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是湯姆•漢克斯的經典之作,至今難被超越

距離《拯救大兵瑞恩》上映,已經過去20年,這部湯姆·漢克斯的經典之作,至今難被超越。

八個人救一個人

故事發生在1944年,英美聯軍在諾曼底登陸,上尉約翰·米勒(湯姆·漢克斯飾)剛帶領帶領戰士們結束一場慘烈的戰鬥,就接到一項新任務:拯救大兵瑞恩。

瑞恩何許人也?一名登陸諾曼底的二等兵。

這麼普通的士兵,諾曼底一抓一大把,為什麼要拯救他?

莫非是高層子弟?非也,他是普通人家的兒子,排行老四,前面有三個哥哥,四兄弟同時登錄諾曼底,哥哥們全部陣亡。

這部電影,是湯姆•漢克斯的經典之作,至今難被超越

劇照

為了不讓失去三個兒子的母親徹底絕望,美國作戰總指揮決定,讓瑞恩回家。

這是一個充滿人性光輝的決定,它告訴我們,無論官宦子弟,或是平頭百姓,生命的價值一樣珍貴,也從側面宣揚了美國倡導的“人人生而平等”的價值觀。

然而,這又是一個充滿爭議的決定。

因為,瑞恩被空軍誤投到了敵區,處境十分危險,上尉約翰需要帶領7名市民去營救他。

前進的路上,就有人表示不滿,瑞恩有媽媽,我們每個人都有媽媽,我們的媽媽也都在等我們回家。

深入敵區,危險可想而知,賭上8個人的生命去救1個人,是否合理?

同行的士兵雖然困惑,但還是聽從了指揮,直到2名士兵先後被殺,終於有1名士兵爆發,理由是:參戰是為了打敗敵人,而不是拯救某個個人。

是啊,參戰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是在戰場上殺敵,還是救一個人?

約翰說,在戰場上殺敵,也是為了救人,可能是就一個、兩個、三個,一群,甚至更多,他們執行任務也是為了救人。

從這個角度講,無論是上戰場還是救瑞恩,都是救人,殊途同歸。

但這又引發另外的問題:是救一群人更有意義,還是救一個人更有意義?一群人生命價值的累加,是否大於一個人的生命價值?

這部電影,是湯姆•漢克斯的經典之作,至今難被超越

約翰

約翰一行終於找到了瑞恩,但在與敵人交手的惡戰中,約翰中彈身亡,另外7名戰士也所剩無幾,但他們不辱使命,保護了瑞恩的安全。

這難免讓人有種感覺:約翰和戰友是為瑞恩而死的,如果不去救瑞恩,或許他們還活著。

這是真的嗎?

如果他們沒有接到這項任務,他們還是會被派到這樣那樣的戰場,一樣命懸一線。

即使沒有瑞恩,他們也將與敵人惡戰,因為這是一場不得不打的仗。

本質上來講,拯救瑞恩和拯救法國,乃至拯救世界各地飽受戰亂的人們一樣,都是在保護生命,捍衛和平。

約翰和戰友的死,並非因為瑞恩,而是戰爭,這場慘烈的反法西斯戰爭。

這部電影,是湯姆•漢克斯的經典之作,至今難被超越

瑞恩

你的兄弟都死了

見到瑞恩時,約翰說:你的兄弟死了。

瑞恩問:哪一個?

約翰說:全部(三個哥哥全部陣亡)。

那一刻,瑞恩的表情凝固了。

一家四兄弟,沒有人能想到,三個幾乎在同一時間死去,這是何等的厄運。

在見到瑞恩前,約翰和戰友們難以體會到這種悲傷,有人還拿這件事打趣。

但這段簡短的對話,卻讓每個人心頭一緊,他們第一次意識到,這是一個母親不可承受的悲傷。

他們能做的,是為這位母親帶回最後的安慰——唯一活著的兒子——瑞恩。

這部電影,是湯姆•漢克斯的經典之作,至今難被超越

厄本

放走的俘虜殺死了戰友

在尋找瑞恩的途中,約翰一行與幾名德國士兵交戰,雖然獲得勝利並俘虜一名德國士兵,但是一名美國士兵在交戰中身亡。

幾名美國士兵群情激奮,要殺掉德國俘虜,但美國士兵厄本堅決反對,認為這是不人道的。

最後,約翰下令放走了德國俘虜,有人說:你現在放走他,他將來會再次走上戰場,殺更多的人。

沒想到,這句話真的應驗了,在找到瑞恩後,約翰他們再次與敵人交手,這名德國俘虜就在其中。

兩名戰友焦急地等待厄本送子彈,厄本卻因為懦弱,遲遲沒有出現。

好不容易克服心理障礙,到了戰友所在的建築,又聽到樓上激烈的打鬥聲,他最終沒敢走上樓。

厄本脖子上掛滿了子彈,他在樓下,聽到戰友的尖叫,聽到戰友的掙扎,聽到他被敵人捅死,始終沒勇氣走上二樓。

誰能想到,殺死戰友的,正是那名德國俘虜。

德國俘虜下樓看到顫抖哭泣的厄本,沒有拿出武器,從他身邊走過。

因為他感念厄本曾救過自己。

目睹戰友一個接一個倒下,援兵到來時,厄本終於拿起武器,射殺了德國俘虜。

縱然俘虜死去,戰友也不會死而復生,厄本讓人憎恨,如果當初他勇敢一點,如果當初他走上二樓,如果他當初勇敢地開槍,戰友就不會長眠酒泉。

但是,如果換做你我他,在炮火連天的那一刻,是否又會比厄本勇敢?

如果沒有戰爭,他會是個帥氣的文藝青年,可能還是很多女性青睞的佳偶。

但是,戰爭讓他被迫扛起大槍,做那些他根本不想做也做不到的事情,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殘酷。

厄本不過是一個懦弱的、厭戰的、普通人。

經典之所以被稱之經典,就是因為它能帶給人們很多思考,讓我們去探討關於生命的價值。

《拯救大兵瑞恩》講述的是戰爭,又遠不止於戰爭,它向我們展示人性在特定環境中的醜陋與美好,彰顯著對生命價值的尊重。

(愛奇藝有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