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成名的书法家为何越写越差?

近年来,总感觉自己静不下来,登讲台、刷微信、乘高铁、举酒杯,头脑芜杂,步履匆匆,一边享受着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便捷与舒适,一边体验着科技时代附加给人类的功利与浮躁。

早期成名的书法家为何越写越差?

杨文浏书法

前几日读到《书法》杂志杨勇先生写得卷首语,文笔犀利,洞见深刻,很有触动。我们的书法、我们的书坛,还有我们自己,都很难独立于现实之外。就像我们自己的书斋,看似移步即至,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一方天地、一隅净土,但随着各类活动与平方尺的侵占,还有几分是真正属于断了俗缘的清静。

早期成名的书法家为何越写越差?

杨文浏书法

我曾经写下这样的句子:还记得那间卧室,靠窗是土木匠弟弟打制的一方书案,没有高档、专业的文房百器,有的只是一腔激情,满心梦想。

很怀念最初学习书法时的纯净与安然,就是醉心笔墨、流连于经典,得意于笔下的欹正方圆、浓淡枯湿。记得临帖不得笔时的种种苦恼,记得啃读古书论时的些许困惑,记得在琉璃厂购得一册新帖后的如获至宝,记得第一次获奖后的彻夜难眠,那些属于书法的酸甜苦辣、失望与惊喜,都显得那么纯粹、那么温暖。

早期成名的书法家为何越写越差?

杨文浏书法

但随着入展与获奖的增多,渐渐地,那颗敏感的心不断地蒙上尘埃,生出些许枝枝蔓蔓,有世俗的、有功利的,最初的纯粹化作一份念想。

现在理解了为什么好些早期成名的书家创作水平停滞不前,甚至越写越差,被“后浪无情地拍在沙滩上”!历史总是不断地重复,现在的我、包括与我差不多的60后、70后们,不也正面临着同样的情状与尴尬么?不禁想起神秀的偈语“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早期成名的书法家为何越写越差?

杨文浏书法

人是不能懈怠与虚妄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道理都懂,但真正愿意停下脚步,抬眼望望头顶的苍穹、低头看看脚踩的大地,是需要智慧与苦行的。

所以,我们总有许多人走着走着就落后了、掉队了,被时代所抛弃,而历史的车轮依然滚滚向前。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砥砺前行者回头一看,可能正如那句词的感慨: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早期成名的书法家为何越写越差?

杨文浏书法

早期成名的书法家为何越写越差?

杨文浏 ,安徽长丰人。中国书协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安徽省书协篆书委员会秘书长、合肥市书协副主席、第三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七子”之一、安徽省十大青年书法家。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展等近30次,并多次获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