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带学生坐公交车外出参观,中途无学生给老师让座,老师站到目的地,你怎么看?

十二橡树庄园


学校组织师生外出去参观,如果让老师一直站着到达目的地,那么发生这样的事情,至少说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组织这次活动的人员,安排不到位,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乘坐大巴车是严格按照座位的数量来限制人员数量的,也就是禁止超员,这是规定。违反规定则是要被处罚的。

那么现在车上出现了老师没有座位的情况,这一定是安排此次活动的人员,在统计人数上出了问题,所以才导致老师没有座位可坐的情况发生,因此相关人员应该担负起一定的责任。



第二:老师站着到达目的地,期间并未有学生让座,这说明学生的基本素质有问题

在高速行驶的大巴车上,如果有乘客站着乘车,这是极其危险的,稍有不慎,就会因为车辆刹车所带来的惯性,导致人员受伤。出于安全性的考虑,让老师跟学生挤一挤坐下来,也是防止意外发生的一个好办法。

然而却没有一位学生给老师让座,这说明一来学生们都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二来学生们的基本道德素养。



第三:让老师坐着,让学生站着,这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差,站着会更容易发生不安全的事故,这是其一。其二:学生给老师让座是一种美德,这没错,但是我们为了获得这种美德,就让学生站着到达终点这就合理吗?

我认为不是的,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而且又能保证大家的安全,何必只执着于美德而避开安全不谈呢?

真的发生这种缺少一个座位的情况,大家之间互相挤一挤,达到终点之后再想办法做以调整,岂不是更好!

最后:美德固然是我们要去坚守的一件事情,但是比起安全,我们更应该先躲避风险,保护每一个人的安全。


行止将将


大学老师带学生坐公交车外出参观,中途无学生给老师让座,老师站到目的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老师需要在车上组织管理学生有意这样做,一方面显出老师的高姿态,一方面可以和全车的学生互动交流。

第二、学生素养品德的问题,太自私,人情淡漠,没有感恩心。

两个原因我更侧重于第二种。



因为我带学生外出有过这样一次经历,一生都忘不了。

那一年,我带学生球队去参加全县中学生篮球运动会。

一大早我就起床,特意安排教练员去孩子们的寝室督促他们快点起床用早餐。郭老师去孩子们的寝室,我去食堂订餐。

饭很快就上齐了,郭来师也随后就到,但却死活等不上孩子们过来。我们占了一个大桌等不上人来是空的,食堂进进出出的人非常多,好多人进来没有座,这让老板非常着急,一再督促让我们的人快一点。

过了好长时间,他们才三三两两希希洒洒、大摇大摆的走过来,看到他们这种状况,我的内心甭提有多窝火了,但在那么多人的场合里我也不好再说什么。

尽管来的这样迟,饭菜也凉了,老板一脸的怒色,我和郭老师脸色也不怎么好看,可孩子们还是该吃的吃,该喝的喝丝毫不受影响,一点惭愧之意都没有。



第二天,我们去了一个面馆吃饭,进门后孩子们就给自己占座位,很快就把桌子围满了,但却没有一个孩子去关心两个老师坐在哪里。

面条上来后他们每人给自己端一碗就开始吃,也没有人管两个老师到底端到饭没有。

说实话,这饭吃的实在别有一番滋味。

我们到底在培养什么样的人?

面对孩子们这样的德行素养这到底是谁的错呢?

他们以这样的品格修为进入社会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呢?

功利教育扭曲了学生的心理,也扭曲了家长和教育者的心理。家庭教育的缺失不仅仅表现在重“智”轻“德”上,更可怕的是骄纵惯养和放任自流。

家庭中教育的方式逐渐演化为物质激励和安逸享乐,这使得许多孩子在蜜糖罐里开始萎靡和退化。

我们常讲: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成长、发展,品德修养,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文明礼仪,父母是责无旁贷的。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比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更贴近、更深入孩子的精神世界。



在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是最为重要,但事实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今天,我们看到孩子们这样的品性状态去追寻根源,其目的在于呼吁和解救。

要想把孩子培养好,使孩子健康成长与发展,就要懂得:孩子所缺的并不是知识和成绩,而是品德。

家长要努力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之间应该情意深厚,相敬如宾,家庭里应该充满爱的阳光,和谐的氛围,孩子在耳濡目染也就学会了关怀和体贴。

父母应该勤劳淳朴,为人和善正直,勤俭节约,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多讲奉献,少讲索取,以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去教育影响孩子。

爱孩子,但必须严中有爱。该约束的绝不含糊,该要求的不能放纵。对孩子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要坚决予以纠正,对孩子的不良的道德品行要坚决予以教育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分享,懂得责任的人来。


