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葬礼上吹唢呐,这种风俗是好还是坏?

新大风歌


丧事吹唢呐,是对死者的思念,一般都是在起灵时吹和去墓地的路上吹,到下葬时也要吹。

唢呐是民间乐器,方便、经济、实用,古代穷人都买得起,另外比较经济的还有笛子、箫、二胡,而这几种乐器只有二胡和唢呐的声音可以体现悲伤的心情,但是下葬时二胡不方便在行走时演奏,所以只有唢呐最合,而且唢呐可以表现死者家属悲壮、悲愤、和悲伤。

人们婚丧嫁娶,操办红白喜事的礼仪由来已久,早成为民间传统的一大习俗,尤其在农村广为盛行。那些陈旧的仪式,古老的民情,不知延续了多少年,让人追忆起来,仿佛就在昨天。老百姓有句俗话:婚事乃人生之大事,该喜该贺,即便是白事也要权当红事办,热闹气氛不能少。因此,当年的唢呐匠、鼓乐手十分走俏吃香。

农村人家,凡逢年过节操办喜事,谁家都想图个闹热,争面子,讲排场,请来唢呐匠和鼓乐手,吹吹打打送嫁妆、跟花轿、闹洞房,以及喝喜酒、回娘家等一系列喜庆娱乐活动,少则也要闹上十来天。操办丧事的风俗习惯更多,倘若祭奠长辈,铺排场面更不亚于红事。无论吊丧、送丧,都不离锣鼓吹打。更有甚者,请来戏班、打玩友、唱孝歌,亲朋好友陪同艺人们通宵达旦。






湘女朱丫头


唢呐,民间乐器,声音大木制长管,下端套着铜制的喇叭口。在农村葬礼上,唢呐是主要的演奏成员,吹奏者不是胡乱吹得而是按照章法吹奏出来沉重、悲伤肃穆的气氛。



我们这边葬礼有三天,一般是最后一天会请来丧乐演奏班,有长号、唢呐、锣、敲板在迎花圈、出殡、下葬时都要有丧乐响起。遇到大户人家,光迎花圈都要上百个,而且每次还都是到村里大街上迎接,这个吹唢呐的活没有真本事还真是撑不下来。



农村丧礼上吹唢呐风俗并没有什么不好,唢呐响起整个村子乡亲都能知道哪个老人去世了。附近乡邻都会翻出自家老人去世葬礼上记录的账本看看这家人有没有上帐的,有的话还要还回去一般来说钱只能一样多或者更多不能比人家少。





葬礼本来就是就是悲伤的事情,有了唢呐吹奏气氛会烘托的更好,对死者也是一种慰籍。所有亲人都来送他最后一程,啥也没有显的冷冷清清,徒增凄凉之意。丧事唢呐就比较缓慢、低沉点,很能感染周围人的情绪的!一句话叫:听着都想流泪!!配合其他乐器!使得葬礼热闹,又不失哀悼!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丧乐演奏也发生着变化,从原来单子乐器演奏加入了键盘乐、歌曲演唱,甚至有些地区主家请来演出团队在葬礼上表演低俗节目,浓妆艳抹搔首弄姿对看热闹的孩童造成了坏的影响。



很多子女在老人生前对老人不管不问,没有尽到做儿女的孝心。老人死后为了自己的面子讲究排场,互相攀比,铺张浪费。农村丧事如今广大农村地区,奢侈攀比之风,成为了一种潮流,这一切,都指向了农村的失落、文化的缺失,奢侈之风加剧了普通百姓的负担。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作为儿女相对于葬礼上摆阔气讲排场追求虚荣,我们更应该要做的就是趁着父母健在对他们关心照顾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农村丧礼上吹唢呐是对死者的思念,是流传下来的传统,也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去其糟粕跟随时代,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貌然一新。


嗨喽农村娃


农村丧葬上吹唢呐到底好不好,这个问题不能“一刀切”的却看待,作为一种传统的风俗,好坏源于利用吹唢呐的形式,我们应该去辩证的看。

(1)传统丧葬吹唢呐风俗的意义?

