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八路軍和新四軍怎麼區分?

第1村長


解放軍、八路軍和新四軍都是我黨領導下的武裝力量,是不同歷史時期的名稱。

我黨最早直接領導的武裝力量叫紅軍,成立於1927年8月1日。紅軍在長征後大致分為西北紅軍和南方八省紅軍兩個部分。

全面抗戰爆發後,隨著國共第二次合作的達成,我黨領導的紅軍接受國民政府的改編。西北主力紅軍於1937年8月25日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葉劍英為總參謀長,左權為副總參謀長。

八路軍下轄三個師。115師,林彪為師長,聶榮臻為副師長;120師,賀龍為師長,肖克為副師長;129師,劉伯承為師長,徐向前為副師長。

1937年9月11日,八路軍又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不過由於八路軍的番號已經深入人心,所以我們還是習慣稱之為八路軍。

1937年10月12日,南方八省紅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軍長為葉挺,副軍長為項英,張雲逸為參謀長,周子昆為副參謀長。

新四軍下轄四個支隊。第一支隊,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傅秋濤;第二支隊,司令員張鼎丞,副司令員粟裕;第三支隊,司令員張雲逸(兼任),副司令員譚震林;第四支隊,司令員高敬亭,副司令員杜平。

新四軍在皖南事變時遭到重創,軍長葉挺被國民黨囚禁,副軍長項英、副參謀長周子昆被叛徒殺害,全軍損失近7000人。

皖南事變後,我黨重建了新四軍。陳毅為代理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賴傳珠為參謀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

1946年解放戰爭全面爆發後,八路軍、新四軍及東北抗聯陸續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最終推翻了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建立了新中國,其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石頭說歷史


八路軍全稱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或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是我人民軍隊在抗戰中的番號。1937年8月,國共雙方達成協議合作抗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將我軍主力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共有三個師的編制,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

同期,長征開始後由陳毅、項英、曾山等人領導的在南方堅持游擊戰爭的留守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後來皖南事變爆發,葉挺被老蔣扣押,項英犧牲,我黨重建新四軍軍部,由陳毅擔任軍長,少奇同志擔任政治委員。

解放軍即中國人民解放軍,是我軍在解放戰爭開始時使用的稱呼,一直沿用至,轄四大野戰軍,西北野戰軍即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中原野戰軍即第二野戰軍 司令員劉伯承,華東野戰軍即第三野戰軍,司令員陳毅,東北野戰軍即第四野戰軍。四大野戰軍之外還有華北野戰軍,司令員聶榮臻。中國人民解放軍是黨和人民的軍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經過三年解放戰爭 徹底推翻了蔣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


