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盜、走私的大本營:分析明代時期舟山海防為何會被忽略?

舟山古稱翁山、昌國,自古以來便被聰明的華夏人民進行開發。宋朝時期,政府在此設立鹽場,元朝時期將舟山化為州級行政區,但是到了明朝又下降為縣級。

清朝時期並未對此進行多大改變,在大部分時間裡,舟山都是寧波下的一個縣級行政單位。舟山地理位置優越,可以說是東海沿岸的門關,“夫定邑為寧郡咽喉,而舟山為定邑門戶,攘外正所以安內,舟山固則定邑固,定邑固則寧郡以達紹郡俱固。”

但是在明朝時期舟山的海防並沒有引起朝廷的關注,甚至還一度成為海盜,走私集團的大本營。這是為什麼呢?現在我們來探討一下。

明代舟山海防忽略的原因

1、從政治角度分析

因為中國歷史在近代之前沒有遭受過較大的海洋入侵,所以中國曆代統治者對海防的重視性不足。在明朝時期,雖然有張士誠、方國珍殘存勢力和日本商人、武士勾結起來的倭寇,但是統治者仍不重視。

就連朱元璋也說:

“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為不祥,或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是大不可。”

海盜、走私的大本營:分析明代時期舟山海防為何會被忽略?

就連日常巡海也被朱元璋以“海道險,勿出兵,但令諸衛嚴飭軍士防禦之”給廢止了。

朱元璋作為一國之君,是大明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其言語直接影響了之後歷代帝王的決策。保守的海防思想極大的制約了全國海防事業的發展,使沿岸守軍放棄據大陸較遠的如舟山等島嶼,將島嶼中的住戶遷出,守軍僅留極少的戰鬥力弱小的民兵。

據史料記載,舟山中中、中左兩所有500名精壯丁,舟山營有士兵及雜役526名,昌國水營有軍兵932名,民兵1836名及福船兩隻,冬仔船1只,釣船一隻,漁船一隻。總計士兵3794名,出海的船也僅有112只。

舟山地區海域面積大,需要大量的人員進行巡視,而這樣薄弱的防守勢力,人員的缺乏根本無法有效的管理舟山群島,這就為盜賊的入侵搶劫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使守軍抵禦沿海倭寇失去了有利地位。

2、從地理角度分析

首先,舟山島距離大陸較遠,且四面環海。海岸線不整齊、支離破碎,易攻難守,“賊舟無處不可登崖。”當投入大量軍隊進行防守時,大量的糧食物資就特別容易被搶或偷,久而久之島嶼的海防便被忽略了。

海盜、走私的大本營:分析明代時期舟山海防為何會被忽略?

其次,除舟山主島之外,還星羅棋佈著諸多小島,這些小島遍佈整個水域,這使得海寇有了藏身之地,防守部隊很難檢查徹底,這就給了海寇可乘之機。

此外,舟山島西面環海,且海域面積廣大,第一帶來的影響是,海寇進行掠奪完成後,逃跑起來絲毫沒有障礙,“一望海洋,浩渺無際。”這大大加大了防守的難度。

第二帶來的影響是舟山距離內地有很漫長的一段水路,一旦戰爭爆發,在交通極其不便利的古代,支援起來非常之慢。再說,中國的長江中下游地區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盛行東南風。在古代船隻的主要動力為風力,而東南風正適合於賊船的進攻,而不利於官船的防守和追擊。

再就是,舟山群島的形成,是舟山群島是浙東天台山脈向海延伸的餘脈,在1萬至8千年前,由於海平面上升將山體淹沒才形成今天的島群。群島的最高峰在桃花島的對峙山,海拔544.4米。

整個群島屬於低山丘陵地貌類型。其形成原因決定了舟山群島並沒有肥沃的土壤,無法提供充足的糧食。

僅有的沿海耕地還因多年受海水入侵的影響,土地鹽鹼化嚴重,產量低下。當時稅收規定“民田每畝條稅銀三分四釐,米麥一升三合。”本身自己的產量數就低,再加上政府的嚴苛稅收,扣除稅收後,百姓連勉強度日都難,更別說要養活一大批軍隊了。

海盜、走私的大本營:分析明代時期舟山海防為何會被忽略?