教育探微


几年前,我们六个老师带三个班近200学生去参观附近工厂。

学校包了三辆公交车,每个车上两位老师管理70多个学生,人多座位少,很多学生没有座位,老师最后上车,当然没有座位。

占据座位的学生视老师为无物,自顾自说笑或低头玩手机。

另一辆车上有个女老师说,她最早上车有座位,学生们挤在她前后,清楚听得后面有学生嘀咕:老师都不晓得把座位让给学生。

学生不给老师让座位就罢了,学生还觉得,老师理所当然应该给学生让座位,因为他们是小孩,是受保护对象。因为在家都是长辈处处让着小辈。

再讲个亲身经历的事~

那年中秋,有个班组织中秋晚会,班主任叫班干部请科任老师参加,老师学生济济一堂,边聊边吃零食喝水,突然听得后面有两个女生抱怨:看给老师散了那么多糖……

聊了这么多,我只想说:老师还是那些老师,学生已经不是从前的学生了,老师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方能适应一代又一代人的变化。


小赵家乡vlog


大学老师带学生外出参观,乘车全程无学生给老师让座。这情况,让“三味”想起去年底在南宁参加一个为期一周的“全区薄弱学科(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活动。

一天,我们学员去某大学参观。路程教远,培训点包了一辆公交车。我们初中段近100名学员,挤站在一辆公交车上。带队的是一名20多岁的年轻女教师。她站在前方入门口处,背了一个大包包,摇摇晃晃的,看起来样子很吃力!这时,坐在她旁边的一位男学员老师,大概50岁左右。他站起来给这位年轻女教师让座。

但这位年轻女教师很感激地表示了谢意,说:“我比你年轻,你坐吧!我站着很好!”

我感觉,这次"让座"小插曲,双方都处理得很妥当:作为学员给自己的培训老师让坐,体现了学员对培训老师的尊重;而培训老师婉言谢绝学员的好意,也展现了晚辈对长辈的尊重!

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尊重,这世界才会更和谐更温暖!


大学老师带学生外出参观,乘车全程无学生给老师让座。仅从事件本身来推测,老师和学生会各是怎样一种心态呢?

老师方面:

1、这些学生怎么如此不懂礼貌、不懂尊师、不懂感恩?学生素质真是差劲!

2、整个车厢内,学生都坐得稳稳当当,唯独我这老师的罚站,老师的面子"情何以堪"!

3、作为老师,哪怕有一位学生让一下座,即使我这位老师不坐,我心里也会舒服得多啊。

学生方面:

1、大家都没给老师让座,我为什么要让呢?

2、如果我让座,会不会引起同学的异样目光啊?

3、我们学生出钱包的车,学生理应有座位坐。

4、我若让了座,就意味着自己全程得站,即吃不消,也亏大了。

其实,对以上老师和学生的想法都有问题。

作为老师,如果让某位学生给自己让座,也是不现实,不公平的。老师更不可以强行要求某位学生让座。

作为学生,尊重老师的优良品德不能少。现在的孩子在礼节这方面确实有欠缺!在“站"和“尊"上,学生理应选择“尊”的品行,而不应计较“站"的小亏。

因此,最正确的做法是:

师生互相尊重,师生轮流坐。而且这个过程,会出现更多次的“让座"情节,让互尊互爱和师生感情在这次短暂的旅途得到升华!

欢迎关注头条号【三味聊教育】, 让我们一起从新角度看教育老问题!

三味聊教育


一桌饭的故事

类似的情况前不久我也曾遇到过一次。学院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学习,中午吃饭的时候,老师和学生都是拼桌,除了两位老师提前到餐厅去沟通外,其余几位带队的老师由于要组织并确保所有学生都没有落下,所以走在了后面,安顿好学生,两位提前到的老师就为其他老师预留了位置等待。学生也可能是饿坏了,凑上一桌就开吃,另外有四位落单的学生与带队老师一桌,结果不等老师到齐,也没有人跟坐下来的两位老师招呼,四位学生自顾自地先吃了起来,弄得两位打前站的老师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注意力在手机上,就不会关心身边的人和事

大学老师带学生坐公交车外出参观,中途无学生给老师让座,老师一直站到目的地的情况不算意外。出现这样的情况,也许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有的同学想让但是不敢让,怕别的同学说自己是戏精,向老师谄媚;二是确实都没有文明礼让的意识。其实坐公交车的时候可以发现,很多年轻人上车就开始找座位,坐下来就抱着手机,几乎没有事情可以让他们分心,所以也完全顾不上老师是否站着了。

反映的三个问题

遇上这样的情况,固然学生有选择的权利,也不是说老师一定要坐下来,但是这样的场景确实让老师觉得心酸。这至少可以说明几个问题:1、直观的表像是学生缺乏礼让精神,丢掉了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2、更深层次讲,说明在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品德方面的教育,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3、也说明带队的老师与同学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互动,老师在同学中间缺乏应有的威信。

