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演技派》總導演胡明:100個導演和我說,不要做這綜藝

獨家專訪|《演技派》總導演胡明:100個導演和我說,不要做這檔綜藝

文|秦明(珞思影視研究組)

昨晚,預熱了很久的《演技派》終於上線。

作為三大視頻平臺中最後一個向“演技題材”出手的玩家,優酷視頻聯手中國最懂市場的製片人於正,以及頭部網綜《火星情報局》的製作班底,以“年輕演員片場生存真人秀”的形式,亮出這臺“壓軸大戲”。

獨家專訪《演技派》總導演胡明:100個導演和我說,不要做這綜藝

節目片頭,於正一番慷慨激昂的“誓師宣言”後,緊跟全屏醒目花字[本節目根據於正電視劇真實製作流程創作],釋放出與眾不同的氣場。

一期節目下來,觀眾對《演技派》最鮮明的印象,也確實是節目與其他行業同類迥然不同的模式。第一期以“選擇”為題,30位青年演員排隊“見組”,接受於正、吳鎮宇、張靜初、張頌文四位老師的集體面試,表演打動老師或展現出有潛力空間的演員進入下一輪,有機會拍攝於正親自編劇的古裝大戲。一輪選擇過後,留下來的只有12名晉級者和4名旁聽生。

獨家專訪《演技派》總導演胡明:100個導演和我說,不要做這綜藝

除了於正一如既往嶄露營銷鬼才氣勢,拋出“正小生”等新穎行業名詞,吳鎮宇薅禿頭髮,張頌文教科書級別的演技教學,張靜初親自下場對戲等細節都很有記憶點。

要知道,在《演技派》之前,從一線衛視到頭部視頻網站,幾家平臺都已圍繞演員和演技話題“發聲”,群雄下場,這不是一條“無人問津”的賽道。題材不獨有,對手不簡單,甚至觀眾可能都有些疲勞,節目姍姍來遲的底氣何在?

在節目緊張錄製的間隙,捕娛記(ID:ibuyuji)獨家專訪《演技派》節目總導演胡明,他非常清楚這是一種困難模式的選擇,“身邊起碼有100個導演和我說,不要做這檔綜藝。”但長達半年向於正、張頌文這些[業內人士]討教下來,胡明越來越堅定做這件事情是有價值的,“我們每天看到的都是這個行業裡面的花邊、狗血、爭議,整個演藝圈一直在被消費,所以我想給這個圈子裡所有的演員一次被正確討論的機會。

獨家專訪《演技派》總導演胡明:100個導演和我說,不要做這綜藝

獨家專訪《演技派》總導演胡明:100個導演和我說,不要做這綜藝

剔除花邊、狗血與爭議

觀眾會真的想看錶演是什麼嗎

“我在這一行20年,我拍了48部戲,我覺得我呈現出來的東西,肯定是別人呈現不了的。”

“大家看好了,這是我第一檔綜藝,也是我最好的一檔綜藝,趕緊來吧!”

作為圈中公認的營銷鬼才,《演技派》裡的於正是大家熟悉的味道,“我覺得我這幾年非常幸運,基本上沒有走眼過,所以我想把我選角的所有經驗放到這個綜藝裡面,選出一系列的年輕的新人,用他們來拍一部戲,劇本我會親自來寫。我想告訴觀眾,表演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於正所說的不容易,在第一集節目裡表現為“年輕演員大型求職碰壁現場”。被張靜初蓋章演技好的昌隆,在與學弟的對戲中丟掉節奏,止步於一輪遊;一起面試的同行認為肯定能過的專業學霸周陸啦,表演完被於正質問,“表演是為了滿足你自己還是滿足觀眾”;有人表演完就被告知“可以離開了”,在一群面試者惋惜、同情的安慰中,強顏歡笑離場。很多觀眾表示看了《演技派》才知道演員也不過是一群“社畜”,不管你是簽了徐靜蕾或者於正,還是以前演過倪妮的弟弟、和陳坤飆過戲,在見下一個組時就又回到被人挑選的狀態。有網友說,“第一次有演技類節目把演員見組、試戲、等待這些平淡日常拍出來”。

獨家專訪《演技派》總導演胡明:100個導演和我說,不要做這綜藝

除了臺上三分鐘,節目用具象到演員自我介紹前先要拍四個角度照片這樣的細節,向觀眾展現“臺下十年功”的更深度內涵。把綜藝節目拍出“表演科普教材”的精細與專業程度,不怕觀眾覺得無趣嗎?

