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死时,都出现了将星坠落,为何赵云死时仅仅是风吹折了大树?

苏轼吾师


《三国演义》里关羽,张飞退出舞台时都是“将星坠落”,而赵云去世时是风吹断大树,固然小说这样描述自然包含着特殊的意义,但是不能说仅仅是吹断大树的赵云,就比“将星陨落”显得没有那么高的规格。因为小说毕竟不是正史,小说里的“五虎上将”的排名是“关张赵马黄”,也就是说赵云名列第三,仅次关羽,张飞而已。所以,赵云去世的征兆“风吹断大树”,不但不是规格低了,反而是赵云在蜀汉里意义的体现,关羽,张飞不也是一样吗?我们一个个的说。



先说关羽,三国里最重要的大将之一,不但是刘备的兄弟,也是蜀汉开拓之初最不可或缺的大将,曹操一度对关羽也是“如饥似渴”,只是欲求而终不得而已。关羽使一把青龙偃月刀,八十二斤,是小说中最重的兵器了。至于关羽的武艺,进入鼎峰期时,又刚好得到赤兔马,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几乎都是秒杀,这段时间可以说天下无敌。后来,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更是威震华夏。可惜,随后风云一变,东吴偷袭荆州,导致关羽身死,蜀汉从这一刻起开始走下坡路。所以,关羽被擒而亡,相当于三国和蜀汉的一颗最重要的“将星”陨落,这也相当于说明蜀汉的发展进程和势头,戛然而止。



再说张飞,和关羽比较像,是刘备的兄弟也是三国最重要的猛将之一。在小说中,张飞相当于“单挑王”,进入鼎峰期特别快,持续时间长,是唯一一个追着吕布单挑的武将,也是曹操手下第一猛将许褚的克星,特别是当阳桥三吼退了曹操的百万大军。张飞一向给人于勇猛粗暴的印象,其实自从诸葛亮加入阵营后,张飞已经成长为有勇有谋的一员大将了,比如入蜀之战,智擒老将严颜,先诸葛亮一步和刘备回合;还有瓦口关大战张郃,用计夺了三寨,张郃狼狈逃回汉中,仅以身免等等;只是可惜,继关羽死后,蜀汉的另外一位重要大将张飞在夷陵之战前夕被部下所杀。大战前夕,将星陨落,这也在预示着这场战斗的不利结果和蜀汉彻底衰落的预兆。

赵云和他们不同,五虎中关张“将星陨落”,黄忠,马超都天不假年,只剩赵云了。而且,蜀汉自丢失荆州,夷陵之战后,损失了一大堆优秀的人才和物资,地盘等等,这无疑让赵云在青黄不接的蜀汉地位更加重要,甚至到了年老还在征战,来看看夷陵之战后赵云的战绩:





平定南中,赵云突袭杀死金环三结;《第八十七回》

和魏延配合诱敌祝融夫人;《第九十回》

征战西凉军,赵云一人单挑韩氏武将,即韩德以及四子韩瑛,韩瑤,韩琼,韩琪;《第九十二回》

赵云和姜维战不数合平手;《第九十三回》

曹魏副先锋朱赞,措手不及被赵云一枪刺下;《第九十四回》

赵云一枪刺下先锋苏顒,又一箭射中万政的盔缨;《第九十五回》



可见年老的赵云犹然十分英勇,没少上阵杀敌。另外赵云凤鸣山中计,被曹军围困,此时赵云显然不能如长坂坡时来去自如了。好在关兴提着青龙偃月刀,张苞提着丈八蛇矛杀到,三人联手杀败敌人,犹如当年关,张,赵在中原时一样,令人不胜唏嘘。所以,赵云去世时,小说里的征兆是大风刮断松树,而松树有孤独挺拔,四季常青,忠贞之意,个人认为规格也不低于“将星陨落”,反倒和赵云的个性经历更加契合。


大飞熊骑士


《三国演义》中将星坠落共有六次,分别是:

1.孙坚(遇伏中箭。孙坚奉命讨伐刘表之时,刘表手下有一个叫做蒯良的谋士说道,我夜观天象看到有将星即将陨落)