1、去年腊月我奶奶过世,在最后一天起灵的时候,请了村里两个唢呐师傅,起灵前亲朋都会前来见老人最后一面。唢呐师傅在大门口摆放一张桌子,放上一壶茶,只要有亲朋前来,就会吹响唢呐,我们小辈就会跪在奶奶灵前和亲朋一起跪拜,并还礼,所以这个时候吹唢呐起到的是提醒院内我们有亲朋前来,好让我们提前做准备。

2、然后,所有亲朋都到了之后,要拉着奶奶的棺材去坟上,村子里老人去世都要拉着棺材绕一圈,最后拉到祖坟或者自家耕地去埋葬。在送到坟地的路上,一路上唢呐师傅都要不停地吹唢呐,既是对老人的悼念,又是一种仪式感,还起到 提醒村子里的人谁家老人去世了。

3、到最后老人的棺木拉到坟上之后,坟坑早就挖好,将棺木下葬的过程中要吹响唢呐,家中老大填埋第一铲土后,家中小辈亲朋都会难掩伤心,痛苦不已。而此时吹唢呐,加重了这种悲伤之情,也是对老人下葬最后的怀念。

所以传统意义上,丧葬吹唢呐,本就是为了表达晚辈的诚信和孝顺,并且吹唢呐烘托气氛,有些喜丧还能起到热热闹闹的场景。在农村一直都是这样的,大家也都很认可这种习俗。

(2)如今一些村子丧葬吹唢呐变了味儿。

1、首先要说的就是部分农村请的唢呐团队,包含了演出项目,一个团队里,既有吹唢呐的师傅,又有表演歌舞的成员。而农村为了热闹,在老人去世后举办的歌舞项目,多半都包含着一些低俗内容。热闹是热闹,村子里的小孩子、大人们到了晚上就会跑到表演地点观看,但真心不雅,并且也败坏风俗。

2、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现在农村一些人存在攀比形式,吹唢呐也要分出个谁家吹的响亮,白事花大钱,攀比成风,这也大大影响了农村的风气。

所以这种情况下的丧葬吹唢呐,自然是不好的。

但还是那句话,凡事不能一刀切的看问题,一些专家提议农村丧葬吹唢呐,发现了罚款,这种做法我是不赞同的。对于一些真心为悼念老人的传统唢呐项目没必要过于较真,对那些不好风气的唢呐项目也确实应该提高监督,加以制止。

当然了,对于老人去世后一些形式上的孝顺到底要不要表现得刻意,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在老人生前好好孝顺,诚信对待,才能在老人死后不留遗憾。


李阿冰


从古老传统习俗的角度讲,无可厚非,我老家每当老人去世,必设三天三夜超度道场,诵经,唢呐必须齐全,很严肃庄重。

按现今人们的从事感觉,就没必要,因为很多年轻人嫌吵,又听不懂,所以现在有不少人不请吹唢呐的。

现今社会又出现一种唱丧,代哭丧的现象,颇觉无聊又无趣,费用还不低。二千多元请六位花脚婆,可哭丧也可唱丧。不知何意,不得而知。不过还很流行,去年我见过两场。

无子女者情有可原,有子女者的确不该。

人活一世,草木一春,因老告终,寿终正寝,一生辛劳昭后世,入土为安佑子孙,传承传统得赞,与时俱进响应新规也得赞,唯代哭丧唱丧者赞不住。

孝道,葬俗还要代代相传。


董满宪


问:农村葬礼上吹唢呐,这种风俗是好还是坏?



农村的老人故去了,一般都要请一班音乐会,在我们这里跟他们叫"老道经″,这样的音乐班子穿的都是和尚袍,带的是老道的黑平顶圆帽,领头还要穿上和尚袈裟,手里拿着一个"西方接引"的如意牌,在灵前跟和尚一样超度念经,这班"老道经″也一边跟着念,一边敲着木鱼和锣还有敲小鼓,念一遍之后就去拜灶。

拜完灶之后,就围坐在长桌周围,吹打民间音乐。这民乐班子共有十几个人,头一个是打小铜锣的,一个木架上绑着十个铜锣,敲打能发出七个音阶,这七个音阶说是"宫羽五六翻商尺(车)″。后面就是吹管子的,吹笙的,敲镲歌的敲鼓的等,他们奏起音乐来就是"羽五六啊,尺(车)宫六啊,尺商尺呀″。