林屋公子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個是個大話題,我們就說說電影電視上這麼區分。

很簡單,看軍服,看武器。

八路軍和新四軍都是穿著國民革命軍的軍裝,多是灰色。

他們頭戴軍帽上有青天白日徽章,帶著識別臂章。

八路軍的臂章是“八路”,新四軍則是“N4A”,一眼就可以看出來。

八路顧名思義,N4A的N是英文NEW(意為新)的開頭字母,4(代表中文“四”字),A為英文軍(Army)的開頭字母(也是軍的代號)。

當然臂章也有改變,比如1938年以後,八路軍將臂章改為“十八集團軍”“18GA”。

抗日戰爭勝利後,八路軍番號並沒有立刻取消。直到1946年以後,各地八路軍番號取消,八路軍臂章不再使用。

新四軍也是差不多,皖南事變以後臂章改為“新四軍”。

除了臂章以外,八路軍新四軍還都有胸章。

胸章同其他國軍大同小異,寫明瞭所在部隊。

以上都是一目瞭然的東西。

1946年以後,八路軍新四軍逐步變為解放軍,但軍服並沒有更換,當時也沒有能力更換,只是取消了臂章、胸章。

至於解放軍的軍服,正式是從1950式軍服開始,很容易辨認。

這套軍服按陸、海、空三軍幹部、戰士區分。

全軍幹部、戰士夏季均戴大簷帽,冬季戴棉帽或皮帽。

1951年陸軍幹部、戰士的大簷帽陸續改為解放帽(四九年式單軍帽),女軍人改戴無簷軟帽,大簷帽留作禮帽用。


單純通過帽子,就可以一眼分辨出來。


薩沙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

參謀長葉劍英,副參謀長左權,

總政治部主任任弼時,總政治部副主任鄧小平。

第115師師長林彪,政委聶榮臻,

參謀長周昆,政治部主任羅榮桓,政治部副主任肖華。

第343旅旅長陳光,政委肖華,副旅長周建屏,參謀長陳士榘。

第344旅旅長徐海東,政委黃克誠,參謀長盧紹武。

第115師轄:獨立團、騎兵營、工兵營、炮兵營、輜重營、教導隊。

第120師師長賀龍,政委關嚮應,副師長肖克,參謀長周士第,政治部主任甘泗淇。

第358旅旅長張宗遜,政委李井泉,參謀長姚喆,政治部主任張平華。

359旅旅長陳伯鈞,政委王震,參謀長劉子奇,政治部主任袁任遠。

第120師轄:教導團、騎兵營、特務營、輜重營、工兵營、通訊營。

第129師師長劉伯承,政委張浩,副師長徐向前,參謀長倪志亮,政治部主任宋任窮。

第385旅旅長王宏坤,副旅長王維舟,參謀長耿飈。

第386旅旅長陳賡,副旅長陳再道,參謀長李聚奎。

第129師轄:教導團、特務營、炮兵營、騎兵營、錙重營、工兵營。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方總留守處主任肖勁光(轄各師留守部隊)。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

軍長葉挺,政委項英,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副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政治部副主任鄧子恢。

第一支隊司令員陳毅,政委劉炎,副司令員傅秋濤,參謀長胡發堅,支部主任劉炎。

第二支隊司令員張鼎丞,副司令員粟裕,參謀長羅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

第三支隊司令員張雲逸(兼),副司令員譚震林,參謀長趙凌波,政治部主任胡榮。

第四支隊司令員高敬亭,參謀長林維先,政治部主任肖望東。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轄特務營。

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代軍長陳毅,政治委員劉少奇,副軍長張雲逸,參謀長賴傳珠,政治部主任鄧子恢。

第一師師長粟裕,政委劉炎,政治部主任鍾期光。

第二師師長張雲逸(兼),副師長羅炳輝,政委鄭位三,參謀長周駿鳴,政活部主任郭述申,副主任張勁夫。

第三師師長兼政委黃克誠,參謀長彭雄,政治部主任吳法憲。

第四師師長兼政委彭雪楓,參謀長張震,政治部主任肖望東。

第五師師長兼政委李先念,參謀長劉少卿,政治部主任任質斌。

第六師師長兼政委譚震林,參謀長羅忠毅,

第七師師長張鼎丞,政委曾希聖,參謀長李志高,政治部主任何偉。

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轄:獨立旅、特務團、抗日軍政大學第五分校。

中國人民解放軍

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參謀長葉劍英。

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第一副司令員賀龍,第一副政委習仲勳,第二副司令員張宗遜、趙壽山,參謀長閻揆要,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副參謀長王政柱、李夫克,政治部副主任張德生。

第一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王震,參謀長張希欽,政治部主任孫志遠。

第二兵團司令員許許光達,政委王世泰,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徐立清,參謀長張文舟。

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張際春,參謀長李達。

第三兵團司令員陳錫聯,政委謝富治,副司令員王近山,杜義德,政治部主任閻紅彥,副參謀長王蘊瑞,政治部副主任鍾漢華。

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委陳賡,副司令員郭天民,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劉志堅,政治部副主任胡榮華。

