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刚毕业工作只有月薪三千多,都会拼命的努力,但有的工作几年后,就过着老年人般的生活了?

物理知识工作室


大多数职场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刚毕业的时候,工资拿的最低,但是工作的干劲却十足,都拼命的努力工作,以便得到锻炼和认可。可是随着工作经历的增长,过不了几年,很多曾经努力奋斗的员工就不再拼命的努力了,往往会安于现状,不再有雄心壮志了,只图工作能够安稳就够了,早早地就过上了老年人的生活。为什么会如此?

在我看来,工作的陌生感、胜任力是诱导刚毕业的员工拼命工作的直接原因。大家都知道,学生在刚毕业踏入职场的时候,对工作非常陌生,当他们由学生转变成职场员工的时候,他们对工作感到非常好奇,充满了陌生感,为了能够快速的适应职场环境和工作,为了能够胜任工作,所以刚毕业的职场员工都会拼命的努力工作,以便将自己的理论应用于实践,让自己掌握工作技能,更好的在职场上发展。而这个阶段,因为毕业没多久,工作资历浅,所以工资是最低的,可是这不会影响员工的奋斗热情,因为员工都存在一个信念,当自己熟悉工作后,胜任能力大增,就会有升职加薪。所以,刚毕业的员工即便月薪只有三千多,都会拼命的努力工作。

但是,工作的适应性和安逸感却容易导致员工安于享受、不再奋斗。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刚接触工作的时候,工作的热情非常高涨,不用领导安排就会努力的工作,可是干了几年工作后,当我们对工作非常熟悉后,就觉得工作仅仅是按部就班的事情而已,没有任何的难度和挑战,所以闭着眼睛都能把工作做好,这种对工作的适应性让员工失去了学习和奋斗的环境,加上每个月领着稳定的工资,到点下班回家,这种由工作而衍生的安逸生活更加的让员工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因此,工作几年后,员工对工作也失去了当初的新鲜感和热情劲,工作就会变得平淡无奇了,自然不会再那样拼命干。

总之,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工作经历,算是一种普遍现象吧。如果想要保持工作持续的拼搏和奋斗状态,那就需要我们员工对自己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践行,否则的话,当工作激情和新鲜感失去的时候,都像个老人一样按部就班的工作和生活。


Sir聊HR


一个学员刚毕业的时候进了一家国企做销售,第一个月到手工资2800,后面几个月平均在4000左右。

在一线城市,这样的薪水的确算不上很高,但学员却非常的努力。第一年为了能够快速的积攒客户资源,几乎每天都会主动的加班,整整一年的周末几乎没有休息。

现在,学员依然还在做销售,但是却再也没有了原来的激情,基本上每天都是被动性的处理一些工作和客户的事务。

所以,题主提到的问题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刚毕业,对于薪水的追求度相对低

相比于工作几年之后,刚毕业的学生相对来说会更看重能力的提升和个人的成长。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刚刚毕业的自己,就是一张白纸,严重缺乏工作经验。

相比于薪水,他们往往更希望快速的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所以,哪怕是薪水不高,也会非常努力的工作,希望尽快的得到历练,以获得成长。

二、刚毕业,思维更偏理想化

大部分刚毕业的学生,都会偏理想化,对生活、对工作也充满了美好的期待。他们大多都会认为:所有的事情只要努力了,就会有回报,哪怕没有汇报也会学到。

就像我开始提到的学员,他那么努力的开发客户,其实他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成功的概率是由多大的,但是他的内心是认定,哪怕没有自己期待的那么好,但是至少过程中,自己能够学到如何和客户交流和沟通。

三、工作几年之后,会有自我感觉良好之态

相比于刚毕业,工作几年之后,特别是获得过一些小成绩之后,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无论在工作能力上,还是在工作经验上都有了一定的竞争力。

这个时候,对于一般的小的工作或者小的事情就不会太放在心上,更不愿意亲自去做。再加上之前可能做过很多类似的事情,感觉没有挑战,就会呈现出一种疲态,也就是题主所说的老年之态。

四、工作几年,会变得更加现实

工作几年,不再像刚毕业时那般天真,觉得只要努力就可以。会渐渐的明白,很多事情,不是努力就行,更要靠选择、机遇、市场等等。

当一个人看透了这些,再加上越来越明白工作的意义,即养家糊口,那么对待工作的态度就会发生转变。

可能原来时充满着期待和梦想的,现在只是一个养家糊口的事情而已。所以,不再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热情,特别是当工作比较稳定,薪水和绩效不怎么挂钩的情况下。

虽然,我说题主提到的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但还是希望大家不要这样去做,毕竟生命有限,浪费掉的都是自己的时间和青春。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焱公子


这个问题,还在于自己的内心,以及自己的性格,看自己是怎样的人!

