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準備近期香港上市,為何互聯網巨頭們都不選擇國內IPO?

阿里巴巴準備近期香港上市,為何互聯網巨頭們都不選擇國內IPO?

阿里巴巴準備香港上市,融資規模150億美元。

來自彭博社的消息:阿里巴巴控股集團已經聘請花旗集團、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加入香港上市的銷售隊列。

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透漏:阿里巴巴計劃11月15日開始接受投資認購,11月20日發行定價。

有人可能奇怪:為什麼阿里、騰訊、京東等絕大部分高科技公司選擇美國或中國香港上市,不讓中國投資者和股民享受它們高速發展的紅利,白白便宜了外人。

這個原因很複雜,第一是因為:美國和中國香港金融市場成立比較早,擁有發達的金融機構和完善的制度建設,阿里、騰訊、京東在這裡上市,能夠獲得更高的估值、更透明的遊戲規則、更健康的成長價值;

第二:阿里、騰訊、京東都是互聯網+企業,依靠的是人力資產而非固定資產,所以在發展前期沒有足夠的抵押資產拿到銀行貸款,而當時中國的風險投資幾乎沒有;因此阿里、騰訊等前期融資的來源大部分是外國風險機構,它們的註冊地又放到了開曼群島,導致以外資的屬性,在中國上市,是相當麻煩的;況且外國風險投資機構,也希望自己投資的企業在本國上市,他們容易監管和套現,畢竟規則、人情、資源都輕車熟路;

第三:中國要求上市企業有很好的盈利能力,針對於初創企業,是一個極大的門檻。

阿里巴巴準備近期香港上市,為何互聯網巨頭們都不選擇國內IPO?

不過讓人大跌眼睛的是:所謂的具備較好盈利的、高標準、嚴要求的中國上市公司,絕大部IPO即巔峰,然後就是股價一路跌落,又堅持不分紅,導致投資者即得不到股價上漲的資本利得,又得不到股利,無法從這些上市企業得到任何價值,最後只能付諸於短線投機,股民賺股民的錢,和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大勢,是井水不犯河水。

中國的股市簡直成了上市企業高管功成身退,賺取高額養老費的合法手段,IPO定的市盈率又普遍過高,導致高管們上市後不用努力上漲股價,就能通過原始股套現,獲得鉅額貨幣。

就這樣,中國的股市,既沒有起到為中小初創、高潛力企業融資的目的,也不能為投資者帶來長期價值,讓大量稀缺資本用來投機博弈,簡直是暴殄天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