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狂歡吆喝的雙11,誰在背後“算計”你的腰包?

“雙11”如約而至,各種瘋狂促銷早在一個月前陸續開啟。紅包、預售、購物津貼不再新鮮,每日辛苦“蓋樓”,定鬧鐘“打卡”,抽空“砍價”“砸蛋”“餵雞”“養樹”“走步”等互動新體驗,已成為“剁手黨”的日常。

全民狂歡吆喝的雙11,誰在背後“算計”你的腰包?

在消費方式社交化、遊戲化趨勢之下,層層嵌套的消費陷阱防不勝防,“無法取消的騷擾”“無法領取的紅包”更令人不勝其煩。在大數據技術、神經網絡算法和機器學習等前沿技術支撐下,濫用個人信息授權和隱私數據共享的機構和商家,無時無刻不在“算計”消費者的腰包。

究竟是套路的延續,還是算法的升級?“雙11”已到第11個年頭,消費者在喧囂的商業盛宴中,除了享受瘋狂刺激的消費體驗外,還有哪些方面需要理性思考?

全民狂歡吆喝的雙11,誰在背後“算計”你的腰包?

賺的沒有賠的多

種草蓋樓,沒想到級別越高越攀比,每天都在為榮譽而戰,為了保住戰隊的位置,甚至花錢去買樓“要不是隨時可以‘拔草’,在家待久了心裡就‘長草’”,“買買買”治癒了輕微的消費者抑鬱,每次“剁手”的快感,都讓有充實感。朋友圈“心水推薦”“好物分享”,更讓人感覺自己沒有掉隊。

全民狂歡吆喝的雙11,誰在背後“算計”你的腰包?

“蓋樓贏紅包”等一系列“雙11”促銷活動,讓人有了歸屬感。但也有消費者抱怨,這“樓”蓋著蓋著就變味了。蓋樓分的紅包,比我的‘買樓’錢少得多!”明明為了“賺錢”,現在卻在“燒錢”,都不知道自己圖什麼。

低價優惠吸引賺吆喝

讓人瞠目結舌的數字背後,不知道有多少名消費者被雙11的低價、打折等優惠活動所吸引,不顧一切地買買買。然而很多雙十一期間瘋狂買買買的剁手黨們,在看到網絡上流傳一張圖表之後就開始後悔不已,特別是熱衷於海外進口商品的剁手黨,更是叫苦不迭。

全民狂歡吆喝的雙11,誰在背後“算計”你的腰包?

這張圖由網友整理的價格對比圖,列舉了一家純進口家居生活用品平臺和知名電商平臺上,同一品牌同一型號的幾款進口家居商品的價格差異。大家能清晰地看到,這些進口商品價格不僅低於雙11的活動價,甚至比他們平時售價的半價都低!

誰在背後“算計”我,吃的都是“啞巴虧”

國內某大型電商平臺品牌負責人認為,當前的消費遊戲設計是在“走鋼絲”——過於複雜的遊戲設計,不容易吸引人群參與,互動太強會惹人煩。另外,如果即時或者最終的收穫不足,又會影響消費者體驗,讓用戶覺得不值。“說到底,這些套路都是一種價格歧視。”有專家分析指出,商家設置越來越複雜的“玩法”,本質上是對不同消費者收取不同的價格。往往越複雜的促銷,會讓消費者付出越多的時間成本,商家由此能區別出“有錢”和“有閒”的顧客,以對他們收取不同的費用。

商家更會抓住消費者不耐煩、貪便宜等心理,去設計一些繁瑣的環節,讓人不經意間就中招“沒打算在‘雙11’買任何東西,只希望它早點結束,遠離這麼多的促銷信息。”一臉無奈地說。

全民狂歡吆喝的雙11,誰在背後“算計”你的腰包?

算法殺熟的背後邏輯

“有算法實現了殺熟、價格歧視等效果,但算法畢竟只是實現路徑,用於正當目的就是事”“也有算法實現了殺熟、價格歧視等效果,但算法畢竟只是實現路徑,事物本來就有兩面性,用於正當目的就是好事,反之就可能是壞事。”當線上信息傳播變得特別高效、範圍特別廣的時候,對傳統廣告方式就提出新要求。商家希望廣告能持續地裂變、發酵。

“這是在信息淹沒式的互聯網環境中,想要被關注的重要手段。”商家通過廣告、降低消費門檻、操縱他人、製造時尚的方式,讓消費成為社會生活的主要內容。但消費帶來的短暫而空洞的快感,並不能真正有效地排遣無聊,相反只會使人走進“買買買”的死循環。

全民狂歡吆喝的雙11,誰在背後“算計”你的腰包?

“雙11”帶火信貸 “剁手黨”借錢也要買

“剁手黨”借錢也要消費

今年讀大四的小楊是小米手機“發燒友”,家庭條件不算優渥的他,一個月前看中了一款手機,但一下子很難拿出3599元的費用。借錢消費90後男性佔多,和網購人群女性為主力軍的情況不同的是,在借貸人群中,男性佔到了絕大多數。根據相關網絡數據,長沙男性借款筆數佔比達65%,女性僅為35%。

不少90後男生表示,借錢消費的真實目的是為了滿足老婆或女友買買買的願望。“借錢一部分是為了購買電子設備,另一部分是為老婆的購物車買單。自己剛參加工作,經濟上比較拮据,但還是希望老婆能開心地過“雙11”。

全民狂歡吆喝的雙11,誰在背後“算計”你的腰包?

提醒衝動型的“剁手黨”慎用消費貸

“免息的信貸產品很容易讓消費者心動。”業內人士介紹,相比銀行信用卡,這類互聯網金融個人信用消費產品主要針對年輕人,特別是剛出校門沒有經濟基礎的大學生。它起點低、申請辦理快、手續簡便更接地氣,同時也滿足了一大批消費者的超前消費心理。而且,眾多線上賒賬功能與信用卡的透支消費並無差異,兩者都是“先消費,再還款”,在申請、還款等手續上還更加簡單。

它對急需買東西又沒錢的人來說很有用,但是對像經常衝動消費的“剁手黨”來說,還真不是好事,超前消費這麼方便,“潘多拉魔盒”一開就沒法關閉。

全民狂歡吆喝的雙11,誰在背後“算計”你的腰包?

零售專家提醒,消費者還是要理性消費,以免因為過度透支給自身帶來不必要的壓力。

事實上,人是富有理性的,但並不妨礙人們由於激勵和約束條件變化,而產生非理性行為。對於商家和消費者而言,都有一個理性迴歸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