大约讲一下我个人经历吧!

1,2003年毕业,就职于大型国企,刚开始工资900元,12个月后长到1300元。在工作中,学习各种做事方法方式,收获颇大。但感觉未来很容易遇到天花板,放弃了这份稳定工作。

2,2007年,换到林业公司嘉汉工作,几乎拼尽全力,做的也还算是不错,由于公司被做空了,裁员。老板想要留着我,自身感觉可能没什么意义,只能拿一份工资而已,就离职了。

3,2013到2014年,几乎等于过度吧,很认真的在工作,可认为不是自己想要的,离开了。

4,2015到2018,做木材加工的刨切,自己非常喜欢,也非常认真努力,贸易战再加上市场原因吧,自己离职了。

5,2018到现在,自己开始创业做籁贡山茶油生意,起步,比较困难。不过呢,给人打工时候,我都全力以赴,自己做事情,一定会坚持,坚持,再坚持的!!

总之,自己心态要好,要认真做事,努力了,不后悔!!


籁贡山茶油吕晓明


这应该是职场很普遍现象吧。

现象很普遍,但原因却不同。就说说我吧!

刚毕业开始工作那时,连你所说的三千多都没有。不过,那时的确很拼,每天晚上下班十一点多了,还坚持每晚画一个小时左右的画,正由于我的努力,当时的绘画进步也很快,我也创作能力也渐渐地得到社会的肯定,记得当时时任湛江文化局局长的张建瑜局长还亲自出面为我物色老师,我也成功地拜了恩师。可是,渐渐地,我就发现了,纯艺术这条路并不好走,并不是你有天赋,你努力了就会成功,当时画坛几乎全是靠市场运作,而各类大赛奖项也是内定的,各级协会社团几乎都是一群占坑不垃屎的老家伙霸着,要不是这几年抓得严管得严,相信至今仍然如此。后来也就打消了进军画坛的想法。

再后来,开始全身心扑到工作上去,以为有付出必有同等的回报,所以自从进入新公司后,凭着多面手的实力,先是独自一人完成了以前两个文案的活,接着又把设计师淘汰了,一个人独掌起一份企业刊物。可是,渐渐地,我才发现,尽管我付出那么多,收入并没有改变,不仅仅如此,公司里居然还存在着很多不劳而获的人。渐渐地我也就明白了职场的一些无奈。认识到这些后,我也开始变成了老江湖,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公司也很难招到像我这样的多面手,所以对我也睁一眼,闭一眼。就这样,我在那家浑浑噩噩地过了几年。也许,这就是你所说的那类过着老年般的生活吧!

后来,心里开始变得很矛盾:想努力工作,觉得对不起自己;而只想得过且过,又觉得对不起良心,毕竟还拿着人家的工资呢。

再后来,经过再三思虑,最终还是辞职了,因为我怕再呆下去,也许会被社会淘汰的。


湛江吴志贤


哈哈哈,有时候不逼自己一把,还真不知道原来自己什么都能搞砸,包括自己的人生。

刚毕业时候,一个月工资1900,扣除杂七杂八的保险之类的,到手能有1200。这不是零几年的时候,而是2014年。这种情况坚持了半年。

现在来说一说工资低我坚持的原因。

1,当时的想法是,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全身都是干劲儿。

2,收入低只是暂时的,只要开了单,够我吃很久。

3,积累经验。

那么我坚持的结果呢,就是出单了,还是三十万的单子,对我这一千多工资,三十万真的够大了。提成呢,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多,三千块钱,还不够我倒贴钱请设计吃饭的,虽然请客户公司会报销一部分。

