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揭秘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順德區是佛山市五個行政轄區之一。位於廣東省的南部,珠江三角洲平原中部,由江河沖積而成的河口三角洲平原;廣佛同城的西南邊界、廣佛肇經濟圈的南部,是佛山市與廣州市聯繫的重要核心區域之一。

順德地勢西北略高,海拔約2米,東南稍低,海拔0.7米,分佈著一些零散的小山丘;東連廣州市番禺區,北接佛山市禪城區和南海區,西鄰江門市新會區,南界中山市,鄰近深圳市、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等珠江三角洲多個城市,旅外華僑和港澳同胞超過40萬人。

順德位於珠三角廣府文化腹地,自古經濟發達,商業繁榮,文教鼎盛,北宋至清末出過文狀元3名,武狀元1名,文武進士762人,文武舉人2397人。順德與東莞、中山、南海並稱“廣東四小虎”,順德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稱號,並有“中國廚師之鄉”美譽。

揭秘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2018年11月,再度成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行榜(全國百強區)第1位,併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2019年10月,成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行榜(全國百強區)第1位、2019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第2位、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第1位。

揭秘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揭秘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大良,容桂、倫教、北滘、陳村、樂從、勒流、龍江、杏壇、均安,順德十鎮的名字由來多與水網地域有關。千年水鄉掌故,這十個鎮街的名字由來,身為順德人的你要知道~

  • 大良 ——大良得名有兩種說法
揭秘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民間相傳大良本名太艮,緣起於該地為古代的“太艮海峽”。明景泰開縣時,鄉紳報請朝廷高縣城於太艮。而古時的文字是豎向而寫的。皇帝御批時將“太”字下面一點寫得太低,與“艮”合起來了,讀起來就變成“大良”,故將錯就錯,一直稱“大良”。

然而,學術界卻認為上面的說法並不靠譜,因為順德建縣前的史料從無關於“太艮”和“太艮海峽”的記載。所以名字由來的另一說法是,”大良”應為古南越民族語音的遺留,意為“黃土地”。

揭秘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 大良清暉園
揭秘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揭秘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揭秘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 容桂 ——容奇、桂洲現合稱為容桂

容奇:該地古代本為西江支流邊的一個小漁村,以境內容山、奇山兩個小山崗得名。明清時期稱容奇堡,清末發展成為商業港埠。

桂洲:於南宋末年,南雄珠磯巷人逃難至扶寧崗定居,因崗上有三株較大的桂花樹,故稱桂花洲,以後逐漸簡稱桂洲。

容桂文塔

  • 倫教——倫教鎮古稱“海心沙”

南北朝時期就已經飄起了縷縷炊煙。滄海桑田海心沙,從一片沙丘逐漸發展成魚米之鄉,書香成風。這裡堪稱珠三角圍海造田的典範。相傳明朝時鄉紳鄭循齋治鄉有方,朝廷賜“倫常教化”匾額以資褒獎,於是千年海心沙從此改成倫教。

  • 倫教水鄉

北滘 ——古代時北滘所在地域曾是珠江流域的沖積層,故河網密佈,大約有一百多條大小河涌,而本地人慣稱河涌為滘,所以有“百滘”之稱,後因”百”與”北”語音相近,逐漸改稱為北滘。

  • 北滘碧江村
揭秘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揭秘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揭秘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揭秘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揭秘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揭秘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 陳村——原稱龍津,是順德地區最早受到中原文明薰陶的一方水土。相傳東漢時此地出過一位姓陳的太尉,後人在村頭建了一座陳太尉祠紀念他,地名因此而叫“陳村”。

  • 陳村粉食府
揭秘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 樂從

——樂從所在地原為葛岸圩,史有記載“葛岸通津”之說。後來在長有六棵挺拔的水松樹的一片沙灘上新開了一個圩市,因該處沙灘是鍋底地,聚水又聚財,圩市生意很旺。大家都稱之為“六松圩”。到了清末,各鄉組織義軍反抗清朝。各路人馬雲集該地步行前往攻打佛山、廣州等地清軍,旗號都寫著“樂意順從”,意即響應各路義軍一致抗清。於是後人便把圍繞六松圩、葛岸圩一帶的地方改稱樂從。

  • 樂從沙滘陳氏大宗祠(陳家祠)
揭秘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 勒流

—勒流,古稱“勒樓”。名字仍與珠三角的水路有關。緣起於北江支流的流向。北江水本是向東流,但流到此地分出一條二級支流,逆轉向西接通西江支流甘竹溪,叫做“翻灘水”,此地便稱“逆流”(額流)。“逆”字順德話讀音“額”。但逆、額兩字均意頭不利,於是取其諧音“勒”字,改稱“勒樓”。民國後統一寫作“勒流”。

  • 勒流龍眼點睛
揭秘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揭秘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揭秘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揭秘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龍江——龍江鎮以江流曲折紆繞、勢若蟠龍而得名。唐代建村時當地名為大崗墟。龍江的得名眾說紛壇,據說是因當地有龍山、大崗,故合稱龍崗,而後漸改稱龍江,但此說未經確切考證,只供參考。

  • 龍江紫雲閣
揭秘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杏壇 ——此處最初的地形遠望象錦鯉,故有錦鯉沙之稱。在南宋鹹淳九年,南雄珠璣巷97戶居民,共33姓人家,躲避戰亂南遷到此。1273年最初是由夏、譚兩姓開村的。取古語“孔子居杏壇,賢人七十,弟子三千”的杏壇二字為村名。既是夏譚兩姓的諧音,又標榜為禮樂之鄉。後世人有聯佐證:“日照東海九州瑞氣聚錦鯉;星臨新湧一路祥光集杏壇。”(東海河、新湧河是杏壇人後來人工開鑿的運河,是本地的主要水路交通大動脈。錦鯉是杏壇的舊稱。)

  • 杏壇逢簡水鄉
揭秘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揭秘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 均安

—— 在清咸豐四年(1854),由倉門、三華兩村的鄉紳歐陽信、歐陽溟等人,聯合沙頭、磯頭、橋頭、良村、天壺、外村、星槎等村的商戶,在當地共同設立一個圩市,取名“均安”,意為共同安居樂業。“均安”之名,雖然沒有特別的傳奇和典故,但寓意深刻,從中可見順商的合作致富,和諧經商之道。

.

揭秘順德各鄉鎮名字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