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事業單位的臨時工心態,無望中渴望成功

在小編的城市,每年政府都會招一些公益性崗的臨時工,他們沒有編制人員的待遇,而且別安排的崗位都是一些單位的一線服務窗口。形形色色的他們,更替迅速。他們往往以勞務派遣的方式遊走在政府單位工作中。這些年事業單位編制招錄縮減,事業單位對“臨時工”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大批的“臨時工”湧入事業單位工作。

一個事業單位的臨時工心態,無望中渴望成功

聘任人員缺乏上升渠道。06年出臺“逢進必考”的政策以後,這些在事業單位工作的非在編人員幾乎晉升無望,如果他們一輩子幹在這個單位,可能永遠只在聘用的崗位上工作。在體制內的“臨時工”們都迫切的想要轉正,想要獲得同等的待遇。但是,事業單位“一編難求”,每年能夠轉正的“臨時工”屈指可數,這讓“臨時工”們一籌莫展。工作二十年,依然是一個臨時工。老劉是我們這一個單位的臨時工,據他回憶:剛開始的時候他們的勞動合同是跟單位簽訂,現在的勞動合同都是單位找的第三方進行勞務派遣,以前工作年限長了,每年都會寫轉正申請,但是很少有批下來的。現在好了,大家都無望了,年齡也大了,基本都是混混過日子,拿到工資等到退休。

一個事業單位的臨時工心態,無望中渴望成功

待遇與正式工相差甚遠。很多地區的公益性崗的工資只有兩三千,正式編制人員一上班的工資就比他們高很多。編外用工的工資待遇差,很多編外人員的崗位工作累、強度大,但是報酬低、保障少。工資水平一直匍匐在各地的最低工資線上面提不起來,這一點廣受大家詬病。時間待久了,很多非在編人員出現心理扭曲,例如,以前事業單位都會安排旅遊現在是安排進修學習,這些福利待遇對於非編制人員是絕對沒有。帶薪休假對非編制人員更是可望而不可即。對於取暖費等,領導更是以經費不足來搪塞他們。他們以給多少工資幹多少活的心態對待這份職業,不說別的,很多在辦事大廳的人可能有過這種體驗,明明窗口沒人了,半天才叫一個號。外面等著辦業務的人都扎堆了,他們依然磨磨蹭蹭討論今天中午吃什麼。隨著現在服務窗口體制改革,他們的服務態度明顯提高,但是在這種沒有激勵政策的臨時工面前,他們依然是有一遭沒一遭的工作著。

一個事業單位的臨時工心態,無望中渴望成功

以公益崗的為契機,利用時間學習考取編制。很多人參加公益性工作,不為別的,因為暫時沒有考上公務員或者事業編,在公益崗上一是可能有充足的時間,二是還能跟單位的正式編制人員學習考試經驗,三是一部分單位要求報考人員有一定的基層工作經驗。這對於事業單位臨時工來說,肯定是可以得到優先錄用的機會。但是他們忘了一個很大問題,在現如今的“減稅降費”政策下,很多單位的收入和經費都在降低,他們僱傭的每一個人都要充分利用。一旦進去之後,發現不是那麼回事,每天忙碌的工作根本無暇進行學習,所以很多人直接就放棄。我經常去辦理業務的一個口就因為工作人考編制,直接辭職不幹了。現在拍了一個正式編制人員幹活,他們是每週三、週五上午辦理業務,平常這個正式工還要去辦公室寫材料,看看可以說是一材多用。

一個事業單位的臨時工心態,無望中渴望成功

很多人等待體制改革後的出路。從現在的國企改革來看,今後事業單位改革也是板上釘釘的事。如果事業單位改革沿用現在的公務員序列和國企改革方式,那事業單位不管是合併還是撤銷,正式編制一定會被取消,即使有正式工退休,也不會再增加新的正式工編制。大部分員工都是勞動合同工,按國家勞動法執行相關福利待遇。所以很多編外人員一直死扛到現在,等的就是事業單位改革後新政策出臺,自己可能有更好的出路。

一個事業單位的臨時工心態,無望中渴望成功

工作再出色領導再賞識都沒用,這恐怕是當下很多臨時工的心態。現在的編制已經很難像以前一樣可以公關和走關係了,領導賞識你運作一下可以解決編制問題,現在幾無可能。所以說,你幹到死乾的再好都沒有用,你依然還是臨時工,還是同樣的福利待遇,雖然大夥都知道你出力了,但身份受限,誰都沒辦法。小編覺得不管今後機關事業單位怎麼改革,有編制永遠都會佔得先機。近年來不斷提高縣以下基層待遇,但注意,提高的都是基層公務員待遇,而鄉鎮很多事業編都享受不到,比如“車補”,同在一個鎮政府工作,事業編就只能幹看著公務員拿車補,所以臨時工就更別想了。

一個事業單位的臨時工心態,無望中渴望成功

事業單位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就業選擇,臨時工也沒什麼不好,但是任何工作都是因人而異,要看是否適合自己,最重要的是做好職業規劃,明確自己想要什麼,這才是選擇職業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