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二战日军的奇葩战术:烈伞兵、回天雷、自杀艇

爱发原创,欢迎指正。全文共2770字,阅读约需4分钟。

“义烈伞兵队”

冲绳战役后期,美国空军的反击日益加剧,日本空军“特攻队”所受损失与所获战果的比率越来越恶化。为此,大本营设想对冲绳美军基地使用“敢死挺进队”。挺进队被命名为“义烈伞兵队”,此次作战称为“义号”作战。

盘点二战日军的奇葩战术:烈伞兵、回天雷、自杀艇

义烈伞兵队

伞兵队在奥山道郎大尉指挥下由陆军挺进部队的120人组成,分为五个小队和一个指挥班,装备有用于破坏的炸药和轻武器。其作战方法是,分乘12架轰炸机,在北、中机场强行夜间着陆,破坏美军的飞机、机场设施等,使基地一时陷于瘫痪不能使用,再由航空部队做空中配合,一举摧毁敌人机场。

5月23日夜,行动开始。但联合舰队却临时改变了计划。由于24日午后发现了美军机动部队,把主要战斗力用在了对美军机动部队的攻击方面,而让第6航空军单独进行“义号”作战。并且伞兵队员所乘坐的飞机,有4架飞机因故障被迫降落或返航,只有8架在北机场和中机场着陆。这次战斗取得的战果甚微,日军大本营取消了继续组建伞兵队的想法。

“回天”鱼雷

早在“神风”自杀飞机之前,日军就研制生产了一种名为“回天”的自杀鱼雷,并组建了数支同样性质的“水下神风特攻队”,在停战前三个月里,频频袭击盟军舰艇及运输船队,并准备用来保卫日本本土和被其占领的台湾。

盘点二战日军的奇葩战术:烈伞兵、回天雷、自杀艇

回天鱼雷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以中途岛海战为标志,日美海军力量对比出现了根本性转变,海上形势对日明显不利。为摆脱这种困境,1943年,日本从其法西斯盟国意大利手中获得了人操鱼雷技术,开始研制生产自己的人操鱼雷—“回天”鱼雷。但这种鱼雷技术与意大利鱼雷技术的最大区别在于:意大利人操鱼雷是以避免牺牲生命为前提实施的“特攻战术”,而日本人实施的则是以“必死”为前提的进攻方式。

一开始,将这种自杀武器称为“救国武器”,后又改称为“零六”,最终命名为“回天”。其技术状况大体如下:长14.7米,直径1米,总重量为8吨,乘坐1人,头部装填TNT炸药1.25吨。时速30海里时可续航23公里,时速12海里时可达78公里。这种自杀武器可潜航、上浮、改变航向、自由变速。如果加以调整,可以保持一定的深度、速度、航向,以30海里以上的速度进攻。进攻时,先由潜艇装载,在确认接近敌舰时,“回天”驾驶员通过特制的交通管道坐到“回天”里,然后关闭舱门,当达到最佳时机时被发射出去。

在发射的一瞬间,“回天”将会启动自己的引擎。每航行2000米,驾驶员就将潜望镜漏出水面几秒钟以观察海面情况。在离敌舰大约四、五百米的地方决定好突击的路线,在水深4米左右全速突击,最后与敌舰同归于尽。

1945年4月20日、23日,“伊_47”号、“伊-36”号两艘潜艇各载6枚“回天”鱼雷从海军基地出发。前者在冲绳——乌利西一线上待机,后者在冲绳——塞班一线上待机,以此来威胁美军的交通运输线。果然,在4月27日拂晓,“伊-36”号潜艇发现了开往冲绳的由30艘船只组成的大型美运输船队。当接近到7000米时,潜艇发射了4枚“回天”鱼雷。约12分钟后,管昌舰长用潜望镜看到了目标处腾起了高大的水柱和凶猛的火焰,接着听到了4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5月1日,“伊-47”号潜艇也发现了敌大型运输船队,并向其发射了4枚“回天”鱼雷,其中3枚中的,炸沉了“利伯蒂”型万吨运输船3艘。5月2日,日潜艇又用剩余的两枚“回天”鱼雷,击沉了美军驱逐舰1艘,重创1艘。