这跟我想象中的差距太大了。做着体面的工作拿着高收入的梦想彻底破灭,所以毅然辞职。

现在工作有几年了,经过几次跳槽,确实生活像老年人,有点佛系。

赚得多多花点,少就少花点,准时准点上班下班,做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像个机器人。

想改变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上进没有路子,底层的沉淀让自己身边交际都是一样的一无是处。

这些年搞砸过太多事,失去的不只是时间和金钱,还有以往引以为傲的自信。有时候冲动起来也想逼自己一把,再试一次吧。但是冷静之后,又感觉自己注定要失败。

像我这种年轻人就是不认命,但也不敢动,就等着哪天掉下来个大馅饼。



奕大白


因为看破了,看明白了……

本人就业于轨道公司,已经三年了。轨道公司跟大铁不同,工资只有大铁的一半,劳动强度却不比大铁轻松!劝要来地铁的朋友别来!这个地方很坑!

刚刚来的时候,我们属于第一批第二批技术岗位,本来以为努力就会升职加薪,以为只要好好干就会前途光明。那时候,拿着两千的实习工资,很努力很努力!无偿加班加点,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可是当我看到升职加薪的并非是那帮努力工作的,而是有关系有背景的!而且我们这行需要上夜班,很多时候需要干到夜里三四点。这就这样干了两年左右,公司体检才知道,身体早就变差了!而上级为了升职,不断的给下面加活,变本加厉!但工资却没有大的变化!更主要的是领导腐化严重,很多设备在一开始就不是好的投入运营的,导致下面技术部门没日没夜的工作,抢修,维护……

从上面可以看到,无论你怎么努力,其实结局已经确定了!努力工作的也不过如此!只不过是上级升职的垫脚石罢了!

有很多人说国企轻松。我敢说,那是没有进过国企的,我们四班倒,一白一夜休息两天,也有很多人说时间很多,我想说那是没有上过夜班的!国企开会多,形式主义严重!

本人已经决定辞职!劝君莫入轨道,一入轨道深似海!


追梦赤子心21754242


这个问题我太有感触了!

刚毕业的时候,走出校门,来到公司,看到别人都那么忙,老大单独办公室有助理安排时间,每天会议不断,各种大咖到访,瞬间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低矮到尘埃里,唯一的感想就是快快学东西,把自己变得有用,不被淘汰,那时候就像打鸡血一样每天都很努力,去的最早,走的最晚,进步也很快,很快就掌握了本职工作,大概一年后看着新进来的毕业生,感慨万千。然后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开始懈怠!



最开始的懈怠是不那么积极了,也会钻钻小空子,上班时间领导不在就看个电影或者和同事出去溜达喝喝咖啡什么的。



后来就是谈婚论嫁的事情占据了首位,将近半年都在准备结婚的事情,再后来就是怀孕生娃,做了妈妈以后,工作与家庭的平衡是很难的,更多时间脑子里装的都是孩子,根本没多少精力忙工作,渐渐变成老油条!这种时候工作其实就是流程化模块化作业,不求质的飞跃,只求量的完成。



我总结慢慢变成这样最主要原因是身份的转变!由于个人的成长,环境的变化,不同身份的转变,自身关注的问题也会转变,人向来如此,征服了一块领地就会再去征服另一块,而不会在原来的领地上植根生存,将其生活化,而是永远在前行,在寻找,在征服。而且很多人认为工作只是养家糊口的一种手段,没必要去拼命,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来越没有激情的原因吧!


五两五


确实有这种现象,工作几年就失去了对于工作的热情,就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说一个我朋友的例子。89年,已经工作8年多,是一名职业宝妈,她经常跟我聊天说,她现在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虽然觉得这样不好,但是每天就是公司和家两点一线,业余的时间就带娃,没有其他兴趣和爱好,工资4000多,年底年终奖1万多(这个结合公司业绩有浮动),上下班有班车接送,确实有点老人的生活,工作上也几乎不怎么加班。


为何会失去了动力了呢?