作为老师,先得让自己的形象高大起来

作为大学老师,要把这一课给学生补起来并不容易。首先要让自己融入同学,才有可能知悉同学的内心世界,学生缺的往往不是行动,而是意识,在必要的时候需要老师来指引一下。当然不是说在公交车上,提醒学生要给自己让座,这样会让学生觉得老师蛮横。日常的生活之指引同学相互帮助,开班会的时候提醒同学跟人打交道注意礼貌,给老师发邮件注意行文规范等,当然前提是老师要在同学中有威信,你得让自己的形象先高大起来,说的话学生才会听,在日常的生活中才会对你充满敬意。

家庭的德育教育是关键

当然,礼让尊敬意识的缺乏,根源还在与家庭教育。思想品德课从小学就开始上,小学阶段,很多孩子也知道礼让,但是到了大学阶段反而表现得冷漠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德育培养有莫大的关系。在中小学阶段,围绕孩子学习,一家人对孩子进行家庭保姆式培养,家长为孩子做好一切外围工作,除了学习,基本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步,家庭的中心任务都是为孩子学习服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只要学习好,其他一切都可以不用在意的客观印象。

缺少劳动锻炼,长辈的宠溺也造成了孩子自我中心的习惯。家庭生活中,父母迁就孩子,爷爷奶奶宠溺孩子,让孩子不知觉地觉得自己就是家庭的中心,其他人都要为自己服务,缺少了锻炼和引导,必然就缺乏尊敬的意识。

负能量少抱怨,正能量多传播

作为父母来说,更需要把德育课从小就抓起来,不在言传,而在身教。父母尊敬爷爷奶奶,尊重老师,相互尊重,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会受到影响。让不让座这个问题,只是一个社会现象,不管让不让座,也不具有完全的代表性,没必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来讨论,负能量传递太多,会给公众一种错觉。在公交车上善良的人,让座的人也很多;不良的现象有,但没必要以点带面放到某一个群体上,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既然作为老师,发现了学生的问题,就应该想办法多加引导,发牢骚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象牙塔里讲故事


无人给老师让座,并不能单纯指责学生,这件事至少要从两方面来看,因为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不能理性看待,可能会产生片面看待问题的现象。

从消极一面看问题,大学生不给老师让座,反映出尊师行为中礼貌欠缺。

我一车学生,哪怕有一个能从礼貌的角度出发,去礼让老师坐下,都会对全车学生的思想产生触动,让每一个同学自问,我为什么不是那个给老师让座的人?我有想让的想法,但是怕同学们嘲笑我在拍老师马屁,因此我不敢为人先,我错了吗?不就是个老师吗?他凭什么不站着?也恰是这些想法在学生心中纠结着,结果最终没有人主动给老师让座位。或许老师心中有凄凉之感,也或许老师内心特别坦然,但是从尊师这个角度来看问题,总能看出这一车的大学生都缺乏爱的行动力。

从积极一面看问题,大学生不给老师让座,是师生平等的体现。

现在很多大学生,特别强调自我,凡事都想本着公平公正去看问题,甚至维护自身利益。就拿车上给老师让座这件事来看,如果在没有学生主动请老师坐下,就是学生从内心来强调平等的思想使然。在学生看来,可能从学校到参观地点并不远,老师年轻也不累,站就站着吧。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有学生请老师坐下,但老师没有同意,老师不坐是感觉自己还年轻,用不着被照顾。瞧,在现实面前,有些时候老师坐下不坐,本身就不是问题了,但是在旁观者看来,这一车的大学生太不懂事了,太冷漠了。

尊重老师,需要从内心深入去产生敬意,而后才是行为上的体现。

看到一车学生没有一个人给老师让座,仅就行为上就能看出学生和老师之间,总是缺少了什么,缺少什么呢?那就是学生对老师的敬意。如果还有敬意,比如换位思考一下,同车有学生和父母,学生还敢让父亲或母亲站着吗?如果有,那受指责的一定是孩子,大家都会认为一个年轻人连最起码尊重父母都不懂,与人渣何异?同理,老师在很多时候,值得我们敬畏,是因为我们传统美德中常把老师尊为长者,如同父母一般的情感地位。然而时代发展到今天,很多大学生缺少对教师的敬畏之心。

结束语:一件小事,折射出人间百态,甚至可以反映出人的内心世界是阳光还是阴暗,是谦让还是冷漠,是友爱还是自私。如果这车上有我的孩子,我肯定会考问他的良知:你已经是成人,请问遇到这样的现象,你会不会给老师让座,以示你对都的尊重呢?如果孩子说不会让,我会抬手一巴掌,同时告诉他:这一巴掌是让你记住,尊重长者是你的道德义务,你没有权利随便弃道德于不顾。


寒石冷月


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不是事出有因(老师不愿意坐、老师年轻用不着、路程很短无所谓等),真的是无限感慨:冷漠如斯,寒透心扉!