“回天”载人鱼雷往往以奇袭的方式发挥其拥有的全部破坏力,这给美军舰只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在7月29日,由日军“伊-58”号潜艇发射的6枚“回天”击沉了美军曾载运过原子弹的重型巡洋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更使美军对其畏惧。虽然美国人知悉了“回天”鱼雷的秘密,但在很大程度上仍不能有效地防止“回天”的自杀性攻击。因为它是人工操作,具有很大灵活性,能巧妙避开当时的各种拦截武器,并能准确选择敌舰薄弱部位进行攻击。据史料记载,在停战前的3个月里,日本“回天”鱼雷共击沉敌军油船或运输船15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5艘、水上飞机母舰1艘、不明舰种6艘,合计共29艘,同时,重创两艘敌舰。

日本曾经在我国台湾高雄寿山脚下的海军基地生产这种“自杀性”的鱼雷攻击潜艇。但由于种种原因,早期只生产了50艘左右,但这己对美军舰队造成了极大威胁。日本本想继续扩大“回天”鱼雷的生产,计划在台湾防卫战役中发挥作用,与美海军共同“玉碎”,但美军适时调整了作战计划,以“跃岛进攻”代替“逐岛作战”,跨越台湾直取冲绳,再逼东京,从而使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阴谋未能得逞。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军部被迫放弃了“回天”的生产计划。

“自杀”潜艇

盘点二战日军的奇葩战术:烈伞兵、回天雷、自杀艇

日军自杀潜艇

“神风特攻”、“载人鱼雷”的战术思想是在二战后期被日本军方采用的,而“自杀潜艇”这种“特攻”战法,早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战斗中就已初露端倪。当时日本海军部生产了一种“特种潜艇”,艇长24米,直径近2米,排水量64吨,载鱼雷2枚,采用电池推进器,可潜航5小时,可以说是一个水底怪物。1941年12月8日上午,10名敢死队员分乘5艘“特种潜艇”依次向珍珠港挺进,计划里应外合,与空袭机群同时发起对珍珠港的进攻。当时的作战构想是:先用潜水母舰把“特种潜艇”运到珍珠港湾附近,使其从水下悄悄的接近敌舰,然后施放鱼雷,袭击目标。但实际效果却很不理想。由于很多潜艇因发生机件故障导致搁浅,参战者除不省人事的酒卷少尉被俘之外,其他全部阵亡。

冲绳战役后,美国舰队逼近日本本土。疯狂的日本海军改进了各种各样的“自杀艇”来进行最后的海上“特攻”战,以抗击强大的美国舰队。其中尤以“震洋”艇的表现最为引人注目。

1944年4月,这种“决死兵器”由日本第10技术研究所研制生产并称为“震洋”艇。该艇长约5米,宽约1.2米,全重约1.4吨,动力装置为汽车用的汽油机,加以必要的改装后装艇,功率49千瓦,最大速度越25节,艇员为1人。为了能达到撞击敌舰的效果,设计者特别为每艘艇的艇首安装了撞击起爆的撞角引信,以引爆艇内250公斤高爆炸药。

1945年2月,美军第11空降师和两栖作战部队向菲律宾的科雷吉多要塞发起攻击。配置于吕宋岛的日本第11、12、15及16“自杀攻击战队”参与了对美军的作战。2月15日夜,12艘“震洋”艇从4个方向向美军的“LSM—12巡洋舰”发起“群狼”式攻击。由于一直没有受到日本海上力量威胁,美军巡洋舰突然面对如此众多的“小船”,舰上炮火无法发挥威力,虽然舰上士兵不断地使用近战武器与“自杀艇”周旋,但由于夜暗,加之攻击目标太多,仅仅10分钟,便有6艘“震洋”艇成功的接近目标。250公斤的炸药把“LSM—12巡洋舰”的两侧舰体不仅炸开了6个近两米的大口子,而且还引爆了舰上的炸药库,40分钟后该舰沉入了大海。此次战斗,美军的另外9艘驱逐舰也不同程度的受到重创。

这是日本“海上自杀攻击队”唯一一次值得炫耀的战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