外加上海患嚴重,經常有海寇進行掠奪騷擾,這把居民逼上絕境,以至於遷民於內地。當島上沒有居民後,就無進行大力度防守之必要了。

3、從經濟角度分析

元代由於蒙古人的黑暗統治,經濟衰弱,外加元明換代之際的戰亂,導致朱元璋上臺時經濟狀況不佳。國家財政應優先解決重要問題,所以在海防問題上並沒有投入大量精力和物力。

若明前期便國力昌盛的話,將海塞防守與要塞防守處於同等水平,舟山的防禦也就沒有如此之差了。正是由於朱元璋打下一個先例,所以之後歷代皇帝對此事的重視度一直很低,這就給了海寇了可乘之機,使舟山淪為海盜的大本營。

舟山被忽略的影響

舟山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並不會因為駐派兵力的少而減小。因此,

統治者將舟山放棄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

首先對舟山來講,舟山成為了海盜的大本營,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本身舟山守備勢力就非常弱,在明朝統治後期,屯田制度的破壞,更使防衛人員外逃,使島上的防禦力量更加薄弱。

這樣以來,星羅棋佈的小島就成了海盜的天堂,大大小小的島嶼,盤踞著大量的海盜與倭寇,這給朝廷剿匪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俞大猷(1503-1579),字志輔,又字遜堯,號虛江,晉江(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將,軍事家、武術家、詩人、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與倭寇作戰,戰功顯赫,率領“俞家軍”能將敵人嚇退,與戚繼光並稱為“俞龍戚虎”,掃平了為患多年、趁機作亂的偽倭寇。

即使此等名將進行剿匪,也經常吃到敗仗,明朝有許多關於俞大猷在舟山剿匪的記載:“三十一年,倭賊大擾浙東……越二年,賊據寧波普陀。其年冬,以與平徐海功,加都督事……獨寧波舟山倭負險,官兵環守不能克。”

海盜、走私的大本營:分析明代時期舟山海防為何會被忽略?

關於舟山剿匪的歷史遺蹟不僅有文字記載,也有當地古稱和古建築。如平倭港、平倭潭等。從這些歷史遺存下來的東西我們可以看出,當時剿匪之艱辛與困難。

再就是朝廷難以組織兵力防止海寇掠奪浙江海岸的居民。前文我們介紹過了舟山群島的重要性,

舟山的放棄,無疑削弱了浙東地區的防禦縱深。舟山群島就像一面盾牌一樣,在浙東前面,當舟山失去,整個浙東就暴露在海寇面前,只能任人宰割。

不僅如此,海寇還佔領舟山島作為跳板,以便於更加方便地進犯浙東。有史料記載:“己巳……倭夷由穿山浦登岸,殺害男女七十餘人,掠其財物。 守禦百戶單政不即勤捕,致賊遁去,詔誅之。”“嘉靖乙卯夏,倭船百餘艘突犯普陀而入據之,遂至東垂 鼎沸,及徵兵七省,費金錢四十餘萬,幸而撲滅。”

由此可見,當時海寇地猖狂程度,和政府對海寇的無奈。即使出動大量人力物力,也無法剿除海寇,無法彌補舟山群島失去的後果。

從辯證的角度來說,舟山防守的不重視也帶來了一定的積極影響。

在明朝時期,政府已經基本實行海禁,“片甲不得下海。”對於中原和內陸地區的百姓來說影響甚小,但是對於沿海居民來說就基本奪去了他們的生計。

沿海地區土地鹽鹼化比較嚴重,土地產量低,居民只能依靠下海進行漁業或者出海經商。

政府禁止後,居民不得不尋找其他方法進行走私。而舟山群島上的海寇正是合適的人選。首先,舟山群島政府無法全面管控,這就為走私物品的存儲提供條件。其次,舟山地區交通便利,非常時候進行商業貿易。

海盜、走私的大本營:分析明代時期舟山海防為何會被忽略?

雙嶼港又因其優良的自然環境,貿易慢慢發展 起來,逐漸成為“十六世紀的上海”。繁榮時期的雙嶼港, 島上居住了 3000 人,其中有 1200 人是葡萄牙人,僅葡萄 牙商人每年的貿易金額就達 300 萬金,可見雙嶼港的走私 貿易至少已遠及歐洲沿海。

而這些走私活動的完成,往往 離不開陸地上的走私商的參與,如果沒有他們提供的貨物,那麼走私活動就沒有了交易品,這樣沿海松弛的防禦或當地官員就起到了關鍵作用。

總結

忽略舟山群島的重要性總的說來,最重要的還是由於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決定的,一個農業國不可能過多的要求海岸線和海上航線的防禦,所以這就給海盜鑽了空子,給整個明王朝帶去不可忽視的麻煩,給人民帶去沉重的災難。不僅如此,這種影響一直持續到近代西方對中國的侵略,使中國一直落後於西方。

從現在來看,我們不能強求歷史做到讓我們滿意,而是以史為鑑,總結經驗教訓,使這些錯誤在未來不在發生。現在的舟山以成為中國海軍重要的駐紮地,為浙東地區設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參考文獻

陳君靜:《明中葉浙東海上私人貿易及其影響》

蘇勇軍:《明代浙東海防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