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杀死”了孩子的学习动力?

学习,就像一场长跑。

在学习这场长跑的过程中,孩子们要想取得胜利,必须要有充足且持续的学习动力。可是,总会有一些学生跑着跑着就慢慢丧失了斗志和动力。

是谁“杀死”了孩子的学习动力呢?

1.缺乏合理的学习目标

我国先哲朱熹有这样一句名言:“百学须先立志”,意思是无论做什么学问,都需要先立下远大志向。

学习也不例外。要想学习好,也需要有志向、有目标。

很多学校都会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规划自己的人生志向。作为老师,我也经常给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可遗憾的是,总有一些孩子经不起学习与生活的锤炼而越来越迷茫。紧张的作息时间、激烈的竞争压力往往会使这些孩子逐渐丧失最初的斗志和雄心,逐渐缺乏明确而合理的学习目标。

学生一旦处于这种境地,ta很可能就越来越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而学、该怎么学、该学成什么样了,也越来越缺乏该有的竞争意识和进取意识了。

对于学生因丧失斗志、缺乏目标而出现的这一系列状况,如果老师或家长不及时干预和有效引导的话,学生的学习动力就有可能会慢慢被消耗殆尽,学习状况只会越来越糟糕。

2.缺乏老师关注和认可

学生往往都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重视。

这是正常的,所有人都有被别人关注和认可的需求。

正因为在内心深处有被老师关注和认可的渴望,所以,当一个孩子的付出与进步被得到老师的认可或赞赏时,ta可能就会更加自信,进而也会爆发出更强的学习动力而学得越来越带劲。

相反,如果一个孩子总是感觉老师不关注自己,或对自己关注很少,或者自己的付出与进步得不到老师的认可或肯定,ta可能就会感到失望、失落。而一旦这种失落感长期存在,ta在学习上就有可能一步一步开始走下坡路。

面对孩子们普遍希望得到老师关注的情况,作为老师而言,公平公正地关注每一位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另外,老师要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付出与进步,在可以表扬时要毫不吝啬地对孩子加以表扬。

当然,现在很多学校往往班容量都很大,老师往往很难完全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细微变化。这个时候其实也需要孩子自身转变观念和认识,真正优秀的孩子应该明白,即使没有鲜花和掌声,自己也该为了梦想而坚持、努力!

3.缺乏家长引导或监督

教育不只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事,还是家长的事。

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也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长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跟老师一样对孩子的学习、行为进行监督、引导、鼓励或激励。

有的家长这方面做得很不好。

有的家长把孩子学习和教育的事儿几乎全都交给老师,他们要么把老师当教神,要么把老师当保姆,自己对孩子的很多情况反而都不清楚。

孩子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家长不知道;

孩子是否有抽烟、酗酒、痴迷网络等不良习惯,家长不知道;

孩子有没有合理的目标,家长还是不知道;

……

一旦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或生活关注不够,一些自觉性差、自制力差、玩性大的孩子就可能会违背家长和老师的意愿与要求,将学习视为副业而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其他事情上。

4.缺乏学习成就感

学习需要成就感。

没有成就感的学习,很难让人有动力持续战斗。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作业正确率的提高、知识难点的攻克、考试成绩的进步都能给他们带来成就感。

学习的成就感多了,往往就会学得越来越有劲。

作为老师,应该要重视培养和呵护孩子们的学习成就感。

5.经受不住外界诱惑,玩物丧志

这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

诱惑面前,有的学生往往容易迷失自我、玩物丧志。

比如,那些过度沉迷于手机的学生,他们有的晚上回家后玩手机到深夜,有的周末整天沉浸在手机里而完全不写家庭作业,有的索性把手机带到教室或者宿舍,利用上课、自习或就寝的时间悄悄过把瘾。这些孩子沉迷于手机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有的是沉迷于王者荣耀或吃鸡之类的游戏,有的是沉迷于电子小说,还有的是沉迷于聊天、交友,甚至有的孩子沉迷于手机上的色情文章或视频。

能让一个孩子迷失自我、丧失斗志的远不止手机。闲书、电玩、早恋等等,任何一件小事,只要孩子过于沉迷其中,都有可能会分散ta的学习精力、“杀死”ta的学习动力。

是谁“杀死”了孩子的学习动力?

▶欢迎大家关注“教育一瞥”头条号和同名微信公众号,每一个人的关注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与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