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损失不过30几万,为何却是二战转折点?

谈文论史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

之所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首先是因为打乱了德国的战略计划。

如果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就可以长驱直入南方重要经济区域,苏联将挡无可挡,苏联就会失去战争所需要的石油、粮食和重要的工业基础,而德国此时也迫切需要这些资源。在即将发动攻势之前,希特勒曾对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将军说:“如果我拿不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那么我就必须结束这场战争。”

德国本身希望可以在苏联速战速决,以最快的速度击败苏联,即便莫斯科战役失败,也希望可以尽最大努力削弱苏联,好腾出手来接着对付英国以及美国

但是德军折戟斯大林格勒城下,战略目的彻底失败,德国不仅没能打通前往粮食石油产区的重要交通咽喉,反而损失惨重,整个东线战场都受到了重大影响,正如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所说的:“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损失25万官兵,那就等于打断了我们在整个东线的脊梁骨。”

而且德国必须维持在苏联的战线,这就相当与两线作战,又回到一战德国最不利的局面。

其次,德国开战初期之所以能够长驱直入,大量有经验的老兵功不可没,如今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城下被整建制消灭,损失了大量经验丰富的将官以及中下级军官、老兵,战斗力不复存在,尽管可以从后方抽调预备队,但是东线战场战况恶劣,新兵必须尽快成长为老兵才能生存下来。只是碍于过长的展现,德国没有办法通过老兵带新兵的方式迅速提升战斗力,而打散现有老兵部队去带新兵更不现实。

这使得德国的兵力开始捉襟见肘。

再次,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以及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士气,这场战争不仅使前苏联军队从德军手中夺取了部分的战争主动权,也给了纳粹德国当头一棒,让嚣张的法西斯们看到了正义的力量,让世界人民都不再觉得纳粹德国可怕。

可以说,斯大林格勒扭转了苏联战场上大部分的不利局面,使得苏军逐渐掌握战场主导权,迫使德国两线作战,说是二战转折点并不过分。


候塞雷的历史手札


斯大林格勒战役经过200天血战,德军及其盟国一共损失了整整5个集团军,分别是德军的第6集团军,意大利的第8集团军,匈牙利的第2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的第3和第4集团军。按照苏军的数据,整个会战,德军及其盟军一共损失了150万人(占德方东线总兵力1/4左右),3500辆坦克、1.2万门火炮和3000架飞机。

之所以称这场会战为转折点在于从此以后尽管苏军局部也有挫败,但之后一直牢牢掌握主动权,正如斯大林1943年在纪念十月革命26周年报告中指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法西斯军队覆灭的起点。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大激战以后已经不能再恢复元气了”。

当然,苏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一共损失1129619人-纯减员478741人,损失坦克4341辆、火炮15728门和飞机2769架。

这场会战意义重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这是德军开战以来第一次1个集团军全军覆没,空前的惨败大大动摇了德国士气民心。德国宣布举国致哀3天,居民们第一次听到为送葬敲响的丧钟胜代替了以往的胜利进军声。在德军内部,真实在部分将领中间对打赢战争信心产生严重动摇。那种把希特勒视为万无一失的天才而产生的神秘感开始逐步消退。

-彻底震撼和动摇了法西斯阵营,加深了这个阵营内部军事危机和政治危机。德军的几个忠实盟国意大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损兵折将,实力大损。意大利第8集团军几乎全军覆没,残部几乎失去战斗力,不得已撤回国内。匈牙利第2集团军损失13万余人,国内陆军所剩无几。罗马尼亚2个集团军也损失近20万。此战之后,有些仆从国进行单独媾和试探,希望可以退出战争。

原先陈兵苏土边境的土耳其曾经一度被德军1942年夏季战役进展所吸引,此战后一再声称严守中立。

-进一步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威望。美国总统罗斯福称赞苏军的胜利是“这场战争中最值得骄傲的篇章之一”,英国首相丘吉尔称之为“他们已做到任何别人无法做到的事-把德国战争机器的五脏六腑扯得粉碎。他们一直是具有英雄气概的伟大盟友”。


荣华之武器堂


首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损失的兵力可不是只有三十几万人,德军在进入斯大林格勒市区以后,在残酷的城市争夺战中已经有了重大的伤亡,苏联人的估计在70万左右,德国人目前没有一个数字,但是知道的是德军的伤亡很大。苏联人后来认为在整个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德军损失约为150万人,这个数字是相当大的一个数字了。
斯大林格勒会战包括三个部分,苏军