第五兵團司令員楊勇,政委蘇振華,副政委張霖之,政治部主任甘渭漢,副參謀長潘焱,政治部副主任石新安。

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副司令員兼第二政治委員粟裕,第一副政委譚震林,參謀長張震,政治部主任唐亮,政治部副主任鍾期光。

第七兵團司令員王建安,政治委員譚啟龍。

第八兵團司令員陳士榘,政治委員袁仲賢。

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政治委員郭化若。

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政治委員韋國清。

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第一政治委員羅榮桓,第二政治委員鄧子恢,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譚政,第一參謀長肖克,第二參謀長趙爾陸,副參謀長陳光,聶鶴亭,政治部副主任陶鑄。

第十二兵團司令員肖勁光,第一副司令員陳伯鈞,第二副司令員韓先楚,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唐天際,參謀長解方。

第十三兵團司令員程子華,政委肖華,第一副司令員李天佑,第二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彭明治,政治部主任劉道生。

第十四兵團司令員劉亞樓,政委莫文驊,第一副司令員黃永勝,第二副司令員劉震,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吳法憲。

第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政治委員賴傳珠,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洪學智,第二副司令員賀晉年,政治部主任肖向榮。

第十八兵團(總部直屬)司令員兼政委徐向前,副司令員兼副政委周士第,副司令員王新亭,參謀長陳漫遠,政治部主任胡耀邦。

第十九兵團(總部直屬)司令員楊得志,政委羅瑞卿,副司令員葛晏春,參謀長耿飈,是部主任潘自力。

第二十兵團(總部直屬)司令員楊成武,政委李井泉,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天煥。

鐵道兵團(總部直屬)司令員滕代遠,副司令員呂正操,參謀長李壽軒,政治部主任王鶴峰。


君230835428


我是金十七,歡迎點閱關注。

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經歷了不同的發展時期。解放軍、八路軍和新四軍都是不同時期人民軍隊的名稱。


十年內戰時期。

1927年,四一二和七一五兩場政變,使我黨認識到掌握革命武裝的重要性。這一年的8月1日,我黨在南昌發動了南昌起義,成為我黨建軍的開始。當時在南昌起義的部隊仍然就國民革命軍。

同年九月,秋收起義爆發,秋收起義的部隊,名稱叫做工農革命軍。在三灣改編後,這支軍隊稱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隨後,這支軍隊開上井岡山,開闢了黨的歷史上第一塊革命根據地。



1928年,朱德陳毅率軍與毛主席會師,兵合一處,軍隊改名叫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從此,我黨領導的軍隊就叫中國工農紅軍。

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抗日戰爭打響。國共兩黨開始了第二次合作。我黨為更好地團結抗日,主動將自己領導的紅軍改編成國民革命軍。其中,長征到達陝北的紅軍,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又改稱為第十八集團,八路軍的叫法卻延續下來。總指揮是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

沒有參加長征的南方八省的游擊隊,改編成了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


解放戰爭至今。

1946年,解放戰爭打響。我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統一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當時編有四大野戰部隊,分別是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和東北野戰軍。


人民解放軍的稱號一直延用至今。


金十七


🌹[八路軍]: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全面抗戰開始。國共兩黨經過多次談判達成協議,將活動在陝北的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正式發佈命令。9月21日,改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為副參謀長,任弼時為政治部主任。下轄3個師:林彪的115師,賀龍的120師,劉伯承的129師。全軍共3萬餘人。

🇻🇳[新四軍]:全面抗戰開始後,1937年10月,經過國共兩黨的艱苦談判,達成協議,把活動在南方八省13個地區的原紅軍游擊隊,分別集中,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為“新四軍”。

🇻🇳1938年1月,新四軍軍部在南昌成立,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下轄4個支隊。

🌆1941年1月,國民黨發動“皖南事變”,宣佈取消新四軍番號。同月20日,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任命陳毅為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張雲逸為副軍長,賴傳珠為參謀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

