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从师”“从众”心理,使学生敢于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给老师提出批判,往往有一些顾虑,一是教师对知识的“权威”性在学生的心目中久已根深蒂固,对教师提出质疑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再者学生还担心如果老师错了真丢面子,下不了台阶,从而顾虑重重。然而,要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先要淡化学生“从师”心理。消除学生心中的忧虑。鼓励学生对教师提出建议和批评。有时候教师可以故意出错,创造质疑的机会,让学生指出,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如在解决“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需要9分钟,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这根木料锯成4段,需要几分钟?”这个问题时,学生读题后,多数学生很快回答需要12分钟。当时,教师有意对这个答案表示“赞成”,对学生说:“老师也是这样想的,有不同意见的吗?”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你和同学们的见解,我认为应该是13.5分钟。”继而清晰的阐述了他的解题思路。听后,同学们豁然开朗,不住的点头,此时老师带头鼓掌,并对这个同学深入思考、大胆质疑的品质大加赞扬。这样消除了学生唯师是从、从众心理。促进了学生批判意识的形成。

消除“从师”“从众”心理,使学生敢于质疑

敢于质疑权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