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中的“焉”字(一六九)

昭公二十六年

694.695.696

群臣不盡力於魯君者,非不能事君也,然據有異焉①:宋元公為魯君如晉,卒於曲棘;叔孫昭子求納其君,無疾而死,不知天之棄魯耶,抑魯君有罪於鬼神,故及此也②?君若待於曲棘,使群臣從魯君以卜焉③,若可,師有濟也,君而繼之,茲無敵矣;若其無成,君無辱焉④。

通釋:

臣下們對魯國國君不肯盡力的原因不是不能侍奉國君,然而我對此感到奇怪:宋元公為了魯國國君前往晉國,死在曲棘;叔孫昭子請求讓他的國君復位,無病而死,不知道是上天拋棄魯國呢,還是魯國國君得罪了鬼神所以才到這地步呢?國君您如果在曲棘等待,派臣下們跟從魯國國君試探與魯人作戰看能不能取勝,如果可以,軍事有了成功,您就繼續前去,這就不會有抵抗的人了;如果沒有成功,就不必麻煩國君您了。

註釋與說明:

①群臣不盡力於魯君者,非不能事君也,然據有異焉:臣下們對魯國國君不肯盡力的原因不是不能侍奉國君,然而我對此感到奇怪。齊景公準備送魯昭公回國,命令眾臣們不要接受魯國的財禮。但是魯國的申豐還是想方設法打通了子猶(梁丘據見661例)的關節,子猶對齊景公說了這番話。“群臣不盡力於魯君者,非不能事君也”是一個解說性質的判斷句,解釋後的基本形式是“……的原因是……”。於,對。非,並非。據,梁丘據自稱。有異,感到奇怪。焉,兼詞,於是,即“對此”。

②宋元公為魯君如晉,卒於曲棘;叔孫昭子求納其君,無疾而死,不知天之棄魯耶,抑魯君有罪於鬼神,故及此也:宋元公為了魯國國君前往晉國,死在了曲棘。叔孫昭子請求讓他的國君歸國,沒有病就死了。不知道是上天拋棄魯國呢,還是魯國國君對鬼神有罪所以才到這地步呢。“宋元公為魯君如晉,卒於曲棘”確有其事,但不能證明他的死是天棄魯昭公:《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十一月,宋元公將為公故如晉,夢大子欒即位於廟,己與平公服而相之……宋公遂行,己亥,卒於曲棘。”“叔孫昭子求納其君,無疾而死”也確有其事,但是叔孫昭子自己求死,也不能證明天棄魯昭公:“《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昭子從公於齊……公使昭子自鑄歸……冬十月辛酉,昭子齊於其寢,使祝宗祈死。戊辰,卒。”為,為了。如,到,去。納,接納,讓……回國。之,放在“天”與“棄魯”這個主謂短語之間,取消該短語的獨立性。棄,拋棄。抑,還是,抑或。第二個“於”,對。及此,到這個地步。

③君若待於曲棘,使群臣從魯君以卜焉:國君如果在曲棘等待,讓眾臣子跟著魯國國君與魯國人作戰來試探能不能行。於,在。從,跟著。以,來。卜,用試探的方式驗證某事實,試試行不行。焉,兼詞,於是,即“與魯國人作戰”。

④若可,師有濟也,君而繼之,茲無敵矣;若其無成,君無辱焉:如果行,軍事手段有了成果,您就派兵繼續前去,這就不會有抵抗的人了;如果使用軍事手段沒有成果,您就不必在幫助魯君回國這件事上讓自己丟面子了。有濟,有成果。而,就。茲,此,這。其,代詞,指使用軍事手段。無,不用。辱,討辱,讓自己丟面子。焉,兼詞,於是,即“在幫助魯君回國這件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