在城外的防御阶段,城市防御阶段,苏军的反攻阶段。德军在最后的苏军反攻阶段由于在斯大林格勒第6集团军被包围,成建制的被消灭了不少。

在1942年夏天,德军利用苏军的轻率,首先在哈尔科夫消灭了苏军西南方面军主力,苏军约有20多万人被俘,整个南线苏军全线崩溃,苏军一路败退到了伏尔加河,斯大林尽管发布了被称为不足后退一步的227号命令,但是也没有完全阻止苏军的败退。直到苏军退到伏尔加河,德军的兵力一部分进攻斯大林格勒,还有一部分进攻高加索,这样德军的兵力分散了,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只有第6集团军,而第4装甲集团军是去进攻高加索,但是苏军凭借着高加索的山地抵挡住了德军的攻势,而斯大林格勒城下,德军也是由于兵力不足而无法迅速结束攻城作战,这样是两边都是成了僵持的状态。

德军和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都投入了巨大的资本,进行了一场豪赌。对于苏联来说这是一场输不起的豪赌。

在巷战中,德军的空地协同优势得不到发挥,被迫用步兵工兵和苏军进行逐屋逐户的争夺,这种作战模式就是绞肉机。

德军为了攻下斯大林格勒,没少费心思,投入了大量的部队,但是城市作战到现在都是缩小弱势一方和强势一方最好的场所,德军优势的坦克空军发挥的作用被大大降低了,而到了步兵的近身肉搏阶段,德军的质量优势被抵消了,经过残酷作战而保留下来的苏联老兵成了宝贵的资源,虽然德军还是占据了一定的质量优势,虽然平均苏联士兵的生命只有几个小时,但是还是会有苏联人活下来,这些老兵很快就使德国人尝到了厉害。
德军最后被苏军的铁钳攻势合围消灭的大量有生力量。

在长达200天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德军的大批士兵都是在城市战中伤亡,从此斯大林格勒成为了德军的噩梦,在城市战无休止的消耗德军的有生力量的同时,苏联人集结了强大的反击力量,在成功的包围了德国第6集团军以后,苏联人成功的消灭了被包围的第6集团军,虽然曼施坦因可以说出来一大堆的别人的不是,但是最终第6集团军全军覆没,这一打击不仅是对于德军实力的重大打击,同时也是对于德军心理上重大的打击,这是一个德国的精锐的集团军,这和非洲军团不一样,非洲军中大部分是意大利人,对于德国的的打击并不严重,而第6集团军就不一样了,德国人自己说在东线,象第6集团军这样的一个集团军被全歼,等于打断了东线德军的脊梁骨。
不仅是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也成为了德军的噩梦,在1943年以后,任何一个德国士兵,无论多么疯狂,只要听到排你到东线,都可以马上使他冷静下来。


经过斯大林格勒一战,苏军开始收复国土,并且向柏林进军。

经过斯大林格勒一战以后,德军彻底丧失了战略的主动权,战争的进程开始按照苏联人的计划进行,德军在库尔斯克试图再次夺取战略的主动权,但是这时的苏军已经不是1941年的苏军了,苏军的防线经受了德军的考验,而最后德军不但没有按照自己的计划合围苏军的重兵集团,而自己的进攻出发地也被苏军收复,德军的南线被赶到了第聂伯河。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失败以后,再也没有获得过战略的主动权,原来一直向东燃烧的战火,现在开始一路向西烧了过去,直到把柏林烧成灰烬。


有痰


这个想法过于简单了吧,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城的损失确实只有30多万,但是整个战役不局限于城中,如果加上周边的话,那么损失就不小了,按照苏军的方法,德军在整个斯大林格林战役当中损失的达到150万,包括了许多的德军盟友,比如: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

这可不是一个小的损失,百万级别的损失对任何一支军队都不是小事了,更重要的是德军的损失是成建制性的,不是单纯的人员损失,向许多单位成建制的损失是难以承受的。

如果作战单位在作战当中只损失点人员,那么补充起来就行,可以很快恢复战斗力,但是成建制的消失之后,不得不重新组建的话,战斗力下降太多了,几乎就是两支完全不同的部队。按照西方的标准来说,一个步兵师从组建到形成战斗力,在和平时期要5年时间,战时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这一仗,德军损失的整整一个集团军,德军的战略机动力量还不见得有几个集团军,这是伤筋动骨式的损失,在这场损失之后,德军的战略进攻能力几乎损失殆尽了,发动战略进攻越来越难了,这就是这场战役所造成的直接后果。


麦田军事观察


莫斯科战役没有能形成转折点,因为当时苏军的胜利还无法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

42年7月~43年7月,整整一年多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二次战役之间东线所有的战役),才形成了东线的转折点。才在库尔斯克战役后得到明确体现,即苏军对德军形成了数量优势,且优势已达到相当程度,已超越了各自数量对质量优势所产生的“平衡点”。

原因很多(德方),主要是纳粹希特勒在战争初期的轻敌、希特勒的指挥错误、战争动员的迟缓、美英的有力牵制……

(苏方),基本全力对付德国,苏军逐渐走向成熟、美英的援助等等

(个人见解,欢迎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