對此,總導演胡明坦言,為節目做準備的半年時間裡,身邊大概有100個導演跟他說不要做這檔綜藝,因為包括他自己在內,最初對這件事情也沒有足夠信心,“我身邊很多朋友都在問我,說你這個節目裡面都在談表演,為什麼要讓觀眾去學習這件事情?很多時候,也會讓我糾結。

獨家專訪《演技派》總導演胡明:100個導演和我說,不要做這綜藝

流量與演技的爭議,演員行業高片酬,演員與演員搶戲、炒CP、交惡……這些噱頭與話題,成為大眾對影視行業的主流認知。但胡明深知,任何一個行業,拂去表面這一層迷霧,湧動在其下的才是更完整和真實的行業生態。

如果做一檔純粹探討表演這件事情的節目,會不會有人願意看?在同於正、張頌文、吳鎮宇、張靜初這些[業內人士]的接觸過程中,在整個導演組硬啃《一個演員的修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專業理論的學習中,胡明慢慢釐清做這件事情的價值,並堅信表演本身就是能夠吸引人的。“演員本身的真實想法是能夠打動觀眾的,所以我一定不會做一個有話題沒有乾貨的表演類節目。

獨家專訪《演技派》總導演胡明:100個導演和我說,不要做這綜藝

給胡明帶去深深震動的,還有張頌文與他的一番交心。前期溝通中,張頌文曾對胡明說“很怕這個節目”,他擔心自己在行業裡面打拼了二十幾年的時間,所有的事情就被一個節目毀了。“其實中國90%的演員是像張頌文這樣的,他到了40歲左右,才讓家人過得稍微好一點。但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演員,甯浩、陳嘉上等很多導演的電影,都請他當表演老師。”

胡明覺得,大家目前對影視行業的一些“差評”,如明星逃稅、流量高片酬、花邊八卦這些話題噱頭,並不是行業全貌,充當金字塔下面基石的那些演員,才是這個行業裡的大多數。“我其實也很想在這個節目裡去告訴觀眾一件事情,就是除了我們看到的楊冪、趙麗穎這些尖尖上面的人,中國90%的演員其實過得不好。像張頌文老師這樣的演員,其實是需要一次被正確討論的機會的,所以我做這個節目,一定是要去打通所有演員內心的感受,我們不去討論那些狗血花邊,就真真正正地去關注,演技到底是什麼?

獨家專訪《演技派》總導演胡明:100個導演和我說,不要做這綜藝

《演技派》不想消費老師之間的矛盾,也不想放大觀點不一樣的噱頭,一群年輕演員在這個節目裡真實的表達,真實的挫敗,真實的成長,給觀眾看到真實的演藝生態,是導演組想要達成的效果。在胡明看來,TVB演員訓練班出身、在實戰表演中“成精”的吳鎮宇,有北電科班學習經歷、教演員演戲的張頌文,在表演前會思想先行、重構人物合理性的張靜初,“這三個人加在一起,就是一個為年輕演員提供解決方案的最大化組合”。

獨家專訪《演技派》總導演胡明:100個導演和我說,不要做這綜藝

雖然我們的老師、我們的演員都不是那種突出到很難忽略的人,但我認為做一檔有趣的節目和一個有用的內容,最重要的是自信,對演員、對錶演這個題材要有信心。

眼下,大眾對探討演員表演充滿熱情與興趣,而在還未完全退潮的流量與IP的行業氛圍內,綜藝為很多演員提供了一方舞臺,爭取輿論關注自己、觀眾看到自己、工作機會光顧自己的機會。但一檔內容產品的價值使命,除了讓觀眾開心,它能否為行業裡的年輕人帶去正向的情緒和職業生存能力,是《演技派》貫穿於製作中的思考。

“對互聯網作品來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它除了有趣之外,一定要有用,它才能夠有價值。你看完這檔節目,就知道哪些表演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是狗血的,哪些是沒意思的,我們覺得這些對大家是有用的。”

