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难忘内江70年」内江的第一批公交车,你见过吗?

讲述人:

林安银,生于1925年,1952年参加工作,从事钢铁冶炼,后调入内江市运输公司汽车队(现内江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担任修理工人,直到1980年退休。

「见证:难忘内江70年」内江的第一批公交车,你见过吗?

▲林安银

背景:

1958年,内江第一批公交车投入使用,它的出现不仅见证了内江交通改革发展的历史性时刻,也改变了内江人民的出行方式,为生活带来便捷。

「见证:难忘内江70年」内江的第一批公交车,你见过吗?

▲内江公交老照片 内江公交集团供图

01

交通变革:

第一批公交车投入使用

我出生于自贡市富顺县,1952年参加工作,最先是冶炼工人,因一次意外不小心弄伤了左眼,导致左眼永久性失明,这才转行。之后我学习修车、开车,并熟练掌握了技术。后来,内江市运输公司汽车队(1964年1月改为内江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我被调到该公司,成了一名修车工人。

那时候整座城市都充满了浓烈的奋战激情,人们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浪潮中,为生活、工作、理想而奔忙,但生活节奏赶不上工业发展速度。

在过去,内江只有黄包车,价格贵、速度慢,有钱人才能坐。所以,当1958年第一批公交车投入使用后,受到内江人民的追捧和喜爱。我记得,一开始全内江市只有3辆公交车,由货车改装而成,没有顶棚,没有坐凳,但人们对它的到来依然感到欢欣鼓舞,因为它便宜、速度也快,能节省不少时间和体力。

每天,天刚蒙蒙亮,车子便从起点站南门(现河坝街)出发,终点站是白马镇。路面虽然颠簸甚至泥泞,还要经受日晒雨淋,但大家一点都不觉得苦,甚至感觉是种新奇的体验。从早到晚,车里的人气居高不下,不管载了多少人,人们都要想办法再挤一挤,直到连一个瘦子都无法再站进去。一辆只有几米长的车,往往载着一百余人,仅驾驶室就要挤二三十人。

那时候,坐公交车全部是人工售票,按距离收费,票价一般不超过一分钱。

到1964年1月,内江市运输公司汽车队从公司分离出来,成立了内江市公共汽车公司。车辆逐渐增多和完善,公司外购雪佛兰等品牌车辆,乘车起点站改到了文英街,终点站也由白马镇拓展到史家镇、银山镇、沱江公社等地。

不过,那时候我们员工通常是不坐公交车的,我也没有坐过,因为车辆少、有需求的人多,优先供应乘客。每次看到大家挤上车时自然流露的笑容,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奖赏和激励。

「见证:难忘内江70年」内江的第一批公交车,你见过吗?

▲沱江牌公交车

02

工作生涯:

三十年兢兢业业

这里不得不细说一下我的工作。因为左眼不便,我没有成为一名公交车司机,而是成了一名负责修车的工人。

那时候,内江会开车的人少,懂修车的师傅更是寥寥无几。我在公交公司就承担着修车的重任。后来,我收了6个徒弟。我们白天修车,时间不够就晚上加班,一定要保证第二天的车辆正常运行。

起初是非常艰难的,由货车改造的公交车,因承载了太多人,超载运行,每天都要检修,经常更换零件。有时候车子在半路上坏了,我得马不停蹄地赶过去,修好了再自己开回来,进行仔细检测。后来,公司从重庆购买了定制的公交车,有顶棚,也有座位,一开始是铁座椅,后来更换成木凳子,车辆数量也渐渐多了,质量更好,但我的活却一点没有轻松。

「见证:难忘内江70年」内江的第一批公交车,你见过吗?

▲优胜单车职工合影(1964年) 内江公交集团供图

检查、修理、更换零部件,车子的底盘修理工作全由我承担。我几乎没有节假日,早上天亮,就换上工作服去上班,常常不知道晚上什么时候才能下班回家。经常忙碌得衣服也来不及换,一周能换洗一次工作服都是极好的情况了。每年除夕,一家人都在家中吃团年饭,我永远是缺席的那个人。

但是,这样的工作忙碌而充实,保证了乘客和司机的安全,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见证了内江交通运输条件的一步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天天提高,我感到特别有成就感。

在那些年的职业生涯中,几乎每一年,我都被单位评为先进人物,奖品是什么早已不记得,但那份荣誉成为了我难忘的珍贵回忆。

「见证:难忘内江70年」内江的第一批公交车,你见过吗?

▲甜城牌公交车 内江公交集团供图

03

使命传承:

子承父业贡献公交

1980年,我从公交公司正式退休。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内江公交进入了新阶段,我有5个子女,其中4个都先后进入公交公司工作,延续着光荣使命,为公交事业奋斗。

尤其让我骄傲的是儿子林远清,他从小就爱往我工作的地方跑,他不怕脏累,喜欢钻研车辆,也能与工人们打成一片,对公交事业有一份热忱。他是1979年进入公交公司的,入职后,他在公司担任外扩钣金工人,内江自主打造的沱江牌公交车(后改为甜城牌),他就是第一批参与者。

在他们那一代年轻人的努力下,内江公交事业迅速发展。到1985年时,内江主城区已发展到85辆公交车,运营线路17条。而当时的公交车是内江本地造的甜城牌以及重庆牌、上海牌等杂牌车,还有那种由两节车厢拼接的大公交车,开有3个车门,但无空调。乘车价格也随物价涨了些,从街心花园坐公交车到旱桥要4分钱,到邱家嘴6分钱,到壕子口1毛钱。

如今,儿子也退休了,但有更多的“新鲜血液”注入了公交公司。内江公交营运车辆,从原来的老旧车型发展到空调、纯电动新能源、无级变速等为一体的国内顶级品牌公交车。数量已经发展到636辆;营运线路发展到73条;线路里程从几公里发展到276公里,增长40余倍;员工从十几人发展到1680人,增长了100余倍。

我偶尔出去走走。上车,刷公交卡就可以绕城一圈,我成了一名真正的乘客,享受着舒适的座位以及空调,从城西到城东,看内江的巨大变化,感受科技的力量。

不过,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我依然忘不了当年激情燃烧的奋进岁月。我相信,正是因为有无数和我一样默默奉献的人,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也相信,未来,后辈人会让内江更美好。

「见证:难忘内江70年」内江的第一批公交车,你见过吗?

文稿整理:李 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