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记忆」记忆深处的那座石桥——板桥

「南京记忆」记忆深处的那座石桥——板桥

拍摄于2007年板桥镇

和其他许多地方一样,这个小镇以穿镇而过的河流得名。


「南京记忆」记忆深处的那座石桥——板桥

拍摄于2007年板桥镇

“江水经三山又湘浦出焉。水上南北结浮桥渡水,故曰板桥浦,俗曰人字河”,据史料记载,“板桥”之名出自于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四十卷的地理名著《水经注》。


「南京记忆」记忆深处的那座石桥——板桥

拍摄于2018年板桥镇

古人把通江之河称为“浦”,浦上有板桥一座,板桥浦之名自然形成。


「南京记忆」记忆深处的那座石桥——板桥

拍摄于2018年板桥镇

板桥镇是南京历史上的重镇之一,2004年撤镇改为板桥街道。板桥最早时因河面宽阔无法建桥而只是一座系舟架板的浮桥,清代修建成拱形石桥,因河水常年泛滥,居民受灾,几年前拓宽河面,增加了原石板桥的长度,变成了现在你看到的模样,这一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就像是给站不稳的秦始皇兵马俑添了一根钛合金的拐杖。


「南京记忆」记忆深处的那座石桥——板桥

拍摄于2018年板桥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后,基于国家战略的需要,修建并且连接了之前的各段长城为一整体,成就了长城万里的奇观。今天的我们,因建设发展的需要,给祠堂庙宇搬个家为陶俑泥塑化个妆似乎也无可厚非。


「南京记忆」记忆深处的那座石桥——板桥

拍摄于2007年板桥镇

饱经沧桑的古镇石桥曾经留下过南齐诗人谢眺的无奈思绪,也曾聆听过唐代诗人李白的追思怀古。


「南京记忆」记忆深处的那座石桥——板桥

拍摄于2018年板桥镇

百年的风霜雪雨没有打磨平岁月在桥面的石板上留下的斑驳痕迹,但今天的我们可以做到。


「南京记忆」记忆深处的那座石桥——板桥

拍摄于2007年板桥镇

1922年,由华侨李殷宏、李雨洲、李元平等人选址在南京中华门外板桥镇建村,村名“华兴村”,创办华兴农业有限公司,取“振兴中华”之意。2007年,村里还保留几栋民国时期的民居。


「南京记忆」记忆深处的那座石桥——板桥

拍摄于2019年板桥镇

2019年,也就是12年后的今天,那几栋得以幸存的民国时期民居也已经无影无踪,因建设规划的需要,昔日华兴农业有限公司的办公楼异地重建,摇身一变成了这个模样,默默祝福这幢已经被改头换面的建筑在今后的日子里好运。


「南京记忆」记忆深处的那座石桥——板桥

拍摄于2007年板桥镇

12年前,板桥镇的古雄火车站人头攒动,宁芜铁路穿镇而过,邻省安徽的茶农经过这里把一年的新茶挑到南京,那时从中华门火车站可以乘火车到板桥。

据说当年,生在中国长在日本死在中国葬在日本一生传奇经历的日本间谍川岛芳子,中文名金碧辉,为获取情报曾化妆成铁路工人藏身在古雄站。


「南京记忆」记忆深处的那座石桥——板桥

拍摄于2007年板桥镇

今天,自1933年开工建设的江南铁路设置的三等小站古雄站已经退出了客运舞台,因在此之前津浦铁路在安徽凤阳段有了一个名为板桥的小站,为避免重复,所以就以车站附近的古雄村取名为古雄站。不久的将来,宁芜铁路也将改道,板桥镇将正式告别铁路。


「南京记忆」记忆深处的那座石桥——板桥

拍摄于2007年板桥镇

12年前,起点始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终点止于广东省深圳,全长3160千米的205国道与宁芜铁路平行穿越板桥镇。

今天,因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205国道还在,只是不再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古镇板桥和许许多多曾经喧嚣的小镇一样在现代交通方式以高效快捷为主导的高速公路旁安静了下来。


「南京记忆」记忆深处的那座石桥——板桥

拍摄于2007年板桥镇

生活就是这样,有举足无措的无可奈何,也有意气奋发的春风得意。有不可避免的失去,也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失去的就迎风扬起,拥有的就好好珍惜,经历过的那些珍贵的记忆会陪伴我们一起慢慢老去。


「南京记忆」记忆深处的那座石桥——板桥

拍摄于2007年板桥镇

被我们丢弃的不是都不好,只是我们今天的生活不再需要。古镇手艺人默默地坚守黯然褪色的黑白铁皮店,是对自身价值执着的尊敬,也是对再也回不去的生活倔强的眷念。


「南京记忆」记忆深处的那座石桥——板桥

拍摄于2007年板桥镇

供销社,在计划经济年代,依靠统购统销包揽了中国农民的买与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逐步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供销社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曾经风光一时的板桥供销社,如今也失去了往日的红火。


「南京记忆」记忆深处的那座石桥——板桥

拍摄于2018年板桥镇

历史悠久的板桥河依然在流淌,波澜不惊的日子依然在继续,古镇板桥目送一批又一批熟悉的身影陆陆续续离开,也迎来一波又一波不曾谋面的陌生面孔,古镇的历史依然在延续,街巷中的青石板上又将会留存新的足迹。


本文所有的照片均来自本人拍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