獨家專訪《演技派》總導演胡明:100個導演和我說,不要做這綜藝

“於正片場紀錄”的一次嘗試

連續劇發展與真人秀真實“打架”

雖然弄清了想表達的方向,但用怎樣一種形式把內容“包裝”出來,還要照顧綜藝角度的可看性,怎麼做,是胡明和導演組在確定節目內涵家之後,思考的下一個重點。做第四季《火星情報局》時,胡明與以嘉賓身份參加節目的於正有了一次正面接觸,通過影視作品知道的那個“爆款製造機”,生動出現在眼前後,令胡明對這個人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產生極大興趣,“突然就有一種想法,是不是可以做一個關於於正拍現場的紀錄片

獨家專訪《演技派》總導演胡明:100個導演和我說,不要做這綜藝

“一個製片人如何挑演員,怎麼根據這些人寫劇本,然後怎樣把它拍出來,又怎麼獲得觀眾的驗證,這是一個完整的邏輯。或許通過於正,我們就可以把整個影視圈裡面‘一部戲是如何誕生的’揭秘出來。”

2018年12月,於正作為“副局長”參與的那期《火星情報局》播出時,胡明帶著核心製作班底找到於正,聊開了自己的想法。他要求整個導演組看專業表演書學習,瞭解什麼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到2019年8月8日《演技派》正式開始錄製前,導演組花費將近半年時間去體驗於正的生活,去上張頌文的表演課,建立對[表演]這件事的概念。

獨家專訪《演技派》總導演胡明:100個導演和我說,不要做這綜藝

“我不能夠憑想象去做這個節目,所以導演組花了半年的時間去上表演課,在於正的推薦下看了很多關於表演的書,然後再開始慢慢推動我們要做的事情。”

以演技作為主題的綜藝節目近幾年層出不窮,也通過各種垂直細分的方式,追求著內容突圍。這其中既有棚內選秀思路的競演節目,也有引入演技學習的養成類真人秀,以及全明星陣容成功製造吸睛話題的舞臺演技PK……毋庸置疑,演技類綜藝以不同方式入局,但都致力於展現影視行業中的職業生態。由此延伸出的演員演技爭議與探討,帶著強烈的辨析價值,掀起大眾關於演技優劣的洶湧熱議。

與於正深度交流之後,胡明稍稍修正了自己的最初構想。仍然以於正製作一部電視劇的全過程為切口,加入多次體驗式演技課程和真實試鏡爭奪角色的真人秀內容,將這一整個過程真實記錄下來,更具實戰性地呈現“以戲定角”、“以劇代練”的真實片場環境。

獨家專訪《演技派》總導演胡明:100個導演和我說,不要做這綜藝

“其實一部劇從籌備到拍攝再到後期要花幾年的時間,但我們錄製只有三個多月,而且我們是一部邊拍、邊寫、邊拍的連續劇,每一集的選角都不一樣,然後於正老師根據每一個人寫的戲又不一樣,每個人在戲裡面的表現和在真人秀裡面的表現會決定他在劇裡面的角色命運,所有的東西都在變化,非常複雜。”所以胡明苦笑表示,“我們是給自己挖了一個巨大的坑”。

他用了一個非常直觀的例子來說明其中的[燒腦][困難]。例如某一集根據演員表現選出來下一場戲的男女一號,但實際拍攝時出現一種情況,就是男孩兒表現很好但女生狀態一般,那對於連續劇編劇於正和節目導演組來說,怎樣既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又能夠不破壞真人秀真實、不人為干預的原則?