这里边的主角就是吹管子的,吹管子的有时也吹唢呐,唢呐就是比管子多了一个前边的喇叭。

音乐会有时也吹着转街,在出殡送路的时候,他是在十六扛抬灵的前边引领着吹,翻来覆去吹的都是那个道场音乐,场面是非常热闹。


在过去为超度亡灵,这音乐班子还要"跑方,渡桥″,渡桥就是把两辆大车搭在一起绑牢了权做是奈何桥,穿袈裟的在前面念着引领,合家的孝子们后面跟着从桥的这头走过去,减轻故去人的苦难。

跑方是放下五个桌子,和尚在前绕着桌子走或跑,后面跟一个孝子追,这叫追上和尚打和尚,但和尚不让你追上,眼看要追上,和尚一念经,孝子马上就得跪下。

在送殡的路上,有亲朋好友摆路祭,音乐会也要跟着敲打跟着吹,这就是看吹管子或吹唢的能耐,这里过去有一个最有能耐的,吹唢呐在两个胳膊上各放一满碗水,吹十几分钟后这两碗水都不洒出一滴。


其实,这些音乐会和做道场过去都是庙里和尚的事,自从近一二百年来,和尚少了,就由民间来传承了。

题主问这个风俗是好是坏,要我说,传承了千年的东西,还能传承和保留到现在,就有它的传承价值,就有它的传承道理,它有热闹但也有肃穆,总比洋乐队的铜鼓洋号萨克斯来凑热闹强吧?


生产队长老杨


我是农村,就我几个亲人去世,活看没享福,受一辈累,死也没攒下钱,我妈去世十几年了,我想起来就生气,我一个弟媳妇,平常在唢呐班干,敲挡挡,一天二十元钱,我妈去世,她应该哭丧,她突然说去吹唢呐,当时气我,我没说话,他家人听不下去了,你去吧,咱老人去世看你怎么办吧,我这个弟今年五十四岁了,他爸躺十年了,快不行了,我这个弟两个妹妹我妈看大,我大女婿是工人家庭,城市不懂唢呐,他去我家什么礼也不懂,还在说老人死了还唱戏呢,不见一回这唢呐,毛泽东领导去这些东西,又开始,不孝顺,死了叫唱戏叫外人看,想起几个老人心里难受。


用户6749300950


如果从习俗上来看,农村葬礼吹喇叭是传承的一种,但很多地方开始禁止吹,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触碰了某些人的利益。在我看来,葬礼上吹喇叭是可以的,为什么不能吹?这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传承,虽然不吹也可以,但这完全看主家意愿。让我搞不懂的是,还有有关部门站出来禁止。

说个发生在某村的真事,这个村大概有200户人家,村东头的一户人家的老人走了,于是雇佣唢呐手吹奏,左邻右舍听到唢呐声,包括村里的老村长也到场帮忙处理丧事。但他们家的后院有一对儿刚结婚两年的夫妇,家里有个孩子,1岁多,可能是被唢呐的声音吓到了,于是就向村里反应,说这东西扰民,然后好像还去主家找了,主家也很闹心,甚至因为这事差点大打出手。

如果从扰民的角度来看,唢呐的动静的确是有扰民之嫌,毕竟这玩意的东西特别有穿透力,只要唢呐一响基本上全村都能听得到。有些人家办丧事会雇佣好几个唢呐手,不分黑夜不停的吹奏,这样的确是会影响周围的村民休息。

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几乎不是很注重这些风俗,根本不理解这些传统风俗,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是危害自己利益,只要是影响到自己,只要是自己接受不了的,都应该被禁止。而有关部门也只能根据民愿出台一些政策。

但在我看来,我觉得唢呐不应该禁止,毕竟这种噪音不是长久的,谁家还没有个白事情?吹唢呐的原因我就不在这里科普了。人家雇佣唢呐手也只是在葬礼期间吹奏,而不是永久性的扰民,其实没必要去鸡蛋里挑骨头。

过年放炮除却影响环境之外,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说动静大影响人休息?其实唢呐的意义跟过年放炮、吃饺子是一样的。过年咱们穿新衣服给老人拜年,老人去世披麻戴孝送老人最后一程,这是个习俗,是个礼仪。