🇨🇳八路軍和新四軍,是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具體名稱。還有:東北抗日民主聯軍,華南抗日遊擊縱隊等。

🇨🇳[解放軍]: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發動了全面內戰,解放戰爭從此開始。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把共產黨領導的全國各地的人民軍隊統一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


笑看東籬


解放軍是後期整編的。1946年解放戰爭開始後ccp領導的各武裝力量紛紛改稱人民解放軍(只有東北是民主聯軍)。此前的1945年8月,ccp已正式稱呼領導的人民軍隊為解放軍。1948年11月,進行第一次全國整編,主力分西北、中原、華東、東北四大野戰軍。地方部隊分為西北、中原、華東、東北、華北五大軍區,此即解放軍九大主力部隊。後面再分出了空軍、海軍、防空軍、公安軍、二炮、建設兵團等軍兵種。經歷多次軍改,形成今天的陸海空火箭四軍種及武警部隊。

八路軍全稱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原番號是藍黨粵系李濟深部。1937年8月22日,國共談判後,陝北地區紅軍改編為第八路軍,編制三師6旅12團,實編4.6萬。1937年9月11日國民政府改全國軍隊番號,第八路軍改為第18集團軍,由於此案潛伏隱患,即第18集團軍為戰時臨時番號,因此除正式報告外,ccp始終以八路軍名義進行宣傳。

新四軍,紅軍長征後留在東南根據地的紅軍各部經歷三年艱苦游擊戰後保存下來,1937年10月12日,國共達成協議,南方八省紅軍與游擊隊改編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葉挺擔任軍長,編制4支隊1.03萬。皖南事變後ccp重建新四軍,轄7師9萬多。抗戰結束後,部分新四軍進入東北,剩餘部隊組成華中野戰軍,後與八路軍山東兵團合併成立華東野戰軍。1947年撤銷新四軍番號。


四川達州


解放軍、八路軍和新四軍都是中共領導下的武裝力量,只不過是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稱呼而已。

全面抗戰爆發後,國共兩黨合作,一致抗日。今兩黨協商,經過長征到達陝北的主力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八路軍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參謀長葉劍英,下轄115師、129師和120師三個師,師長分別是林彪、劉伯承和賀龍。

堅持敵後抗日的八路軍

八路軍是1937年8月22日奉命改編的,9月初換髮軍裝。當時我軍指戰員對脫下紅軍軍裝還心有不捨,129師386旅旅長陳賡在1937年9月6日日記中回憶:“舉 行換帽時,大家都有一些說不出的心情。我們戴著它——紅帽子,血戰了10年,……今日為了對付我們共同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結成全民族的聯合戰線,暫時將它(紅星帽)收藏一個時期,換上一頂青天白日的白帽子。”

改編為八路軍20天后,國民政府按照軍隊戰鬥序列,又將八路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朱德、彭德懷改稱集團軍總司令和副總司令,其他人職務照舊。但不知什麼原因,在1949年後的教科書和歷史書籍、影視劇中,官方一直將第十八集團軍稱為八路軍,民間也是如此。

皖南事變重建後的新四軍

主力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留在南方堅持游擊戰、沒有參加長征的紅軍隊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經國共兩黨協商,新四軍由北伐名將葉挺任軍長,項英擔任副軍長(政委)。

皖南事變爆發後,葉挺被國民黨扣留,副軍長項英犧牲,國民政府撤銷新四軍編制。不久,中共中央宣佈重建新四軍,陳毅任代理軍長,劉少奇擔任政治委員。

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

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陷入內戰,解放戰爭爆發,這時中共領導下的各武裝力量相繼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並一直沿用至今。


民國年間那些事


1、紅軍、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都是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四者的區別在於時間不同,所以叫法不同。

2、紅軍是指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後的中國工農紅軍。當時共產黨主要進行“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戰爭,一直到1937年國共合作,紅軍按國民黨的國民革命軍序列改編為止。