2.周瑜(被诸葛亮给气死的。“孔明在荆州,夜观天文,见将星坠地,乃笑曰:‘周瑜死矣’。”)

3.庞统(遇伏中箭。诸葛亮虽然远在荆州,却通过观天象看到将星陨落得知庞统命不久矣。)

4.关羽(被擒死亡。《三国演义》第77回:孔明曰:“吾夜观天象,见将星落于荆楚之地,已知云长必然被祸,但恐王上忧虑,故未敢言。”)

5.张飞(醉酒被杀。他的将星“其大如斗,忽然坠地”,对于星象一窍不通的刘备都对此感到不安)

6.诸葛亮(司马懿夜观天文,见一大星,赤色,光芒有角,自东北方流于西南方,坠于蜀营内,三投再起,隐隐有声。)

综上,将星坠落大部分都是能人异士发现的,张飞的则是刘皇叔发现的,将星坠落只能说明当时的能人异士能力非常强,而赵云死时能人异士水平及皇帝的水平有限故不能发觉。


小小猪哼哼


在《三国演义》里,像关羽、张飞死时出现将星坠落,赵云死时风折大树,都是老罗一厢情愿的说法。

小说嘛,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阅读性,搞一些玄幻,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当不得真。

演义中,一些大佬的出场及谢幕都有一些奇幻现象,不足为怪。

甚至在一些正史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刘邦斩白蛇而举义;甄宓小时候常有神人把一件珍珠玉衣盖在她的身上等等。

至于像吕布出生时,五原山崩地裂等神话故事,关羽死后为神等等,更是不胜枚举。

对于这些事,玄而又玄、幻而又幻。说不说在老罗,信不信在你自己。

一定要说,他们之间死亡时有一些预兆的不同,起码在老罗心中,赵云跟关张还不在一个层次上。

在演义中,刘关张开篇就出场,本来在镇压黄巾军起义及讨伐董卓的过程中,他们三个是微不足道的人物。

《先主刘备传》记载了三兄弟举义兵镇压起义军,立下了功劳,但在汉末时期并非多么突出。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刘备可能跟随公孙瓒参加了这一行动,但没有丝毫的踪迹。

老罗之所以如此安排,无非就是彰显刘关张的忠义,这是小说极力倡导的东西。既然不能安排关羽、张飞生得非凡,就安排他们死得惊世。

至于赵云,无论跟刘备的关系,还是资历、地位都无法与关张二人相提并论。尽管他也被老罗安排为五虎上将之一,但其地位跟老黄忠差不多,就是一个很得力的部将而已。

参照诸葛亮的病逝,也是将星坠落。诸葛亮这颗星坠落以后,老罗也没情绪再继续他的演义啦,草草收场;读者也没兴致继续看啦,是不是许多友友看三国,看到这里就没有兴趣再认真读下去了呢?我是如此的。

由此可见,将星是不同凡响的人物去世才出现的天象。

尽管繁星满天,但不是每个武将都对应着一个将星,不可能人人有份的。天上没有赵云的星座,也就不存在坠不坠落的问题啦。地上的人也就不容易看到了,但赵云毕竟也是能够位列五虎的大将,死时没点动静也说不过去。老罗就把大树给弄折啦,让在附近的人惊叹一下,也给赵云一个交代。毕竟长坂坡七进七出不容易,不声不响就走了,那多不礼貌哦。

大致就是这个情况,豹眼也看不到其他的玄奥来。


豹眼看历史


因为赵云是寿终正寝,无疾而终。关羽和张飞是身死道消,所以才会将星陨落。

风吹折了大树,寓意着国之栋梁殒没。

看看演义中关于关羽、张飞、赵云,之死的描述:

关羽败走麦城被俘后被杀:少时,马忠簇拥关公至前。权曰:“孤久慕将军盛德,欲结秦晋之好,何相弃耶?公平昔自以为天下无敌,今日何由被吾所擒?将军今日还服孙权否?”关公厉声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汝叛汉之贼为伍耶!我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权回顾众官曰:“云长世之豪杰,孤深爱之。今欲以礼相待,劝使归降,何如?”主簿左咸曰:“不可。昔曹操得此人时,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如此恩礼,毕竟留之不住,听其斩关杀将而去,致使今日反为所逼,几欲迁都以避其锋。今主公既已擒之,若不即除,恐贻后患。”孙权沉吟半晌,曰:“斯言是也。”遂命推出。于是关公父子皆遇害。时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也。关公亡年五十八岁。后人有诗叹曰:“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又有诗曰:“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汉云长。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