按照她的想法,是觉得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努力,因为是文职的工作,基本没有什么上升 的空间,没有一门技能,可替代性强,去到哪里都差不多是这个工资水平。

现实情况让她觉得无奈,孩子小,离不开她。老公也是差不多比她高出2000多的工资,也是没有什么上进心。所以就这么过着,虽然不满意自己的状态,但也没开始改变。


习得性无助

刚开始毕业的时候薪资3000多,我们会觉得不满意,因为有生活压力的压迫,而且工作经验还不足,觉得依靠自己的努力可以获得更多,但是随着工作经历增加,在过程中不断受到挫折,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进入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

而这种状态如果自己没有意识到,就容易一直这么下去,没有想要突破和改变,这也有点像是在舒适区待久了,不想走出的感觉。


总的来说,对于失败的态度导致了这个现象,有些人遭遇几次不好的经历之后就会觉得自己就是这样了,没有提升的空间,而刚入社会的年轻人,觉得一切都还有可能,自己也还有很多潜力。


我是小媛,欢迎关注小媛笔记。

小媛笔记


这可能是大多数职场人普遍的一种状态。

一、毕业生刚进入社会,想急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大部分的毕业生结束四年的大学生活之后,想着终于可以进入社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了,可以说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是带有远大的抱负离开学校,走进社会的。

记得当时自己在大四的时候也有过规划:毕业后工作两三年,在某一城市站稳脚跟,先买车,工作五年左右,可以考虑在城市买房或者创业,然后迎娶白富美,过上优越的生活,走上人生巅峰。

但是,很多情况下毕业季正式找工作的时候就受到社会的残酷打压,毕业生找工作不容易,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本以为刚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就可以实现月薪过万的,但是现实很残酷,大部分毕业生找到的第一份工作都只是三、四千的月薪。

工作找的来之不易,就算薪酬待遇和预想的落差较大,但是觉得自己大学学了满腹知识,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得到公司和领导的认可,然后给自己提拔加薪,最终也依然可以快速实现自己原先的愿望的。

二、工作几年之后,就过上了老年人的生活。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工作了几年之后,对社会、对工作了解得更多,慢慢接受了社会的残酷现实,刚毕业时的那种冲劲,那种拼劲慢慢消失。

毕业前想着毕业之后第一份工作就能实现月薪过万,结果工作几年之后都达不到这样的收入水平;毕业前想着工作两三年之后实现买车,结果工作几年之后发现偶尔打个的都觉得奢侈;毕业前想着工作五年左右可以买房或者创业,结果工作几年之后别说买房,在市中心租房都差点付不起房租了,创业,就更加不用想了,自己经过一番分析之后发现自己性格和能力都不适合创业,好不容易想搏一把,但是又不知道做啥,创业资金和项目都是大问题。

时间一长了,自己就放弃了当初的那些远大理想,觉得还是老老实实地打一份工,领着那饿不死的工资,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当初是奔着成为首富而努力的,现在就想着每年能维持正常生活,略有存款即可。


雨沫聊职场


这个现象确实是现在大多数人的真实的生活状态。

刚毕业的时候,正是我们人生中锐气正盛的一个阶段。满心的抱负,摩拳擦掌的要做出一番事业出来。那时候你或许会牛气哄哄地说:给我一根杠杆,我能撬动整个地球。同时我们也没有了经济来源或者说不愿跟家长要钱,在你要吃饭要生存再加上混身充满干劲儿的情况下,无论工资多少你都会去拼命努力的工作。再者初入职场,会发现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好多在书本上学到东西平时工作是用不到的,也就更加激励着你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自己充电。所以这时候的拼命是为了生存。

工作几年后,一路的磕磕碰碰早已磨平了你的棱角,收入也提高了很多,工作生活也相对稳定了,也就再也没有当年的那股拼劲儿了。这时候你或许就会对自己说:我这辈子可能也就这样了,所以明明还年轻的你过上了老年人的生活,每天的生活似乎都一样,没有惊喜,没有意外,同时也觉得这样的生活也挺好。人总是这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你处于一个相对安逸的环境的时候再走出来是很难的,因为你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打心底里不愿意改变。

想想现在的自己,每天做着多少我们五六十岁退休以后也照样能做的事情。没有激情,没有干劲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然后慢慢老去。所以动起来吧,再不疯狂一把我们就真的老了,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每一天都是精彩的有意义的。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