“比較容易的做法,是繼續把這兩個人的故事線寫下去。但按照節目的規則來說,你表現不好就是要離開的。那麼如果編劇把女生的角色寫沒,這樣一來對錶現優秀的男孩兒而言又是不公平的。”而節目三個月的錄製週期中,於正、胡明以及整個導演組,一直都在與這樣一個異常複雜的敘事循環“博弈”。“

節目中有很多這樣矛盾的時候,對於編劇的考驗,對於我們拍攝節目的調度,是非常大的麻煩,我們幾乎每天都要去做這樣的梳理和考量。

獨家專訪《演技派》總導演胡明:100個導演和我說,不要做這綜藝

三個月的“演技熔爐”

用“演員養成記”詮釋表演是什麼

“你演得好,我就給你加戲,演得不好,下一場就殺青了。”於正節目一開始的這句表態,更像一則片場箴言,它既是這檔節目敘事發展的動力來源,也是演員在片場“求生”的內在邏輯。

早在節目開播前,於正就在微博上指出,《演技派》不是競技類舞臺,不簡單通過一場表演和一次舞臺來定義演員演技的成敗,“演員的考核應該是即興表演、心理素質和紮實的基本功,這是手段,不是目的。”如首期節目所展示的,《演技派》配備真實的影視製作氛圍與資源,依託於一部完整作品誕生的過程,把青年演員在片場生存的種種隱秘與掙扎“攤開”到檯面上。

獨家專訪《演技派》總導演胡明:100個導演和我說,不要做這綜藝

第一期圍繞“選擇”主題,30名年輕演員接受的“見組”考核,是演員能夠進到一個劇組,拿下一個角色要跨越的第一道檻。出演過《長安十二時辰》、《知否》等劇的王鶴潤就說,自己目前拍過的12部戲,有一半是面試來的。擔任節目表演老師的張頌文,曾有兩年的時間就在頻繁的“見組”中度過,“兩年我見了差不多600個劇組,被否定了將近600次。”

在演技類節目序列裡,《演技派》第一個將見組面試這個“大魔王”環節鮮活地呈現在鏡頭前。表演情境合不合理,演員演得好不好,老師點評有沒有說到觀眾心裡,都以一種非常直觀的效果給到了大眾。

相依為命的兄弟倆,弟弟在超市偷了東西,哥哥接到通知趕去領人,周陸啦表演完就承認自己拖戲,張頌文一針見血指出他是為了滿足自己“演爽”;有重大火情災害發生,年輕消防員要在出警前給家裡打通電話,謝彬彬演成了啼笑皆非的鬧劇,吳鎮宇滿臉寫著問號;演出在小雨中走20米進到室內,趙天宇又是擰衣服袖子又是脫鞋倒水,被張頌文點出生理反應與現實生活脫節。

獨家專訪《演技派》總導演胡明:100個導演和我說,不要做這綜藝

獨家專訪《演技派》總導演胡明:100個導演和我說,不要做這綜藝

一定程度上,節目所呈現出來的表演實戰與老師教學,解決了演技類節目長期飽受爭議的一個點:怎麼定義表演的好壞,老師的評判標準是否讓人信服。《演技派》用即興表演、生理反應、演員基本功三要素構成的現場情景考核,讓這些20來歲,演過網劇主角,在中戲、北影裡可能是尖子生的[演員新軍],在高下立見的表現面前,開始萌生對自身業務能力的檢視。

獨家專訪《演技派》總導演胡明:100個導演和我說,不要做這綜藝

基於演得好可以留下、演砸了就要走人的殘酷現實,以“選角”開啟的這場片場生存真人秀,對於這些職業生涯才起步的新人來說,就像一個為期三個月的“演技熔爐”。本來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但差距是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的,從主角變配角,從配角到群演,從群演到離場抑或絕地求生,種種心理落差也在這個過程裡一點一點生根發芽。

以劇代練,可能是演員最快的成長路徑。”胡明透露,所有演員來到節目組的第一天,他跟他們說的就是“不要去想怎麼錄一個綜藝節目”,“所有觀眾對他們的評價標準只有一個,就是他們的演技在這三個月中有沒有突破。

在胡明看來,演員是天生知道觀眾愛看什麼、自己怎麼表現能討好看客的一群人,所以他要幫他們去除這層雜念。如何在一個劇組裡活下來,並活得越來越好的生存緊迫感,是倒逼這些演員必須成長、必須磨練演技的最大動力。

獨家專訪《演技派》總導演胡明:100個導演和我說,不要做這綜藝

演員都太聰明瞭,都太會包裝自己和隱藏自己。我不希望他們來這裡靠談戀愛,靠製造話題博取眼球,演技才是他們在這個節目裡唯一的通行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