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濤一一大帥府裡的“女校書”

薛濤,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憑藉過人的才華,與蜀中最著名的才女卓文君比肩。她與李冶、魚玄機、劉採春相併稱為“唐朝四大女詩人”。她的詩流傳至今的有90餘首,收於《錦江集》。

薛濤一一大帥府裡的“女校書”

一、才女薛濤的人生

1、薛濤的父親薛鄖在京城長安做官,他學識淵博,薛濤從小就被視為掌上明珠,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從小就開始讀書寫詩。

薛濤一一大帥府裡的“女校書”

2、八歲那年,她的父親薛鄖在院裡樹下乘涼,隨口吟誦道:“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薛濤聽了頭也沒抬,就隨口續上了父親的詩:“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她父親一聽,甚是吃驚女兒的文學天分,這讓他也很自豪。

薛濤一一大帥府裡的“女校書”

3、由於薛鄖為人正直,敢於說真話,得罪了當朝一些權貴,最後被貶謫到四川做官。一家歷盡艱辛、跋山涉水,從京城長安搬到了四川成都。不久,他父親因為出使南詔沾染了瘴癘而去世。此時薛濤年僅14歲。她和母親倆的生活陷入困境。生活的無奈,不得已薛濤只能憑藉較好麗容姿和文化才能在16歲時加入樂籍。

薛濤一一大帥府裡的“女校書”

4、當時執政政府官員們不僅需要美貌,更需要才藝,這正是薛濤所女擅長的。在這個娛樂場中,薛濤結識了很多文人雅士,許多著名詩人她也都有來往。像白居易、張籍、王建、劉禹錫、杜牧、張祜等這些都是詩壇領軍人物。同時她和當時行改長官也大都有結交,成都的最高地方軍政長官劍南西川節度使前後更換十一屆,他們大多與薛濤有詩文往來。

薛濤一一大帥府裡的“女校書”

5、貞元元年,中書令韋皋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在一次酒宴中,韋皋讓薛濤即席賦詩,薛濤神態從容地拿過紙筆,提筆而就《謁巫山廟》寫道:“朝朝夜夜陽臺下,為雨為雲楚國亡;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鬥畫眉長。”韋皋看罷,拍案叫絕。就憑這一首詩就讓薛濤聲名鵲起,帥府中每有宴請,薛濤必成侍宴的人選,成了韋皋身邊的紅人。

薛濤一一大帥府裡的“女校書”

6、開始,韋皋就讓她參與一些案頭工作。她寫起公文來,文采飛揚,細緻認真,很少出錯。韋皋很是讚賞,感覺薛濤是大材小用,就擬奏請唐德宗授薛濤以秘書省校書郎官銜,按舊制,這一職位只能由進士來擔任,雖然未能實現,但當時人們都稱她為帥府裡的“女校書”。

薛濤一一大帥府裡的“女校書”

7、此時,薛濤紅得發紫,有些恃寵而驕,許多官員為了求見韋皋,大多走薛濤的後門,給她送禮行賄,而薛濤也就你送我就收,收的錢全部上交。但她鬧出的動靜被韋皋知道了,韋皋對此十分不滿,為了給她點懲罰,將她發配松州(今四川松潘縣)。

薛濤一一大帥府裡的“女校書”

8、走在發配的路上,薛濤後悔自己的無知了,內心非常害怕和恐懼。她用詩寫下自己的感受:“聞道邊城苦,而今到始知。卻將門下曲,唱與隴頭兒。她還寫下了動人的《十離詩》。有人把她的詩送到了韋皋手上,韋皋的心一下子就軟了,於是又將薛濤召回了成都。這次磨難,讓薛濤看清了自己,不久,她就脫了樂籍,成為了一個自由身,居住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這時她只有二十歲。

薛濤一一大帥府裡的“女校書”

8、元和四年三月,當時很紅的詩人元稹,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由於他久聞薛濤的大名,所以約她在梓州相見。一見面,兩人相見恨晚,這時她雖然已到中年,但她仍不顧一切地愛上了元禛。第二天,她就滿懷真情地寫下了《池上雙鳥》一詩。兩個人相愛的那段時光,是薛濤一生最快活的日子。但是這年7月,元稹調離四川,到洛陽任職,他們的好日子到了頭。

薛濤一一大帥府裡的“女校書”

9、勞燕分飛,兩地相思,此時只能靠書信來寄託思念了,這時,薛濤還迷上了寫詩用的信箋。她喜歡寫四言絕句,律詩也常常只寫八句,因此經常嫌平時寫詩的紙幅太大。於是她就對當地造紙的工藝加以改造,將紙染成桃紅色,裁成精巧窄箋,特別適合書寫情書,人們稱之為薛濤箋。

薛濤一一大帥府裡的“女校書”

10、元稹不是用心去愛的人。才子多情也花心,但薛濤對他的思念還是刻骨銘心。元稹最終沒有回來,兩人年齡也不大合適,元禛大了11歲,另外,薛濤樂籍出身,相當於一個風塵女子,這一點元稹為了前途還是有所顧忌的。

薛濤一一大帥府裡的“女校書”

11、心已死去,看破紅塵,薛濤從此她脫下紅裙,換上了道袍,遠離人間,她的人生也從喧囂走向了清淨。晚年,薛濤離開了浣花溪,移居到碧雞坊(今成都金絲街附近),蓋起了一座吟詩樓,獨自度過了人生最後的歲月。大和六年夏,她終於走完了坎坷的一生。她的墓碑上仍寫著“西川女校書薛濤洪度之墓”。

薛濤一一大帥府裡的“女校書”

二、薛濤詩歌的藝術特色

1、薛濤的詩大都是用絕句、律詩形式創作的,她還善於在詩中運用典故來襯托,情景交觸,語言清新,說明她有較高的文學、語言功底和運用能力。

2、她的詩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她的一生辛酸經歷和磨難。語淺而情深,細膩而樸實。揭露了封建社會有錢權的人對百姓的欺壓,表達了她對廣大百姓的關心和同情。

薛濤一一大帥府裡的“女校書”

3、她以詩言志,她的許多詩都是託物言志,充分表達了她對愛情的追求和嚮往,蘊含了她對幸福生活的憧憬。

三、薛濤詩歌欣賞

1.、送友人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2、《春望詞》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3、《牡丹》

去年零落暮春時,淚溼紅牋怨別離。

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

只欲欄邊安枕蓆,夜深閒共說相思。

薛濤一一大帥府裡的“女校書”

4、巜籌邊樓》

平臨雲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

5、《寄張元夫》

前溪獨立後溪行,鷺識朱衣自不驚。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

薛濤一一大帥府裡的“女校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