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县马庄村驻村第一书记谭映娥的扶贫“要诀”

听说驻村第一书记谭映娥即将离开这个岗位时,渭南市合阳县马庄村的百姓心里都感到沉沉的,不知说什么才好。贫困户雷莲化深情地抱着谭映娥说:“我们都舍不得你走,这几年你辛苦了,谢谢你!” 听到这番话,谭映娥的双眼湿润了。她拍拍雷莲化的肩膀,轻声说:“我会回来看你们的。”

马庄村位于合阳县城以北7点5公里,现有326户115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175人,未脱贫的有4户4人,都是低保户。全村有耕地4380亩,人均耕地3.8亩,主导产业是苹果、小麦、玉米。2016年3月,在合阳县妇联任职的谭映娥第一次走进马庄村,担任第一书记。

“当时只有一条通村水泥路,其它通村路和几条巷道还是‘泥泞路’,坑洼不平。群众吃的水是在机井旁边挖了一个土坑,上面铺着塑料和彩条布当成水池,水池上面浮了一层绿绒绒的植物。”谭映娥说,“看到村民们的生活环境,我当时就暗下决心,要让整个村子换新颜,发展好产业,要帮每一个贫困户脱贫致富。”也就从谭映娥上任的第一天起,她就挎着装有贫困户记录台账的公文袋走访贫困户了解致贫原因、到田间地头察看产业发展现状,寻求精准帮扶之策和发展之路。

“我用一个月时间入户54户贫困户进行详细调研,得知因病因残、产业薄弱是致贫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用水难、行路难等问题。”谭映娥告诉记者,“在充分了解每个贫困户家庭情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等信息后,我们为每户、每人理清了帮扶思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精准扶贫措施,真正解决其实际困难。”

贫困户魏田录是谭映娥走访的第一家,当时75岁的老魏因双膝半月板严重损伤已经卧病在床一年。“魏叔叔有180斤重,儿子因祸去世得早,照顾魏叔叔生活起居的老伴雷莲化连帮他翻身都困难。”谭映娥说,“这户是因病致贫,要帮助他们脱贫,关键是看能否看好魏叔叔的病,让他能下地走路。”谭映娥当即要来了魏田录的病例,并发给在北京医院工作的弟弟,让他帮魏田录制定治疗方案。第二天,谭映娥收到了弟弟的回复:如果要换双膝关节,手术费至少10万元,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不过还有一个治疗办法,是骨科教授教的一套膝关节操,每天坚持做,会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得到弟弟的回复,谭映娥欣喜万分,她便迅速向教授学习并掌握了这套操,然后跑到魏田录家里亲自教授他。

“谭书记就跪在床上一遍一遍地给我们老两口教,一个姿势一个姿势地纠正。”雷莲化说,老魏学会后,每天做两遍,谭书记隔三差五就来监督他。半年后,双膝腘窝的疙瘩消失了,经过努力,一年后老人就能下床站起来了。为了帮助老人生活,她还从残联为魏田录争取了一辆轮椅。

记者见到魏田录时,他已经可以自如活动了。魏田录惊喜的变化让谭映娥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现在靠大病救助、大病保险、合疗报销的三重保障,老两口看得起病了,再加上低保和养老金,解决了基本的生活费用。他们还有7亩地刚包出去,有了一笔稳定的收益。”谭映娥板着指头说着老两口生活的变化……

谭映娥心里装着的还有2000多亩苹果和其它产业的发展。在她看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是马庄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而技术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头号难题。针对村里,尤其是贫困户产业薄弱的问题,谭映娥指导村上多次召开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大会,商讨如何做大做强做优产业,最终提出了“优果扩葱稳粮强务工”的产业发展规划,同时联系技术力量雄厚的中农乐集团为村民免费开办技术培训班,对苹果树剪枝、防病虫害等难题进行系统培训。

脱贫户乔培玲是产业帮扶的受益者之一。“我们家有10亩苹果地,2016年之前因为技术欠缺,苹果商品率低,每斤只能卖到4毛钱,在专家指导下,现在产量和商品率都提高了,每斤最高能卖到4元钱,单苹果每年就能收入10万元。”乔培玲指着院里已装箱的苹果介绍说,“这都已被客商预定好了。”

不光是帮助贫困户脱贫,而持之以恒巩固脱贫成效,真正让贫困户和全体村民口袋鼓起来,则是谭映娥一直深入思考的事。

“这不仅要靠好的机制和产业带动,更要靠贫困户自身的努力。”谭映娥说,“我们在做到‘四个不摘’的同时,按照县上要求建立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机制,及时、有效掌握全村建档立卡脱贫户、非贫困户家庭收入情况,对有返贫致贫风险的立即采取防范预警措施,脱贫户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的被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每月走访。”

“为了丰富优化产业,我们引进了新疆大葱,现在已经有500亩了,2018年一亩地最少卖到8000元。去年我还带着我们的大葱参加了农高会,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谭映娥接着说,“我们还举办了苹果、刺绣、烹饪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开展树模评优、家风家训进万家等活动,凝聚人心同时,激发内生动力。”

“三年来,‘泥泞路’铸成了水泥路,三条通村路宽阔平坦;建了水塔、铺了自来水管道,群众喝上了安全的自来水;建了标准化卫生室方便群众看病,三个漂亮的文化广场丰富了群众生活;动力电、网络进了户,路灯亮了,群众的心也亮…1338天,我和他们早已成了家人,看到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我的心里甜滋滋的。”这是谭映娥因身体原因即将卸任第一书记前在帮扶纪实本里写下的文字,细数了村里的变化,字里行间透出对乡亲们的不舍。

深秋时节,马庄村客商车辆来来往往,家家户户院落里装箱待售的红苹果映衬着农户脸上丰收的喜悦。

“今年我们村人均纯收入有望达到8000元以上。”看着这番情景,谭映娥自豪地说,“在苹果产业的带动下,我们村不仅能巩固好全村基本脱贫成果、确保剩余4户4人低保贫困户明年退出贫困户,而且也一定能实现小康生活。”

心中装满百姓,扶贫遍结硕果。这便是谭映娥的扶贫“要诀”。

合阳县马庄村驻村第一书记谭映娥的扶贫“要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