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权即赐马忠骑坐。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

张飞是被属下刺杀而死:却说张飞在帐中,神思昏乱,动止恍惚,乃问部将曰:“吾今心惊肉颠,坐卧不安,此何意也?”部将答曰:“此是君侯思念关公,以致如此。”飞令人将酒来,与部将同饮,不觉大醉,卧于帐中。范、张二贼,探知消息,初更时分,各藏短刀,密入帐中,诈言欲禀机密重事,直至床前。原来张飞每睡不合眼;当夜寝于帐中,二贼见他须竖目张,本不敢动手。因闻鼻息如雷,方敢近前,以短刀刺入飞腹。飞大叫一声而亡。时年五十五岁。

赵云是年老病重而死:却说东吴遣使致书蜀中,请兵伐魏,并言大破曹休之事:一者显自己威风,二者通和会之好。后主大喜,令人持书至汉中,报知孔明。时孔明兵强马壮,粮草丰足,所用之物,一切完备,正要出师。听知此信,即设宴大会诸将,计议出师。忽一阵大风,自东北角上而起,把庭前松树吹折。众皆大惊。孔明就占一课,曰:“此风主损一大将!”诸将未信。正饮酒间,忽报镇南将军赵云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见丞相。孔明大惊,掷杯于地曰:“子龙休矣!”二子入见,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众将无不挥涕。孔明令二子入成都面君报丧。后主闻云死,放声大哭曰“朕昔年幼,非子龙则死于乱军之中矣!”即下诏追赠大将军,谥封顺平侯,敕葬于成都锦屏山之东;建立庙堂,四时享祭。后人有诗曰:“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

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主却说后主思念赵云昔日之功,祭葬甚厚;封赵统为虎贲中郎,赵广为牙门将,就令守坟。二人辞谢而去


史海拾惠


我认为罗贯中想表达的意思是大树折断比将星陨落灾难更大。大树者,栋梁也,擎天柱也。在罗贯中笔下,赵云的形象是,白马、白袍、银枪、银甲、玉面,文武双全,德高寿长,能攻善守,忠上恤下,尽职尽责,能数次于败军之际全身而退,遍观蜀国大将能如此者仅赵云一人,可以说是个完人。最后为什么不说将星陨落而说风吹折了大树,原因在于罗贯中认为赵云才是蜀国的擎天白玉柱,现在擎天柱折了,暗示蜀国开始由盛变衰,快要完了。在《三国演义》中"将星陨落"是指一代英雄人物的完结,而"大旗、大树的折断"则暗示会给军运、国运带来不良影响。这是个人对《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人物塑造的思想和用意的解读,如果抛开小说再来探讨这个星与树的问题则毫无意义,因为在现实中,这不过是很普通的自然现象,无非是几颗流星和一棵断树而已。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


这个问题有意思,我分析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寿终正寝,二是集团地位不足。

01.先说说去世原因

《三国演义》中将星坠落共有六次,这六次都有两个共同特点。

第一、名达天下

第二、悲壮离世

这六位分别是:孙坚(遇伏中箭)、周瑜(这个都知道)、庞统(遇伏中箭)、关羽(被擒死亡)、张飞(醉酒被杀)、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记载赵云的死因只有一句“七年卒,追谥顺平侯”,赵云属于寿终正寝,所以不存在将星坠落。

02.再说说集团地位

六次将星坠落,吴国两人,一个是东吴的开创者、一个是东吴的大都督;

蜀国四人,两人是五虎将前两位,还有两人是蜀国的两位军师;