但就因为这个事情影响了某些人的正常生活,还是暂时性的,这就像捅破了天一样,仗着自己的权益就去各种投诉,这是我不能理解的。

我的观点是吹唢呐是习俗,谈不上好坏,这是传承,是民俗,不该禁止。但同时也该考虑扰民的这个事。


新农志


现在我们很多地区的丧葬文化的确需要移风易俗,但这不是要去把所有的事情都进行改变。比如推行火葬,这可以支持。比如推行文明祭祀,这个也可以支持。比如推行公墓,严禁修建豪华墓地,这也可以支持。

但有些地区把一些传承了几千年的风俗也进行了约束禁止,这就未免矫枉过正啦!前些天看到山西某地整治丧葬文化,要求村民办理丧事不得披麻戴孝。披麻戴孝,这是几千年来天经地义的事情,你为什么要制止呢?比如有的地方,要求丧礼不得收礼,普通老百姓不是官员那样借机敛财。只是亲朋好友之间的人情份往,礼尚往来,比如普通关系两百,好一点儿的五百一千,亲属关系更多一点儿,但还能多到哪里去呢?每个地区都有一个大概的标准。这个似乎不用约束。

问题中说吹唢呐的问题!各地民风民俗不一样,吹唢呐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就是一些领导人在开追悼会的时候不也是放哀乐吗?这有什么区别呢?十里不同俗,我们也总说入乡随俗。一些陋习的确需要改变,但不能把所有的民风民俗都归纳为陋习!


平泉信息港


多年以后,唢呐一响,布一盖,亲戚朋友等上菜,这是网友说葬礼形象的描述,

还有网友打趣说唢呐是唯一一个从出生到头七都用的到乐器,可见唢呐在农村心目所占位置有多重要。

农村葬礼用唢呐由来已久,我觉得这个风俗倒不是坏的,准确的来说唢呐是一种乐器,一般一个有3个人组成,一个吹唢呐,一个吹响器,一个敲梆子,每当葬礼上来了亲朋,唢呐响起迎亲朋,这是一种礼节。唢呐在农民心目中占据的位置还是比较重要的,这也不算什么坏的习俗,况且也不可能取消掉,所以这样一直持续下去也没什么不好的。


宝莲灯泡1218


农村葬礼上吹唢呐,这种风俗,既不能批评它坏!也难以赞美它好!


一、为什么说不能批评它坏


我们这里葬礼上吹喷呐,与乐队的洋鼓洋号吹打流行曲不同,唢呐从始至终吹奏的都是悲哀的曲词,听起来很伤心。由1~2人吹奏。

葬礼是万分悲痛的场面,亲人离世,子欲养而亲不待,老人就要归山了,这种人生永别的悲痛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


哭也声咽了,泪也流干了。亲人们看着灵輀离家越来越远,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就要长眠地下,与荒山为伴,要与蔓草为邻了。此时欲哭无泪,欲言无声,悲痛哀伤之情难以释放。



唢呐,声音高亢,音色明亮,音量大,刚中有柔,柔中有刚,适宜表达丧者家人的悲伤心情,烘托悲伤的场景。


所以,每每人家葬礼,都要请上吹唢呐的师傅,吹奏哀乐。



这种习俗由来已久,各地的葬礼仪式虽然不同,但请师傅吹唢呐,这几乎是一致的。


这种古代流传至今,八方一致认可的方式,既不浪费多少钱财,也不污染环境,既没有不雅色相,也没有伤风败俗,既不影响邻里关系,也不影响政策法规,怎么能说它坏呢?


二、为什么不能说它好


玉笛幽幽唢呐鸣,悲伤寂寂动哀情。洞箫唢吶增伤痛,鹤唳三更不忍闻。


本来人家有丧亲之痛,离别之悲,声声血,声声泪,肝肠寸断,寝食不安。唢呐师傅还要吹出那么悲伤的曲子来,怎么能说这好呢?永远看不到悲哀景象,永远听不到悲哀的声音,那才好啊!


但花开花落,月圆月缺,生生死死,规律难违呀。


所以,农村葬礼上吹唢呐,在我看来,不是好与坏的的区别,不能用好和坏来衡量。这是一种文化,这是一种传承,是一种乡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