3、八路軍和新四軍是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合作的產物,共產黨為了表示合作抗日的誠意,同意結束土地革命戰爭,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按國民黨的軍隊序列改編,但保留共產黨軍隊的完整性。

因此,紅軍經過長征到達陝北的主力部隊改變為: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集團軍,簡稱八路軍。而此時共產黨留在江西、浙江、廣東等地堅持革命鬥爭的少量紅軍游擊隊等,改變為:中國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八路軍、新四軍的編制一直持續到1946年。

4、1946年國民黨企圖以武力統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堅決抵抗。1946年底黨中央開始對全部共產黨領導的軍隊進行整編,整編後統一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


天天保溫瓶


解放軍是八路軍、新四軍的後身,八路軍、新四軍是紅軍的後身,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國共合作,周恩來、葉劍英等共產黨員曾在黃埔軍校任教官,北伐戰爭中著名的葉挺獨立團,是黨員起骨幹作用的武裝。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我黨獨立領導武裝的第一槍,廣州起義首次打出紅軍旗號,葉挺任紅軍總司令。朱德陳毅率八一起義餘部與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師,成立了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主席任黨代表,陳毅任政治部主任,經過三灣改編,黨支部建在連上,紅軍成了黨絕對領導下的革命武裝。各地武裝起義,建立了許多紅軍,如平江起義百色起義等,中央決定統一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簡稱紅軍。第一方面軍又稱中央紅軍,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先後由毛主席周恩來擔任。第二方面軍總指揮賀龍,總政委任粥時。第四方面軍軍委主席張國燾,總指揮徐向前,總政委陳昌浩。長征途中一四方面軍會合後周恩來將紅軍總政委一職讓給張國燾。項英陳毅等長征留守三年堅持了八省游擊戰爭。西安事變後,又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經協商,紅軍主力(三個方面軍和陝北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又變為第十八集團軍,但一直簡稱為八路軍。接受番號,朱德彭德懷任正副總指揮(總司令),葉劍英左權正副參謀長,紅軍總政治部變為八路軍政治部。紅一方面軍和陝北紅軍改編為115師,林彪聶榮臻任正副師長,紅二方面軍改編為120師,賀龍蕭克任正副師長,紅四方面軍改編為129師,劉伯承徐向前任正副師長,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抗日戰爭時期,除了八路軍外,長征留守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國民政府任命葉挺為軍長,項英為副軍長。新四軍是我黨領導的武裝力量,成立了中央軍委新四軍軍分會,項英陳毅任正副書記。皖南事變中,葉挺被俘,項英犧牲,事變後我黨重建新四軍軍部,陳毅任代軍長,張雲逸任副軍長,劉少奇任政委(後饒接任)。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即解放戰爭)時期,我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武裝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由入關的八路軍和山東部分新四軍部隊組建民主聯軍,後改稱東北解放軍,由林彪任司令員。以後留戰陝北的八路軍120師為主力的部隊改編為西北解放軍,由八路軍副總司令(解放軍副總司令)彭德懷懷任司令員兼政委,後改編為第一野戰軍。劉鄧率領的八路軍129師改為晉冀魯豫解放軍,和李先念率領的中原解放軍(原新四軍一部)合編為中原野戰軍,後稱第二野戰軍。新四軍軍部和華東軍區領導的部隊改稱華東野戰軍,後稱第三野戰軍。除四個野戰軍外,華北野戰軍由聶榮臻徐向前任正副司令員,受中央軍直接指揮。解放戰爭中後期,中央軍委構成是毛為主席,朱劉周彭任副主席,劉周分別兼中央軍委總政治部主任和總參謀長。毛主席指揮三大戰役,建立了新中國。解放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個稱號一直沿用不變,除抗美援朝時部分部隊一度稱為中國人民志願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是八月一日,是紀念八一南昌起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