我是初中班主任,也常带孩子出去,有时候是学校组织参观,有时候是带他们去出去考试或者比赛。学校一般包车,每个人都有座位,不存在需要让座的情况。



但也有例外。

体育考试那次,没包到合适的车子,差两个座位,司机在走道里放了两个凳子。我是知道差两个座位的,但是学生不知道,上车之后,我和另一个学生坐在小凳子上。

学生一看,纷纷要求和我换座,考虑到他们一会儿要进行体育考试,就坚持没和他们换,一路上他们唱着歌,高高兴兴地到达目的地。

回来的时候,等到他们都上车,我最后坐上去的时候,小凳子已经被两个男同学给“占住”了,我笑着说:嗨,小子,抢我的座儿!大家哈哈大笑。



我坐在座位上还暗自感叹,真的是长大了,知道不动声色地照顾我这个“老人家”了。

遇到这样的学生,真的很温暖,很幸福。

但有的时候,不是带自己班的学生出去,学生可能就不会那么“懂事”,那种情况下,我一般会把我的包交给他们班长,告诉他:给我占个座位。说这话的时候,心里还是酸酸的,觉得不是味儿。



尊师重道和尊敬老人是我们传统的美德,在车上给老人老师让个座是多么正常多么美好的事,可作为大学生,不为自己的老师让座,眼睁睁地看着老师站了一路,这心也够硬的!


终将长大


看到很多回答,水平都很高。我想说从我都我实际经历说两件小事,来看这个问题,在十几年前吧!我教学时,有时感冒,嗓子沙哑,孩子们会把喉咙片什么的偷偷放你桌子上,主动给你倒水,还一脸的心疼,这时的幸福感只有老师能感受,因为你的爱能唤醒爱。现在农村学校,中午在学校就餐,我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一年级时都是老师给学生盛饭倒水,一路就是这样,当自己孩子带过来的,在平时进行教学内容的时候,我很注重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其中很多是感恩教育,孩子平时很佩服我也很亲近我,在六年级时我做了一次手术,因学校教师少,怕耽误学生课程,手术后三天就去上班,身体极度虚弱,在这样情况下,我坚持上上课,六年级的学生没有一人主动帮我打饭,帮我倒水,一脸的理所当然,那一刻我的感慨是非常多的,不知道是家庭教育的缺失,还是我品德教育的失败。


用户3326929016506


能够包车,为什么要坐公交车?这其实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坐公交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包车要好很多。

所以这个组织工作肯定是很有很大的问题的。另外,老师跟学生肯定还没有打成一片,平时投入的感情太少了。反正都年轻。一站到底也不是什么太大的事情,不过真的要反思一下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投入了多少?

记得09年我代班的时候去木兰天池游玩,当时从包车到餐饮,所有的工作都是由班干部负责。根本不存在着没座位坐,你说的这种情况,简直是不可思议。



郭青松老师


大学老师带学生坐公交车外出参观,中途无学生给老师让座,我是站到目的地,你怎么看?

昨天和妹妹打电话,聊到了小外甥最近期中考试成绩。小外甥今年小学四年级,数学考了100,英语考了100,语文考了97。我说英语考100,成绩不错,妹妹说外甥他们班有30多个考100的。



紧接着妹妹又说,他们这个英语老师一共带了4个班,200多个学生。如果光带一个班的话,那外甥这个班考满分的孩子估计会更多。他们这个英语老师有个特点,就是学生上课的时候要戴一个写着学生名字牌子,当老师完全认识学生,能够叫出学生名字的时候,学生就不用带牌子了。相比较孩子班的数学老师,老师只管上课,上完课就走,对于学生,老师是不认识的。



回到题主的问题,公交车上都是大学生,没一个人给大学老师这样做。有人说是大学生都冷漠,有问题,道德缺失,不尊敬师长,难道是全部的学生都道德缺失吗?

这名大学老师是否都认识所有学生,是否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我想没有吧。

如果老师和学生是十分熟悉的,如果老师和学生都打成一片,难道会有学生不给老师让座吗?

涉事教师要不要反思下自己的日常行为呢?而不是一味的指责。



再看参观旅游的组织者,外出参观旅游应该统一组织,要考虑诸多问题,参观的出行问题,参观的线路问题,参观的保障计划,应急预案等等。

学生应该尊重老师,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但品行不端的老师,德行不高的老师,你还会尊重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