得他們的尊敬。羅洛迅速抓住了機會。

諾曼人登場

後人所知的《埃普特河畔聖克菜爾條約》創造了諾曼人的領土。兩位主人公在一次會議中正式同意了這個條約,由此締造了諾曼底公國,或簡稱諾曼底。羅洛這個“維京軍閥”同意和整個軍隊一起受洗,並按照禮儀向查理國王行禮。遺憾的是,他們在行後一部分禮時明顯有失風度。

依照傳統禮儀,封建領主要獲得承認,就需要向國王行吻腳禮,但羅洛並不打算這麼做。査理伸出腳後,羅洛命令一位戰士代表他去行禮。這位體格龐大的諾曼人抓住國王的腳,猛地拉到自己嘴邊,倒黴的國王四腳朝天、仰面倒下。他們或許不知,這就是諾曼底公爵和法國君主未來關係的最好寫照。

査理將饋贈土地視為暫時性的措施,希望將來可以收回。歷史上曾有先例饋贈的土地最多歷經一代便被收回。然而,他不經意間發現羅洛是一個傑出的對手。羅洛迅速意識到自己擁有的是法國北部片得天獨厚的土地,那裡有全國最好的農田。他和他的後人擁有與生俱來的超強適應能力。羅洛只用了十年,便完成一項壯舉:將一幫自由散漫的襲擊者轉變為成功的騎士和領主。

與身邊多數人不同,羅洛很清楚,要想在新家園生存,他必須要贏得法國人的忠心。這意味著他要放棄大多數維京人的傳統,融入當地居民。他使用法語名字“羅貝爾”,迎娶當地女子,並鼓勵部下效仿。不出一代人的時間,法語取代了斯堪的納維亞語言,諾曼名字實際上已經滅絕。

然而,諾曼人沒有完全忘記他們的維京血統。聖奧拉夫是斯堪的納維亞人的傳奇君主和挪威人的守護神,曾在魯昂受洗。直至11世紀,諾曼人仍是維京戰隊的領軍者。但他們不再是過去的襲擊者,他們的改變在軍隊中體現得最為明顯。維京人步行作戰,而諾曼人騎馬殺敵。重騎兵的衝擊不可阻擋,諾曼人掀起了征服佔領的高潮,從不列顛北部一路衝向地中海東岸。

諾曼底公國的由來:由維京海盜到諾曼人的華麗轉身

諾曼人

英雄羅洛的謝幕

最後一步改變沒有那麼快被世人發覺,但同樣意義深遠。基督教儀式莊重、光彩奪目,吸引了羅洛。或許他更多地將其視為一個機會而非信仰。於是,在他同輩人的心中,耶穌輕易取代了奧丁,他們覺得這樣就可能獲得上帝原諒,其轉變之快不禁令人咋舌。羅洛留給我們的最後印象是他把賭注寄託於來生。他用100名囚犯給奧丁獻祭,然後給教會捐贈了100磅黃金。

公元930年,羅洛去世,給其子留下了豐厚的遺產。追隨羅洛的維京海盜轉變為諾曼人,所佔領土變成正統國家,他本人功不可沒。儘管如此,不祥的陰雲開始逼近。諾曼底沒有明確的國界,周邊都是虎視眈眈的掠奪者。羅洛在世時,實力派貴族尚且順從他的意志,但他們不認為自己有理由繼續向其子效忠。最令人不安的是,法國皇室始終關注著魯昂,試圖找到理由收回這一失去的領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