这些都是属于集团的核心人物,赵云虽然声名卓著,但在蜀国集团里面,属于围绕核心的第二阶梯,在五虎将也是排位最末。

这样的地位,加上寿终正寝,那么死前引发大树折断的异象也是很匹配的。



三点文墨


另类局答题^_^

关羽和张飞都是刘备结义兄弟,在蜀汉属于股肱之臣,而赵云虽然并非刘关张三兄弟的团伙成员,但赵云的作用丝毫不逊色于关于和张飞。

纵观《三国演义》全书,蜀汉所代表的尊刘抑曹的主旋律之中,关于和张飞都是刘备的铁杆人马,自始至终都忠于汉室,然而熟读历史(《三国志》为准)的朋友们都知道,曹操、孙权和刘备三人之中,“挟天子以令诸侯”,骂名最大的曹操没有称帝,而以“皇叔”自居的刘备却称帝了,这无论如何都是对蜀汉集团标榜“主旋律”和“政治正确”的莫大讽刺!

所以说,关羽和张飞都属于刘备的嫡系人马,刘备无论是否称帝他俩都是支持的,而赵云忠诚的是大汉王朝,刘备称帝后,赵云作为蜀汉的顶梁柱,无力回天,徒叹奈何,然而刘备称帝象征着大汉王朝的终结,赵云作为大汉王朝的最后一个拥趸,其象征意义何其巍峨?

所以说,赵云之死,也标志着大汉王朝的覆亡。

昔时威风凛凛的大汉王朝,早已行将就木,随着一阵疯吹过,折了。

如果刘备在世,是否有人提醒“初心”呢?

然并卵!


另类文史


三国演义中描写为国或集团壮烈牺牲的骨干人物照应将星陨落,因赵云为自然老故,所以写成照应为松干折断。愚见。


藏拙居山野闲翁


都怪作者,笔下一走神写错了。开个玩笑。其实是:故事在罗贯中脑中游走,文字在作者笔下升化。一个破落书生,胸中有万马,袖里有乾坤。叫谁乍着,谁乍着。看吧一笑了之,千万别纠结叫汁。不值得。费脑、费时、费心思。倒不如笑看将相王候如異土,淡抹事非度此生。


手机用户50074501503


三国中只有这五人之死得到了“将星陨落”的待遇,他们都是谁呢?

三国演义的电视剧里,我们会看到当一位大将死去的时候,天空中会出现将星陨落的情节,可我们也知道三国时期的大将是非常多的,这种情况为什么出现的次数却不多呢?首先我们得知道怎样才能触发将星陨落的条件:必须是能力卓越的,不会有负盛名的,还得是死的够悲壮的。得到这个待遇的仅有五人,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

周瑜:

周瑜在三国演义中被罗贯中贬低了很多,性格、功绩都被贬低了,而且还是被诸葛亮给气死的。但是他确实第一个得到将星陨落待遇的名将。“孔明在荆州,夜观天文,见将星坠地,乃笑曰:‘周瑜死矣’。”

庞统:

三十六岁死于落凤坡的凤雏庞统是一位可安天下的大才,三国演义中庞统为了让刘备出师有名,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当时小编在看剧的时候对刘备真是恨的牙痒痒。庞统被乱箭射死的时候,诸葛亮在完全没有任何军报的情况下,就从将星陨落的天象中得知了这个讯息。

关羽:

武圣关羽在三国中的声望可以说是威震华夏。可惜大意失荆州,在败走麦城的时候被擒,然后被孙权诛杀。这样一位大英雄自然是要享受将星陨落这个待遇的。《三国演义》第77回:孔明曰:“吾夜观天象,见将星落于荆楚之地,已知云长必然被祸,但恐王上忧虑,故未敢言。”

张飞:

张飞的火爆性子葬送了他自己的性命,从小编看三国演义开始就感觉张飞迟早得死于非命,他对待属下实在是过于苛责了,而且毫不讲理,能动手绝对不吵吵。虽然他死于梦中,死法不够悲壮,但着实令人唏嘘。他的将星“其大如斗,忽然坠地”,不懂夜观天相的刘备,都能联想到此天象与他有关。

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卧龙先生,六出祁山也没有完成刘备的心愿,确实有些遗憾。这样一位主角肯定是要得到将星陨落这个待遇的,《三国演义》第104回:说司马懿夜观天文,见一大星,赤色,光芒有角,自东北方流于西南方,坠于蜀营内,三投再起,隐隐有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